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鹃花中杜鹃鸟

      杜鹃花中杜鹃鸟

                                                         刘瑞国

 
 
 

 走进山林,我惊诧于满山遍野的映山红!

那是怎样的映山红啊!那漫山吐蕊的映山红,那红,红得激情如火!一片片,一簇簇,似乎将整个山野染红起来。

细听,是映山红中,有的声音——“布谷…布谷…布谷…”,真真切切,声声入耳,声音洪亮,没有杂音,似催耕的鼓点,一声一声地击扣农夫的心。 


 

听爷爷讲,这就是布谷鸟,它来了,开叫了,春心荡漾起来了,春耕了,播谷了,田野热闹起来了。 

 

但几乎同时,只是在夜里,也听到一种叫声,不是“布谷”两声停顿,而是四声“gūgúgǔgù…gūgúgǔgù…gūgúgǔgù…”又问爷爷,爷爷说,这就是布谷鸟,它也叫子规,不过,夜里叫声连连续续,缠绵婉转,让人联想起四个字:“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很有离人意:赶考的学子,逆旅的游客,闺房的怨妇,戍边的将士往往闻声而增别离之思,之苦,之远,之愁绪……他言词中不乏文言,又引宋人“子规半夜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爷爷是个终老乡间的读书人,有听不完的故事,学不尽的学问,他还告诉我,关于子规,又叫杜鹃。有个美丽的传说,从前原也是个男孩,因为他的兄弟被后母虐待出走,他悲恸欲绝,泣血化成杜鹃花。古诗云:“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信焉!不然,杜鹃花那么巧就生出杜鹃鸟,杜鹃花为什么那么红,还不是杜鹃鸟嘴里啼出的血?

爷爷的开导,让我理解到更多的有关杜鹃的掌故和诗词:如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两首诗,都写了杜鹃,尤其是《锦瑟》,这是一首难于理解的诗,诗中还带出了一个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一个字,故人之思,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后来,偶尔看到一首写杜鹃花,押“红”字别致的诗《杜鹃花得红字》作者,真山民,据说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诗的意象是杜鹃花,托物言志,已上升到一种故国之思
不过,世异时移,电影《闪闪的红星》,不也是深情地盼望——潘冬子和妈妈因在山里盼望红军回来,唱: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为了鼓励潘冬子,妈妈告诉他,到了春天,映山红开了,红军和爸爸就会回来的!那是希望之歌,爱恋之歌,胜利之歌。 
 
“当见到满山杜鹃盛开,就是爱神降临的时候。”不知道是那位热恋中的人吟出的诗。现在的年轻人喜欢杜鹃,喜欢杜鹃的热烈、激情、真贞,难道不是杜鹃花语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图文)蜀国子规啼,蜀山杜鹃红
『待到杜鹃烂漫时』
杜鹃声催杜鹃红
【酒家*散文】杜鹃丛里闻子规
【华文】杜鹃花(散文)
子规杜鹃布谷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