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末分享:先君温病笔记(41)脾胃寒湿

寒湿本不属于温病范畴,老先生把寒湿也纳入温病笔记,是为了“载寒湿以互证湿热也”。——编者

【原文】寒湿伤阳,形寒脉缓,舌淡或白滑,不渴,经络拘束,桂枝姜附汤主之。

【注释】载寒湿以互证湿热也。寒湿伤表阳,中经络之证,《金匮》论之甚详,兹不备录,独釆药案一条以见寒湿、湿热不可混也。形寒脉缓,舌白不渴而经络拘束,全系寒证,故以姜附温中,白术燥湿,桂枝温行表阳也。

桂枝姜附汤

桂枝六钱,干姜、白术、熟附子各三钱。

【原文】湿入中焦,有寒湿,有热湿,有自表传来,有水谷内蕴,有内外相合。其中伤也,有伤脾阳,有伤脾阴,有伤胃阳,有伤胃阴,有两伤脾胃。伤脾胃之阳者十常八九,伤脾胃之阴者,十居一二,彼此混淆,治不中窍,遗患无穷,临证细推,不可泛论。

【原文】足太阴寒湿,痞结胸满,不饥不食,半苓汤主之。

【注释】痞结胸满,舌苔多白厚粘腻,或中见灰黑而滑,其满在心下胃脘,较阳明实满不同,治宜苦温开之,如平胃二陈之属。若热湿阳邪夹痰固结痞满,按之而痛,可仿半夏泻心及小陷胸之类。

【原文】太阴寒湿乃湿郁脾胃,足太阴之气不能鼓动运行,脏病而及腑,痞结于中,故亦不能食,故以半夏、茯苓培阳土,以吸阴土之湿;厚朴苦温以泻湿满;黄连苦以渗湿,重用通草以利水,使邪有岀路也。

半苓汤

半夏、茯苓各四钱,川连一钱,厚朴三钱,通草二钱。

【原文】足太阴寒湿,四肢乍冷,自利目黄,舌白滑,甚则灰,神倦不语,邪阻脾络,舌蹇语重,四苓加木瓜草果厚朴汤主之。

【注释】脾主四肢,脾阳困,故四肢乍冷;脾阳伤,不能溉泌别汁而水谷不分则自利;目白睛属肺,足太阴为寒所伤而手太阴不能独治,则两太阴同气也。且脾主地气,肺主天气,地湿上蒸,天气不化,故目精黄也;白滑与灰,寒湿太过也;湿盛于中,上蔽清阳,主正阳者,心也。心藏神,故神昏,心主言,心阳虚,故不语;脾络散于舌本,湿邪上阻脾络,则舌蹇而语重,种种证状,皆属湿困脾阳之证。湿以下行为顺,故以四苓散驱湿下行,加木瓜以平木,治其所不胜也;厚朴以温行滞;草果温太阴独胜之寒,芳香而宣窍,驱浊以生清。

四苓加木瓜厚朴草果汤

生于术二钱、猪苓钱半、泽泻钱半、赤苓四钱、木瓜一钱、厚朴二钱、草果八分、半夏二钱。

阳虚者可加附子。

【原文】足太阴寒湿,舌灰滑,中焦滞痞,草果茵陈汤主之;面目俱黄,四肢常厥者,茵陈四逆汤主之。

【注释】湿滞痞结,非温通而兼开窍不可,故以草果为君,茵陈因陈生新,生发阳气之机最速,故以为佐,广皮、腹皮、厚朴共成泻痞之功,猪苓、泽泻导湿外出也。若再面黄肢厥,则非前汤所能,故以四逆回厥,则非前汤所能济,故以四逆回厥,茵陈宣湿退黄也。

草果茵陈汤

草果一钱,茵陈三钱,茯苓皮三钱,厚朴二钱,广皮钱半,猪苓、腹皮各一钱,泽泻一钱。

茵陈四逆汤

附子二钱(炮)、干姜四钱、炙甘草一钱、茵陈六钱。

【原文】足太阴寒湿,舌白滑,甚则灰,脉迟不食不寐,大便窒塞,浊阴凝聚,阳伤腹痛,甚则肢逆,椒附白通汤主之。

【注释】生附子三钱(炒黑)、川椒二钱(炒黑)、淡干姜二钱、葱白三茎、猪胆汁一杯(去渣后冲)。

【原文】阳明寒湿,舌白腐,肛坠痛,便不爽,不喜食,附子理中汤去甘草加广皮厚朴主之。

附子理中汤去甘草加广皮厚朴

生茅术三钱,厚朴二钱,人参、炮干姜、广皮、生附子各钱半。

【原文】寒湿伤脾胃两阳,既吐且利,寒热身疼,或不寒热,但腹中痢,名曰霍乱。寒多不欲水者,理中丸主之;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四逆汤主之;吐利止而身痛不收者,宜桂枝汤小和之。

本公众号历史消息查阅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末分享:先君温病笔记(34)温病条辨辨疟治疟及张锡纯治疟案
【《先君温病笔记》(24)温病辨证(九)伏暑·疟·痢】
周末分享:先君温病笔记(42)湿热辨治·中焦篇
周末分享:先君温病笔记(10)各家论温病之中焦篇(中)
温病条辩中焦篇
国家最新颁布 :治疗“重症肺炎”的中药方​ 化湿败毒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