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竹”童谣】第5期║戚万凯:童声唱方竹(专辑)


“方竹”主题童谣(第5期)


本期刊登全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戚万凯的童谣专辑《童声唱方竹》


1.穿毛衣

方竹娃,

穿毛衣。

为什么?

告诉你:

家住高原,

温度很低。

要脱毛衣,

下山去。

穆贵华/摄

2.问方竹

“他们都爱圆,

为啥你爱方?

方竹哈哈笑,

回答真漂亮:

“方的有个性,

我就不一样。

杨茂华/摄

方竹之寓意

据传,这是做人的一种哲学标准——外方内圆——对内中庸圆融,和谐统一,对外有梭有角,方正骨感,代表有原则有规矩有个性,对人方正而不伤,挺拔直立而柔韧。方竹之所以盛产于桐梓,与“童子”谐音,“童子”,乃“赤子”之寓也。

3.英雄妈妈

方竹妈妈,

好多娃娃:

胖乎胖乎,

头尖脚大。

立下志愿,

你猜是啥:

“多生优生,

争当英雄妈妈。

张维/摄

4.出门

春天到,

笋娃叫:

“快出门,

别迟到。

妈妈说:

“莫慌莫叫,

秋天没到。

秋天一到,

出去赏月好不好?

张维/摄

5.家庭抢答赛

 我和爸爸当考生,

妈妈出题考我们:

“采笋'五不采’,

谁能说得清?

“不采头番笋,

不采大根笋,

不采单根笋,

不采走边笋,

不采摇颠笋。

我和爸爸抢着答,

妈妈点头笑盈盈。

图为桐梓县方竹笋节,各乡镇出产的方竹笋集中在县城展示

(张维/摄)

6.采笋口诀

爸爸背篓,上山采笋。

嘴里念叨:“采远留近。”

我在一边,笑得出声:

“采小留大,采低留高。

采笋口诀,熟记在心。

张维/摄

7.“采我吧”

笋娃娃,笑哈哈:

“采笋伯伯你来啦。

我年轻,营养佳,

快快来,采我吧。

采笋伯伯点点头,

背着他们下山啦。

张维/摄

8.水煮笋

钻进塑料袋,

呼呼睡起来。

睡醒出门去,

听从你安排:

蒸、焖、炒、腌、炖,

我呀样样来。

你用嘴亲我,

我呀乐开怀。

戴晓军/摄

9.速冻笋 

我是速冻笋,

一点不怕冷。

寿命长,

信不信?

秋后我已出门,

酒店餐桌现身。

戴晓军/摄

10.烘干笋

笋娃耍魔术,

神奇有本领:

水分都不要,

变成干笋轻又轻;

水里泡个澡,

恢复青春有精神。 

张维/摄

11.雄兵

方竹笋,

住森林。

一根笋,

一个兵。

百万兵,

战贫困。

伯伯乐,

拇指伸,

小康咚咚来敲门。

图为桐梓县一年一度的“采笋节”,笋农在现场开展剥笋比赛

(张维/摄)

12.喜讯

喜鹊喳喳传喜讯,

“方竹之乡”牌子硬。

方竹一家笑哈哈,

笑得全身抖不停:

“能为脱贫作贡献,

我们睡着也笑醒。

笋农在竹林中现场采摘的鲜笋,从根部可明显看出外方内圆的形状。

(张维/摄)

13.戴红帽

方竹笋,笑得欢,

戴红帽,向蓝天:

“笋中之王”,

“竹类之冠”,

“中华独有”美名传。

方竹笋,不骄傲,

谦虚美德代代传。

14.外地方竹

外地方竹,

爱做美梦:

跑到桐梓,

万分激动:

“人人爱我,

生在福中!

