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话说杨浦】走进经典——永久自行车的历史(49)

【话说杨浦】走进经典——永久自行车的历史(49)

上海杨浦 | 2016-02-20 10:56
自行车是西方舶来之物,在解放前,中国很长时间无法独立生产自行车,只能以进口配件组装,贴上“国货”的招牌,自行车市场一直被英、日、德、美、法、俄等列强垄断。
永久自行车的前身
1940年秋,日商小岛和三郎在唐山路开设了昌和制作所,这是上海的第一家自行车生产厂。由于生产规模不大,设备简陋,制造工艺与技术较为落后,所制的“铁锚”牌自行车车身既短又矮,被叫作“鬼子车”。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将作为敌伪产业的大陆铁工厂、丰田自动车厂、昌和制作所合并成立上海机器厂。后来,又以昌和制作所为第二制造厂,主要生产“扳手”牌自行车,1947年改称上海制车厂。1952年,上海制车厂与新星机器厂合并为红星制车厂,1953年正式更名为上海自行车厂。
永久自行车品牌正式诞生
永久自行车(图片来自网络)
解放初期,红星制车厂摒弃了原有的“扳手”牌商标,改向苏联老大哥靠拢,新商标暂定名为“熊球”牌,画面上是一只北极熊站在地球顶端,北极熊代表苏联,意为共产主义一定会在全世界实现。后来觉得政治色彩太浓,反复酝酿讨论后,决定采用“熊球”的谐音“永久”作为产品名称。
永久自行车走向全国
到1952年,永久牌自行车年产已达到28767辆,占全国自行车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成为新中国自行车行业中一颗最耀眼的“明星”。上海自行车厂还研究改进自行车款式,提高质量,新的“永久”车投放市场后立即受到消费者的热烈欢迎。在当时,自行车还是昂贵的玩意,是要凭票购买的大件奢侈品,一般上海人不是无力购置,就是有钱也无处购买。当年在上海自行车厂厂长的案头,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厚厚一摞信件,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字:“要车”。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自行车逐渐成为普及的家庭用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天上下班时如潮水般汹涌的自行车车流,曾经是中国的标志,中国也因此被称为“自行车王国”。而今,电动车、机动车的保有量一路猛增,自行车出行比例逐年下降,只有在人们的记忆和电视屏幕里,才能看到当年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自行车车流的盛景。
信息来源∣杨浦档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趣历史| 自行车记忆:“凤凰”与“永久”
【老字号】永久牌自行车和凤凰牌自行车
【回顾记忆中的经典车】4.幸福250,奔向美好生活
激动!魔都滨江45公里贯通,全家骑行步道这样玩!
自行车在中国的”发展史“
“永久”自行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