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舌尖上的上海
天天新报 2012-08-19 08:02:00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热播,老百姓“民以食为天”的吃货本色暴露无遗。知名媒体人指间沙,以20多年的上海吃货经验,几十种让人口水连连的美食散记,三年多与摄影师走街钻巷的美食摄影集,为众吃货带来这本不容错过的《舌尖上的上海》,开启了最真最本土的上海特色美食之旅!

  上海生煎包

  情同初恋

  之湄姐姐无限留恋地说:“曾经,我决定把大壶春的生煎馒头作为生命的最后一餐……”少女情怀常伤春啊,因为年轻,所以总在遥想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穿啥好吃啥好?

  然后,她问我:“你这一代,有没有吃过大壶春的生煎呢?再也没有吃到过这么好吃的生煎。”她吃的是德大西餐社旁的大壶春总店。生煎煎到快熟时,浇水进热油锅,“兹拉”一声,生煎活了!赶紧盖上锅,关住里面火热热奔腾的心,外面热辣辣窥视的目光。

  生意太好,排队人太多,领生煎的筹码分红、绿、白、黄、黑五色,好似开奥运会一样,标记先来后到的次序。翘着兰花指从油渍渍的牛皮纸袋里捏只刚出锅的生煎馒头啄开,身边,排队排得像百脚蜈蚣,这样的大壶春随着海虹的炸猪排配红肠浓汤、凯福饭店的鲜肉水饺……成了她的追忆似水流年。

  我当然吃过大壶春,在大世界停业改造前。大世界对面的大壶春卖“三鲜生煎”,捏口朝上,肉馅里加了虾仁和鸡蛋,蘸生煎不用醋而用辣酱油的。只是,肉馅咬下去干瘪瘪的,没有一包鲜汤,滋味还是好的,吃过第二天还想吃。

  之湄姐姐吃到的,显然和我在大世界吃到的,味道迥异。

  而今天,云南南路上的大壶春,生煎皮子发酵得如小花卷,褶皱向上,花枝招展。皮厚,咬开一泡滚汤,肉馅完整紧实挖出来可烧肉丸汤,只是不见当年虾仁。甜,相当的甜,鲜甜,甜腻。

  难道生煎如容颜,十年一变?

  如今,之湄姐姐的女儿也成长到了她发出“决定把大壶春的生煎馒头作为生命的最后一餐”誓言的年纪,却深深喜欢上了近年流行的薄皮多汁的小杨生煎。无论她家大人怎样强烈地表达不喜欢,年轻人就是固执地认定自己推崇的才是真正的好。那边厢排队买大壶春的老爸老妈越嗤之以鼻、苦口婆心,这边厢孩子们越发追捧得紧。小杨生煎店门口排的队伍是上海最长的,等的时间长会导致穷凶极恶,四个上海女人一气买两斤,吃的时候只吸一包汤,把肉馅全扔掉,一片狼藉。

  之湄姐姐哀叹地总结:“我想,上海人吃生煎如同初恋。初恋总是最好的。小杨生煎是我女儿的初恋生煎,我们这一代初恋大壶春。好坏自知。”

  那么我的初恋生煎,到底是弄堂转角需要粮票买的生煎呢?还是山阴路弄堂底蔷薇花下买来当午餐的生煎?皆是弄堂深深深几许。

  真是一下子生煎变琼瑶亦舒。好比我们上一代人偶像是林青霞,下一代人偶像是王心凌。谁都无法对谁拨乱反正。又或许,随着年龄增长,那些迷恋王心凌的小孩,也会渐渐看清林青霞的美,只希望美人迟暮可以慢点到来,让好滋味比红颜更长久些。

  纵使滋味不能代代相传,总也是代代钟情生煎。

  肠血油豆腐线粉汤 先把小日子过起来

  我小时候经常犹豫的是,到底买一碗,还是买两碗?吃溧阳路那家油豆腐线粉汤时,次次都很贪心,吃着这碗,望着那碗。等到长大搬家,路过此地,一定叫两碗捧场,“葱辣都要”。

  它虽然被简单地唤作“油豆腐线粉汤”,却不是普通点心店里只有油豆腐和线粉的油腻腻汤。光这两样东西,怎么好吃?这碗汤里,除了有细嫩娇小剪破口以吸满汤汁的油豆腐,以及白近透明涨得鼓鼓的线粉外,还有一只小巧的百叶包肉,小块的血,以及铺在碗上的肠尖。肠子尖端特别脆嫩,远非圈子那样肥硕。就是这个肠尖,老板叹:“多么辛苦,段段剪开洗,手都能剪出血来。”而且这碗汤的汤头是清澈的,不浮油层,用的是滋味浓郁的肠汤,颇有贺友直先生画的三百六十行之“肠汤线粉”神韵。

  几乎在此地段住过的人,都对这个早期的个体摊头心存好感。曾经家家户户带着锅子排队买汤,声名远播。经济学书本上谈及改革开放,甚至有此家线粉汤摊个体经营实例。

  上海有许多大饭店老字号是由小摊小贩起家的,从一副担子两条长凳,到搬进店堂,再造起酒楼扩充分店……所有一切,都需经管头脑、生意胆魄,都和碗里的滋味不相干。而溧阳路这个曾经生意火爆的小摊,却是宠辱不惊地度过了26个春秋,丝毫未变。多少报纸杂志写到它,叫不出店名,只叫“溧阳路线粉汤摊头”。