多想成为桐梓竹,

好吃又好用。

图片来源《娄山关》公众号

作者简介

戚万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著有儿歌、童诗集40册。500余首儿歌入小学语文、幼儿园教材教辅、儿歌集子,2首上央视“六一”晚会,百余次在全国获奖,中央电视台“七巧板”新童谣竞唱前十佳得主,中宣部等国家五部委举办的全国优秀童谣征集评选连续六届获得者。

创作感受


主题童谣创作浅谈

    ——“方竹”主题童谣创作为例

文/戚万凯(重庆)

紧扣时代脉搏,服务当地发展,频频刷新话题,创作热度不减。

这是笔者对桐梓县文联、文学协会主办,《童子童谣》编辑部承办的系列主题童谣征集的强烈感受。脱贫攻坚、家风家教、民生、博爱,警察、禁毒,篮球、方竹,或政治、法治,或社会、家庭,或经济、生活,层出不穷,方兴未艾,充分显示出小小童谣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小手拉大手、助圆小康梦中的重要作用,值得点赞。

主题童谣创作难于日常童谣创作,主要是“三受限”:

——范围受限。主题童谣顾名思义是有主题的,而且是时代主题,不是自己可以决定的诸如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鸡鸭鹅兔、日月山川等日常熟悉题材,必须紧扣主办方的主题要求进行,在此主题框架下进行创作。主题要求犹如公路,作者犹如汽车,汽车无论如何变道,都只能在规定范围进行。

——对象受限。主题童谣反映的对象大都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现象,是时代发展要求、人民群众需求,属成人工作生活范畴,与孩子们的生活相距较远。要写出主题鲜明、构思新颖、内容集中、语言浅显、富有童趣、琅琅上口、易于传唱的童谣,确实较难。

——时间受限。日常创作可慢慢酝酿、反复修改、精心打磨,而主题童谣创作都有时间限制,或长或短。长的数月还好一些,时间充裕,可短短十来天的征稿,则不允许有更多时间反复思考润色。慢工出细活”变成“短平快”,无疑增加了创作质量上的难度。

主题童谣如何创作?本人以《童子童谣》编辑部新举办的“方竹”主题童谣创作为例,谈谈粗浅看法。

从笔者创作实践看,主题童谣创作方法关键词,乃“转化”。大致有六种法:

一是化大为小”。在大主题下找到容易突破的小缺口,以小见大”。

方竹是桐梓“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主办方诚请童谣作者围绕方竹和方竹笋创作童谣,旨在宣传桐梓方竹产业。相关资料非常多,就要从小处着眼,搜寻可转化的亮点。我在资料中发现这么一段话:“2018年,桐梓县召开全县方竹产业发展誓师大会,并成立方竹产业发展中心,把方竹产业发展推向高峰。仅两年时间,桐梓县方竹面积迅速扩大到80万亩。“由此我展开想象,方竹面积迅速扩大,不就是竹子迅速增加吗?打个比方,就是竹妈妈不断生娃娃,繁衍生息。于是创作了《英雄妈妈》:方竹妈妈,好多娃娃:胖乎胖乎,头尖脚大。立下志愿,你猜是啥:“多生优生,争当英雄妈妈。”这样,不但数量多的意思体现了出来,而且以物喻人,将桐梓人民不甘落后、渴望致富、争当先进的精神风貌反映了出来。

此外,根根耸立的方竹笋,数量一多,蔚为壮观,作用不就更大吗?于是我又创作出《雄兵》:“方竹笋,住森林。一根笋,一个兵。百万兵,战贫困。伯伯乐,拇指伸,小康咚咚来敲门。”这也是抓住数量由少到多的变化而做的文章。

二是化虚为实在抽象的要求中找到具体可感的形象,以实替虚”。

主办方要求中,尤其是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要求,往往理论多,较抽象。童谣是文学,则要求生动形象,可视听可触摸可感受。因此,主题童谣就要做到抽象化形象,无中生有,来一个云雾中忽现神仙般的华丽蜕变。

  资料中有这么一段话:“桐梓县拥有原生方竹林43万亩,方竹产业在帮助高寒边远群众增收致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然笋竹能帮助高寒边远群众增收致富,今年又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何不就此话题写一首呢?况且,桐梓县荣获“中国大娄县方竹之乡”荣誉称号,可喜可贺。这一切,方竹功不可没。于是,我创作了《喜讯》:“喜鹊喳喳传喜讯,'方竹之乡牌子硬。方竹一家笑哈哈,笑得全身抖不停:'能为脱贫作贡献,我们睡着也笑醒。’”通过拟人化手法,将方竹的巨大贡献、思想境界表现了出来。

