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去欣赏中国古建筑,你了解吗

有人说西方的历史是石头的历史,古建遗存众多,中国的历史是文字的历史,典籍汗牛充栋。从另一方面看说明我们国家地面上留存下来的古建筑,尤其是年代久远的古建筑很少,唐朝以及以前的建筑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的古建筑都是宋朝及以后建造的。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古建筑绝大多数都是木构建筑,比起西方的石头建筑更易受到风吹雨淋、雷电战乱的侵害。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何欣赏我们灿烂辉煌的古建筑呐?

一、关于整体规划

中国的哲学思想所宣扬的以及历代统治者所奉行的都是整体利益大于个体利益,这在建筑规划中也得到了全面的贯彻执行。从城市、宫殿到寺庙、民居,强调的都是整体。从长安城、北京城到苏州园林、北京四合院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曾经问起过一个西方人(当然不是建筑师)对于中国古建的看法,他说自己从中国的北方到南方,看到的古建筑都是一样的,差不多。这是典型的西方思维,强调个体、个性。我们在欧洲看到那么多的大教堂,绝大多数都是独自矗立于广场之上,千姿百态。而我们的寺庙恰恰都经过精心的规划布局,从山门、前院、前殿一直到最后的大殿,加上两边的厢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院落式布局。因此欣赏中国的古建筑,尤其是寺庙建筑,不能仅仅看单体殿宇,更重要的是欣赏整体的布局。

(图1:北京大觉寺的院落空间)

佛教在西汉传入我国,到南北朝时期兴建佛寺成为重要的建筑活动。早期较大的佛寺以塔为中心,因为塔藏舍利,是教徒崇拜的对象,在寺门以内建塔供信徒膜拜,而佛殿建在塔的后面。这种布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曾经介绍过的应县佛宫寺,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就屹立在此。虽然它建于辽代,但依然保持着这种布局方式(图2:应县佛宫寺的布局)。

后来寺庙内建佛殿供奉佛像,塔和佛殿的重要性逐渐相同,但这时候塔仍然在殿之前。其后在东晋初期又出现在寺内建双塔甚至更多塔的形式,到唐朝供奉佛像的殿宇逐渐成为寺院的主体,因此唐代寺庙在前两种传统的格局外,又增加了一种,即在寺庙的旁边建塔,成为独立的塔院。到宋朝又出现将塔建在佛殿后面的形式。因此我们到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寺庙,如果里面有高高耸立的佛塔,我们就可以从塔的位置推断出寺庙的大体布局形式,大概判断出这个寺庙的建造年代,此时一丝惬意的微笑会不自主地浮上您的面颊。

在寺庙的前院里往往有钟、鼓楼,有时因为各种原因它们被木板严密地封起来,有的小孩子曾经问我,哪个是钟楼哪个是鼓楼?因为他看不到里面,不知道哪个里面挂着钟,哪个里面架着鼓。我就会告诉他晨钟暮鼓,钟楼当然就在太阳升起的东边了,而鼓楼则在太阳落山的西边。

还记得在应县木塔测绘的时候,一天傍晚坐在塔下,凝望夕阳下的古塔,身姿雄浑而优雅,禁不住说了一句,没有重新油漆过的颜色多自然啊。身边的老师补了一句让我终身难忘的话,岁月给它上了颜色!是啊,岁月给每个古建筑罩上了一层颜色,而这颜色是任何现代科技生产的颜料所不能替代的,欣赏古建的美最重要的就是欣赏岁月带给它们的这一层颜色。

二、关于殿宇

当我们对一处建筑群落的整体有了大致的了解后,我们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就会放在单独的建筑上。因为中国古建筑大多是木构架结构型式,常年的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使很多单体建筑消失了,后来的修缮和重建往往使一座寺院中可能有多个朝代的单体建筑,那么如何区分它们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通过建筑外形和构件简单判断年代的方法。

因为唐代的建筑凤毛麟角极为稀少,唐以前基本没有木构建筑的遗存,因此我们不必费心在这个时期,因为仅有的几处遗存早已是威名赫赫,我们慕名去静静欣赏就是了。这个时期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结构和艺术的统一,也就是说建筑的构件是为了结构承重而存在的,同时又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这与后期明清时的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它们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和南禅寺大殿。

屋顶:

唐代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屋脊两端鸱尾向中间收的较大,使正脊、屋顶、鸱尾和殿身比例协调,加上鸱尾造型遒劲有力,屋檐四角起翘和缓,整个立面庄重稳定。宋辽时期的建筑仍然有唐代的遗风,屋顶古朴大方,让人感觉到一股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力量,这正是建筑在上升时期的表现(图3:独乐寺山门平缓的屋顶和遒劲有力的鸱尾)。

而宋朝以后,屋顶形式有了显著的变化,坡度有平缓转向相对陡峭,脊兽由遒劲有力向精致繁复过渡,色彩也出现了多种变化。屋檐四角的起翘非常明显,在南方一些地方,甚至到了夸张的地步。可以看出建筑由初期的简朴,成熟期的完美向终极的繁复没落发展的过程。

斗拱:

唐代的斗拱很大,佛光寺大殿的斗拱和柱高的比例为1:2,屋檐出挑深远,所以有时感觉斗拱的尺度比实际大得多。由于屋顶采用缓坡,当人站在殿前时看不到屋面,这样更显得斗拱在整个立面构图上非常重要,突出了其在结构和艺术形象上的重要作用。这种比例关系,使唐代建筑风格雄壮稳健,又不失优雅(图4:佛光寺大殿的斗拱-结构与艺术完美的统一)。