  掌勺的从苏北老太变成老太儿子再变成眼镜儿媳,价钱从一两角涨到三元五。吃的人生老病死,依旧遮雨棚加几条长凳,挂盏赤裸裸的白炽灯泡,昏暗。可是我们依然爱它念它。它的结局是,2006 年随道路拓宽,与两排老洋房及水杉树一起消失。

  消失之前,小摊在拆得七零八落的断瓦颓垣间挣扎着营业,摊主首次印发店卡给新老主顾,说以后搬到新地方开张请继续支持。我们也终于知道这个连黑板都懒得挂的小摊有个名字叫“姚记”。

  可是,一年,两年,我偶然打电话过去,懒洋洋的摊主都说:“我们还没营业。”一点愧疚都无。

  这个摊子消失后,兴盛的是家异乡人开的老鸭粉丝汤店,有血有粉丝有油豆腐有鸭胗和鸭肠。短短几年间,扩充门面,几番装潢,数度提价。而更迅速的是,上海处处都见挂着店主夫妻头像的加盟店,不得不佩服他们远甚“姚记”的进取之心,但也务必提醒大家各加盟店质量天差地别。

  好在,后来又在家附近石库门幸存的余杭路,找到家上海夫妻开的肠血线粉汤小店。夫妻两个一掌勺一打杂,只做早上街坊生意。老板娘不施粉黛肤色极好,大桶咕嘟着金黄肠汤,拿来烫粉丝烫血烫油豆腐。血是真的嫩,油豆腐也嫩得柔弱无骨,撒上剪碎的大肠和鸡肠,人人称赞。这家人提供的调料品种多质量好,光辣椒酱就有几种选择。但“姚记”有一味绿蒜叶子,比这家放的香菜碎更合适肠汤气味。吃客都是熟客,老板娘记得我是不加香菜的。把头埋汤碗里时,身边就有老阿姨汤饱能醉人地点燃一支烟,妖娆而妩媚地叹出一口。而门外馋嘴却又打扮精致的上海女孩则等着老板娘给她们外带,好在上班前在有空调的办公室吃。

  只是,这家店每天早上9 点多就收摊,更可恶的是,这个夏天以来,天气炎热,门都不开。阴暗的店里只有相当脏旧的四张麻将桌,从早到晚则掀掉桌布开战。小菜香烟钱,在这流水噼啪声中流转。

  鲜奶小方 生活的本来面目

  多少上海经典美食消失、走样,但总还有实力派的红宝石鲜奶小方可以投靠。

  阳光正好的下午,我们看着这些素面朝天的鲜奶小方,整列整排,密密麻麻、底气十足地陈列在玻璃柜中。壮观。

  丝毫没有谄媚我们的意思,它们四四方方得很拙朴,雪白的鲜奶油,顶着一星半点红樱桃。

  看不起鲜奶小方纯朴模样的人,第一口入嘴,立刻醍醐灌顶。鲜奶小方要的就是这样一种让人后悔“有眼不识泰山”感,而它自己超脱、淡定。奶油入口微凉,瞬间在唇舌间融化,奶香扑鼻,爽滑如丝绸,清洌不腻,好像在吃云朵。底下浅黄的蛋糕松软,含着水色,湿湿的,中间夹着些许浅黄色的菠萝碎粒。

  鲜奶用的是动物奶油,加水和糖打发出来。如此美味却难以保存,要低温,不易造型,不能做成漂亮的普通鲜奶蛋糕,只适合吃下肚。无上美味,乃如此简单。

  卖这些鲜奶小方的阿姨们心情也很好,有点骄傲,守着那么多“红宝石”,哪里愁生意不好,哪里愁卖不掉。她们穿着和粉红色与白色相间的制服,戴着奶油味十足的帽子,手脚麻利地装盒,顺便狠狠瞪客人一眼:“不许拍照!”

  到了下午,一批批的鲜奶小方即告售罄。除了鲜奶小方,也做“鲜奶蛋糕”,同样样式朴素,却屡屡在婚宴、寿筵上博得扎实的夸赞。

  每个小孩,拥有鲜奶小方比冰淇淋更细滑冰凉清甜的味觉体验后,从“红宝石”处学会了分辨鲜奶油与麦淇淋的区别:

  当雪糕卖5 分钱一根时,上海零星散布的小型食品店偶然也卖蛋糕,过节时花团锦簇地摆满又大又圆纸盒装的“奶油蛋糕”。那是挺括硬实的植物乳脂,又叫麦淇淋。麦淇淋是困难年代的替代物,好似巧克力用代可可脂,味同嚼蜡。而上海人把用真正动物乳脂制成的奶油做的蛋糕叫做“鲜奶蛋糕”。“红宝石”长时间以来是小孩记牢“鲜奶油”的标志。

  至今,华山路上的这家红宝石,人潮涌动,用浅蓝色的长方形塑料箱,像装载其他面包蛋糕一样运送娇嫩无比的鲜奶小方。丝毫不矜持,一箱箱卖得飞快。

  店堂里提供咖啡,但无雅座。10元钱一份的咖啡,有着85摄氏度刚刚好的口感,配上满满一杯浓得发稠的奶精,相当有诚意。堂吃鲜奶小方,会给送上一把造型独特的不锈钢叉,专吃蛋糕用的。

  这样的鲜奶小方,西方世界是没有的,西天圣土只怕也没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感觉生活没意思,就吃一块鲜奶小方
鲜奶小方的做法图解
老鸭粉丝汤配方及做法
上 海 传 说 组图
寻找上海30客生煎
红宝石的鲜奶小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