三是化多为少在众多素材中寻找到自己熟悉的素材,以少胜多

创作主题童谣,有的作者总感觉没啥素材可利用。其实,处处留心皆素材。在主办方提供的资料中,素材非常丰富。比如“方竹主要生长在海拔1200米至2500米的高原山区,形呈四方,有棱有角,其笋不发于春而茂于秋,是吸大自然之灵气生长而成的稀有之物。”这一段,我就发现三个素材可用:一是方竹生长的地理位置,海拔很高;二是它的独特形状,呈现方形;三是它在金秋时节收获,异于春笋。

对此,我相应创作三首童谣,包括《穿毛衣》:“方竹娃,穿毛衣。为什么?告诉你:家住高原,温度很低。要脱毛衣,下山去。”《问方竹》:“'他们都爱圆,为啥你爱方?方竹哈哈笑,回答真漂亮:'方的有个性,我就不一样。’”《出门》:“春天到,笋娃叫:'快出门,别迟到。妈妈说:'莫慌莫叫,秋天没到。秋天一到,出去赏月好不好?’”

当然,“化多为少”还有另一层含义:一首作品只写一点。请看某位作者创作的《竹笋三字经》:“高山栽,雨水润。秋风吹,朝天奔。奔出土,像箭柄。壳壳厚,芯芯嫩。尖尖头,圆圆身。望苍天,把胸挺。长得直,站得正。很虚心,很淡定。有人采,叫竹笋。无人采,长成林。生与死,为他人。坦荡荡,叫竹君。不言语,情更深。”作者系童谣初学者,能以三字经句式表现和歌颂竹笋,一韵到底,全面、细致、准确写出竹的多种特征、精神气概,值得充分肯定。但就是犯了一个毛病:太全面。从地理位置到出笋时间,从形状到虚心,从笋到竹,从生到死,从品质到言行,一应俱全。以成人宣传品来看,无疑是一首不错的顺口溜,但以童谣来审视,则内容太庞杂,主体不突出,主题不集中,要表现的太多,不知作者究竟想表达哪种观点、哪种情感。此外,成人化倾向较为突出,成人语言、成人思想比比皆是,如“生与死,为他人。坦荡荡,叫竹君。不言语,情更深”等。

创作中,注意只写对象的一个方面、一种特色。如果多方面、多特色值得写,则可写成若干首,不要企图一网打尽,“一首说透”。我创作的《方竹笋出嫁》,你们看看主要突出啥?方竹笋,要出嫁,纯毛衣,留在家。啥都不要,去安新家。是不是只表现了方竹笋剥下笋壳对外销售到各家的情形?是不是还写出了竹笋自强自立、白手起家的优良品质?优秀的童谣犹如棒棒糖,只需小小一点,就香味诱人,甜蜜一生。

四是化散为聚在主题要求下将有关内容、精神植入生活场面,以聚相生

主办方的主题创作要求,有的是刚性的,不能变更,但又需要宣传,将要求或知识告诉读者,以扩大宣传,做到妇孺皆知。在此情况下,只好采用植入法,将有关要求或知识植入想象中的生活场景,使其凝聚成一个有机整体,既“传道授业”,又生动活泼。

据介绍,采收方竹笋专业要求高,有“五不采”原则,即不采头番笋、不采大根笋、不采单根笋、不采走边笋、不采摇颠笋。“五不采”不能更改,单独将“五不采”作为童谣内容,一则不像,二则无味。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情节,将其植入,写出《家庭抢答赛》:“我和爸爸当考生,妈妈出题考我们:采笋'五不采’,谁能说得清?'不采头番笋,不采大根笋,不采单根笋,不采走边笋,不采摇颠笋。我和爸爸抢着答,妈妈点头笑盈盈。这样的生活场景,新鲜生动,抢答的知识内容自然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水乳交融不至于游离。