而宋代以后,在很多大型建筑中,斗拱的体量也很大,柱高也仍然与明间的面阔(开间)相等,但由于柱身加高使得每间面阔和斗拱的比例相对缩小,因此所形成的外观也就和唐代建筑有了显著的区别。到了明清时期,斗拱变得非常繁复,密密麻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别看它们很精致,其实功能已经严重退化,再也不像唐代建筑那样结构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而是向偏重装饰的方向发展。(图5:明清建筑的繁复斗拱更多的是装饰作用)。

从屋顶和斗拱的发展演变来看,充分说明了一个事物从产生,上升,平稳,下降到腐朽没落的过程。为了装饰而装饰,而没有了内在因素的支撑,表面的奢华终究掩盖不了没落的事实;反之、有内在因由的装饰所释诠的是与生俱来的魅力。所以每当我看到唐宋辽时期的建筑,都会被他们所散发出来的生命力所感染(图6:大同华严寺的斗拱)。

三、关于等级制度:

中国古建的等级制度极其严格,“越制”会招来杀身之祸!因此在建筑形态上可以很明确地知道这座建筑的地位等级。

首先看屋顶形式。从高等级到低等级分为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此外还有攒尖等形式。其中庑殿和歇山还有重檐形式,等级更高了一等。故宫太合殿就是重檐庑殿顶,是中国古建屋顶的最高形制。而普通的民居就只能是硬山形式(图7:主要屋顶形式)。

其次看面阔。面阔也是建筑等级的重要标志。面阔都为单数。南禅寺大殿面阔三间,是等级比较低的(图8:南禅寺大殿为三开间);而太合殿则面阔11间,是中国古建当中最高等级的代表。

第三看台基。三层的须弥座台基,如故宫太合殿台基,是最高等级;北京孔庙的大成殿是单层台基;而普通寺院如蓟县独乐寺的山门和观音阁都是低矮的台基。

第四看住宅和大门形制。这也是反映建筑等级的关键元素。以明清北京的建筑为例,紫禁城,各类庙宇自不必说,单说说住宅。住宅依然要严格按照等级制度建造,“一品二品厅堂五间九架,…三品五品厅堂五间七架,…”,“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等等。而作为第一印象的大门更是体现了这一原则。

住宅大门:过去的宅子,只要看一眼大门就知道住户的身份地位了。我们拿最具代表性的北京古代住宅大门为例,分为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如意门,蛮子门等几种形式。

  1. 王府大门是北京四合院住宅等级最高的大门。清代规定,亲王府正门五间,可开启三门,每门金钉63个;郡王府正门三间,可开启一间,门钉数目较王府大门略少。(图9:王府大门)王府大门需补图片

  1. 广亮大门是一般贵族住宅大门。面阔一间,门扇位于脊檩之下,屋顶形式以硬山为主。它是北京宅第大门中最基本的一种形式,其余的几种大门都可以说是它的继承和发展(图10:广亮大门)。

  1. 金柱大门和广亮大门唯一的区别是门扇立于金柱的位置,它一般是有钱有地位的商人等的宅第大门(图11:金柱大门)。

  1. 如意门原为广亮大门,只是后来为了安全等原因在外檐下后加砖墙再留门(图12:如意门)。

5、蛮子门是一种门扇立于外檐柱处的大门(图13:蛮子门)。

通过对北京四合院几种住宅大门的介绍,我们就更容易理解俗语中“门第”、“门当户对”的含义了。

第五、中国古建彩绘的等级制度,古建的等级制度渗透到建筑的方方面面,建筑梁枋上的彩画当然也不例外。彩画按等级分为合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合玺彩画是清代最高等级的彩画,图案以龙凤等为主,是皇家建筑所独有的(图14:和玺彩画);

旋子彩画是官式彩画的主要形式,因图案纹样多用旋花而得名(图15:旋子彩画);

苏式彩画起源于苏州,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两种流派,北京的称为北方苏式彩画,以山水、人物、花鸟、界面为主;在苏州的称为南方苏式彩画,以锦纹为主。欣赏彩画的去处很多,颐和园、苏州园林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各类彩画齐聚一堂,争奇斗艳,当您在园中漫步的时候,偶尔抬头看到一幅幅精美的彩画,您也可以评头品足一番了。(苏式彩画需补图)

在历史长河中,语言文字和建筑遗存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而建筑不光是构件本身值得关注研究,它还集合了文字、绘画、雕塑甚至历史事件、人物形象等众多门类的文化信息。以上浅显的介绍,对于浩如烟海、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中国古建来说,恐怕连沧海一粟也算不上,但如果它能让大家对中国古建形制和年代特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您有了哪怕一丁点儿欣赏古建的兴趣,我实在是由衷地高兴。今后当您踏入一座庙宇或者偶然发现一处古建时,如果能做个大致的判断,对您身边的朋友说出一点点门道,那将是一件多么愉快地事情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正确的欣赏古建
从布鲁可积木古建营造系列看中国古建筑【涨知识】
中国古建知识普及一、基本特点篇(下)
古建图集:从奉国寺聊聊如何欣赏中国古建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组成结构
古建筑古民居该如何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