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近,我国一位国防巨星陨落,媒体反应冷淡,群众完全不知道


何谓巨星,有人说是国际级别的影星,有人说一呼百应的歌星。但小编认为上述人等都不是,真正是的巨星,应该是让同一领域的所有对手和同事衷心钦佩,其研究进展能直接牵动所在领域所有人的神经,并且能够在其工作研究的领域流芳千古的人。这样的人,生前可能不为人知,始终默默无闻,但其死后,必然惊动寰宇。2017年12月6日中午12时,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伯龙同志因病于逝世,享年89岁。高院士可谓是中国国防领域的巨星,但许多人却不知道他。

高伯龙院士原籍广西岑溪市,出生于广西南宁市,1951年从清华大学毕业。自1975年起,高伯龙一直在国防科技大学从事激光陀螺研制。激光陀螺究竟有多重要呢?大家都知道CPU对计算机及其系统的绝对重要性,激光陀螺就相当于自主导航系统中的“CPU”。它能够使火箭、导弹、飞机、舰船等运动载体不依赖于外部导航信息,且不受各类通讯系统的限制,实现精确定位、精确控制和精确打击。可以说,激光陀螺是大国利器中的关键性核心技术。截至今天,世界上仅有中国等少数国家能够掌握其研制和生产。
我国的激光陀螺的研制最早是源于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两张小纸片。1960年,美国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陀螺仪,使美国的飞机、卫星和武器装备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钱学森立即建议国防科技大学,开展激光陀螺研究,并将激光陀螺的大致原理写在两张小纸片上,交给了学校领导。学校迅速组建由高伯龙等人攻关团队,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激光陀螺研制。激光陀螺研制集成了电、机、光、算等众多高难技术,涉及极低损耗镀膜、超高精度抛光、装配总成等尖端工艺材料技术,综合了一个国家工业科技最高端水平。同时起步该项目研究的国外许多科研机构,因为技术性困难,纷纷中止了研制工作,以当时我国国内的科研条件与工艺水平,这项研究难度堪比登天。
高伯龙怀着坚持不懈,不能给国家留下空白的态度,带领团队,分工负责,他主攻难度最大的激光陀螺基本理论,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率先突破,1978年制成了激光陀螺原理样机、实验室样机等,为激光陀螺实物研究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之后,高伯龙带领其团队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敬业精神,1994年11月,我国第一个环形激光器顺利通过国家鉴定,研制成功。至今,我国激光陀螺技术已经连续攻关30多年,满足了我国航空、航天、航海和军队和国防的信息化建设的急迫需要。1997年,高伯龙以其卓著的功勋,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如今高老与世长辞,但他的精神却活在我们心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的研究已经接近了尾声,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路 “我花了20年时间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激光陀螺研究团队故事集
刚刚,我国一位国防巨星陨落,媒体反映竟如此冷淡!
科技界的火云邪神,单手敲代码造出激光陀螺,打破美国封锁20年
国宝级院士离世,曾解开钱学森的“密码”
让中国的激光陀螺耀眼世界!追记高伯龙院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