五是化硬为软在有些生硬无情的要求中注入人性的温暖,以情动人

文学作品需要形象,更需要以情动人,因为文学是人学,人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诗言志,诗更言情。童谣也是诗,同样要在言志的同时做到以情入诗,情景交融。

竹笋长大,不是要离开大山、离开爸妈吗?于是,我就虚构了一情景,写出《竹笋妈妈》:竹笋娃,出远门。竹妈妈,泪淋淋:'去吧去吧,不用担心。去见世面,去帮世人。方竹娃,帮大家,一个一个受欢迎。通过竹妈妈含泪送别笋娃娃的场面,满怀深情地歌颂了笋妈妈舍小家为大家的宽广胸怀和无私大爱情怀,也从侧面反映了家风教育的重要性。

方竹笋既是食品也是药品,有食疗奇效。原来竹笋也是一名悬壶济世、医者仁心的民间医生啊。于是,我创作了《方竹笋行医》:方竹笋,医术强,请上门,开药方:'这个美颜,那个润肠,延年寿命,独家秘方。怎么用法?'吃进嘴里,嚼细嚼香。’”这样,一个热心为民、医技高超的竹笋形象就在问答之中树立了起来。

六是化理为趣在枯燥无味的道理中增添孩子般的童心童真童趣,以趣娱人

     童谣要摆事实讲道理,传播正能量,但仅仅老老实实地摆事实讲道理是不行的,这样的作品只能是歌谣、顺口溜,是宣传品,官方也许喜欢,但绝对不讨孩子们的喜爱。富有童心童真童趣的作品,孩子们才甚觉有趣,爱不释手,乐于接受其中蕴含的道理、要求或知识。这就需要作者放下成人的架子,弯下成人的身子,练就绝技“缩骨术”,努力把自己降下来,降为孩子,乃至婴儿,用孩子的眼光观察、孩子的头脑思考、孩子的语言表达。总之,尽量表达出孩子们的身心感受和喜怒哀乐,像老子说的那样:复归于婴儿”。

竹笋不是有许多壳吗?不是需要人们剥下吗?于是,我从孩子角度写下《竹笋弟弟》:竹笋弟弟,毛衣长长。长高长壮,裹在身上。到我家来,眼泪汪汪:不会脱衣,请我帮忙。这样,一个尚不会脱衣、央求于人的孩子形象跃然纸上,富有童趣。另外,笋子是分散生长的,一旦剥下笋壳,就集中堆放一处。因此,我发挥想象创作了《方竹笋睡觉》:平时分开站,毛衣穿身上。睡觉不脱衣,山上有风凉。下山去串门,累得躺地上。脱掉纯毛衣,哈哈,叠起罗汉,挤在一张大床上。这样,拟人化地表现了从生长穿衣到成熟脱衣、从穿衣站立到脱衣睡觉的生产、收获、销售过程,有人物、有感受、有语言、有动作、有心情,活灵活现,富有童趣,仿佛是儿童生活的再现。

写好主题童谣,做到“五化”,需要长期实践。而一些基本功则是必须具备的,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抓住一点由此及彼展开联想的想象力,问答歌、叙事歌等各种童谣文体的灵活运用能力。更难的是要有艺术修养、综合素养,具备较高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等。当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笔者也在不断探索实践,创作水平也不高。在此与文友们交流,旨在共同探讨,进一步提升主题童谣质量,以“小童谣、大智慧”,充分发挥“小童谣、大社会”“小童谣、大能量”的核裂变作用。

征稿启事

    2004年,桐梓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方竹笋之乡”,获得了方竹产业界的最高殊荣。2019年,桐梓县荣获“中国大娄山方竹之乡”称号。方竹成为桐梓“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请童谣爱好者围绕方竹和方竹笋创作童谣,达到宣传桐梓方竹产业的目的。《童子童谣》将择优刊登,届时将评选优秀童谣进行表扬,颁发荣誉证书,并在《娄山关》等刊物刊登,有样书和稿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庙坝:采撷万亩方竹笋 做足产业大文章
竹笋饭
巧妈妈秘传超级无比简单好吃的竹笋米粥
竹子盆景
四方竹
方竹培育技术分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