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作品涉嫌抄袭被取消入展,抄袭真的有错吗?

前段时间四川有一则通报,说某楷书作品因涉嫌抄袭而取消入展。发布当天我就看到这篇通报,看完脑子一胀,十分想写一篇文章,只是忍住了。事后发现我多少受了些情绪影响,无论站在作者角度还是官方角度,好像这件事都有些矛盾的地方。

先看通报原文:

写的很明确,有人举报,专家审核,最终认定抄袭,取消入展。而我在看这篇通报时,先是认同,后来又感觉五味杂陈。

首先,他抄袭了吗?第一眼不像。

章法字法笔法,由宏观至微观,都有明显区别。如原作之章法有颜色拼接,有小行书陪衬,对联主体两行的气息也相对通透,仿作纸张比较单一,穷款,气势上多点雄厚,明显不同,给人一股无精心雕琢,随便投一投,没指望入展的感觉。

二者字法皆虽有通处,但主体取法是有区别的,一个中宫内缩为主,一个中宫外拓为主,即便抄袭了,也是两类处理方式,说“抄”严重了,可算意临,但官方人员给的解释中也说明,意临属于抄袭。

其实我对这件事关注的点并不在于抄没抄,第一眼感觉没抄,因为主要关注点在章法字法,第二眼细看笔法时,确抄无疑。比如“凭”“云”“报”“青””付““还”等,虽然笔法不同,结字也不同,但用笔连带上,有几个细节会明显出现与自己主体取法相背离的地方,也就是意临时看原作写顺了而带出来的其他取法的东西,这就是专业人员所解释的“笔墨气息”“结构气质”,有点类似于笔迹学的分析方法,写多了就能感受出来,所以站在在这个层面,通报非常合理。

我为何脑胀呢?因为官方说的太对了,甚至有点让我无言以对。

近些年展览的最大套路就是集字,从最早单一风格上集字,演变成多种风格集字,进而意临集字。无论咋看,集字与意临古人都是投展的最大捷径。随随便便看帖多一点,都能将笔法字法章法的裁剪出处一一指出。

如果非要强调笔墨气息与结构气质,仿作算意临的话,原作也是意临,还是集字意临。

二者取法均有外拓和内擫,一个内为主,一个外为主,这两个是矛盾的,所以在处理上没有长时间锤炼打磨,非常容易感受出不和谐。究其根因就是在处理矛盾用笔时不够纯熟,没找到平衡点,让人感觉生涩,一眼就知道是集字后意临出来的,连笔调都会偶尔跑偏,甚至还没后来的仿作笔调一致。

咋到这就算抄袭了呢?我确实对这种自相矛盾的说法有些不理解,太双标。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二者并非同一地域,两地机构的评判标准不同。

话说回来,练字的人谁没抄呢,哪个不是从古人处抄来的,“抄”作为初学阶段一门长久乃至深远的课程,谁没经历过,抄民国可以,抄建国后还可以,抄几年前就不叫学习?

有人抄今,有人抄古,干的都一个事,那就同等对待,别把抄古人看的那么理所当然,抄今人就是罪大恶极。抄古人不算抄,叫借鉴,人埋坑里版权也跟着埋了?

事件就是这么个事件,背后影射出的事实也没法过多言语,如果人没问题,一定是规则的问题,如果规则没问题,那肯定是人的问题。

四川书法界还是挺有意思的,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听劝,数年前沃兴华想办展,有人宣扬不能让“丑书”大行其道,应该停办,结果沃兴华不知受到了哪方面的通知,说停就停了。这次也是如此,有人举报就查验讨论,非常干脆。这点还是值得我学习的,听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科学的手段学习书法,入帖出帖都不难
全面解析APEC雁栖湖会场书法艺术创作之【杨再春作品】(四)
这字古雅秀丽,雅俗共赏!
台北故宫拒不外借的书法,暴露董其昌真实水准,王羲之看了也要目瞪口呆!
入国展作品的标准
书法学习的核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