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中遇到的所有问题,这里都有答案!( 二)


紧接上期 


问:崔先生,练习行书你用什么纸和笔和墨?特别是纸和笔,能否给初学者一个指导,谢谢。

  

  答:行书练习开始时我和大家一样用的是元书纸,还有不多的生宣纸,和毛边纸笔多用兼毫,只有中间的两三年用纯狼毫,后来感到纯狼毫写出来的笔画不够丰满,又改回来兼毫。二十年前,我开始工作,在单位里经常偷着练字,用的是稿纸。后来到了美国,又大量的使用了复印纸。墨早期也用过一得阁或者更差的零装的墨汁,到美国后接触到日本墨汁,回国后以使用中日合资的玄宗墨液居多,因为日本墨汁胶性普遍较弱,不滞笔,加水后也不宜泛灰,只是价格较贵,不宜初学者使用。初学者可试用元书纸和毛边纸,不宜用吃水较多的生宣。在有一定的书写基础下,可以适当的使用熟纸,像复印纸这类的纸张。毛笔在熟纸上书写,笔法不到位时,缺点无可遁形。我现在更多用的是半生熟的粉彩笺和粉腊笺,前者既可表现精致的用笔,也有墨色入纸的丰富感。后者把墨完全衬托在纸上,加上我使用的手研松烟墨,其黑正如小儿之睛,灼灼生辉。拳头以上的大字,可以先用元书纸和毛边纸练习,到一定熟练以后,改用宣纸练习。无论在哪里书写,都要用完整的笔法,不要过多地借用吸水的纸张,以减慢书写速度为代价来换取笔画的丰满完整,这种非书写性的描摹将养成不良的恶习,使得正常和快速的书写时总会有笔画不能完成的部分,必须通过补笔才能完成。很多大书家终生带此恶习就是初学的时候用笔没有到位。

  

  问:练字人常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请问崔老师能否将自古以来的书法大师排排座次,指明哪些书法家的字是不能用来练习的,这样是否能少走弯路呢?我们经常看一些人练这个练那个练了一个圈,这两年还是回到二王或者书谱上来了.......为什么呢?

  

  答:读书有精读和泛读之分,临帖也有精临和泛临之别。精临的篆隶楷行草都可主选一帖,作精细的临摹、研究。一定要把用笔、结构掌握得扎实以后再作泛临的打算,当然在精临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分析,旁涉一些其它的碑帖,其目的在于借助不同的用笔和字形来通过对比来加深精临的用笔和结构。其实,用笔和结构在初学时能掌握一家最好,多了反而混乱。正书里像颜、欧就比褚、赵更具有经典的含义,柳字不要写,董字不要写,苏字不要写。

  

  问:有人说用笔的三要素是:笔法,笔势,笔意,沈尹默在他的《书法论》一文中也谈到过笔意,但他只引用了钟繇书法十二意与颜真卿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两段文字让我们领会,学生愚钝,领会不了,难道笔意指的是先生说过的刀刻感,砖刻感,铜铸感之类?先生也有笔势出来性格,笔意出来结构的论断,能否请先生为我们详解一下笔意!

  

  答:笔法是完成完整的笔画的基本保证,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笔法(所谓得笔,即得古人用笔之法)才能把笔画书写得充实、饱满。笔势是在掌握了正确的笔法以后,每一个笔画都具有某一种势态,这种势态可以用自然界相近的物态来形容,这种势态往往被感受为蓄势待发的状态。笔意是把完整的笔画依照各自不同的势态人为地发挥并适当地组合时的感觉。


      的掌握是性格所在,的掌握衍生出不同情形的结构情况。刀刻感、砖刻感、铜铸感多指笔画的质量,这种感觉通常在笔法运用纯熟的下,在毛笔和纸的磨擦中,掌握切入折出、涩行以及加大笔与纸的弹力就可产生。通常这些效果会紧跟着人的视觉而不断渗透到用笔之中,字写到一定段数,临原帖临原碑与临印刷品之间,都会因为感觉上的差异而出现不同的效果表现。

  

  问:想问一下中锋与侧锋(或偏锋)在作品中的度怎么把握?

  

  答:我们所能见到的描述用笔的平面示意图都是以中锋做为基本要求的初学者的版本,只有笔笔中锋的初级练习才能够完整的掌握用笔中的各种动作,从而掌握笔法。但在书写中无论是以腕为轴还是以肘为轴都会使笔锋在轴的末端,并不是绝对的垂直。当掌握了用笔以后的书写习惯形成以后,不管是中锋、侧锋还是偏锋都在运行着行笔的规律时,都能使笔毫在行进中保持一种铺开,或者一定程度的铺开,这种铺开正是所谓的万毫齐力,它除了有中锋的凝重以外,更多了中锋所做不到的变化中的立体感,这使得书法中笔画的质感更加丰富,变化多样。历代有很多人教条的保持所谓的中锋运笔,所谓的笔笔中锋实际上正是扼杀书法丰富的表现力的原凶,迂腐至极。 “用笔千古不易”指的是走笔的轨道,提按,其中心点是如何铺收毛笔,在转折中调整行笔的方向,这种调整不只是中锋才具有。

  

  问:请教崔老师,你对自学书法者有什么建议?谢谢!

  

  答:现代资讯非常发达,维持自学也要最好经过明人指点,尤其是很长时间不见进步的同学。不是每个人靠自己就能悟到一定境界的。基本技能和方向最好还是有人指点的好。剩下的总要自己修炼的。

  

  问:我最近听人说,《书谱》里有好多不可学的地方。在下不才,想听听崔老师的高见!

  

  答:《书谱》从气脉、结体上都很明显带有晋人的风格,最主要的是它是墨迹本,笔看得清楚,但是在用笔上它的偏侧锋过多这是书写者达到一定层次以后,任笔倾斜还能写出效果的写法,初学者学起来往往在还没有熟练运用笔法的情况下,就直接侧锋入纸,照猫画虎。



唐孙过庭《书谱》


      熟练掌握了中锋以后的偏侧锋写出来的效果和直接以偏侧入手以后写出的效果有非常大的区别。写过中锋的人即使写侧,用的也是法,而一上手就侧的人写的是形。

  

  问:对于书法的线形和线质,您是如何认识的?如何解决?

  

  答:当代对书法的研究在技法上更趋于方法学,有时离实用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所谓的线形和线质,我想在实用书法中不会单独被提起。就像有些人把复杂的书法结构的变化简化成构成来研究,这种研究的方向无可厚非,但是反过来用这种简单的概念去创造或者改进复杂的书法结构,就把丰富多彩的书法变化简化成了一个简单的模式,最终令书法像构图化发展,把书法变成了一种低级的视觉艺术。


      线形和线质可以单独拿出来研究,但是无法单独运用它去解决问题。因为书法中的线很难用一个主导思想和方式去显现,这种线质通常要经过初学时的摹仿,正确笔法的运用,才能在一笔之中得以完成。接下来会在书法结构的训练中,使得线和质不断地适应不同的结构。即使熟练地掌握好笔画和结构中线的表现,线质也只停留在重复的和复制的感觉上。只有在自我的意念下书写,线才能达到某种程度上的紧凑,质才能表现出一种自信的浑厚。想脱离开书写由临习到实用到升华这样一个漫长的线形和线质的锤炼过程,而单独希望通过线的练习来接近经典书法中的理想线质,在实质上是达不到的,如果像的话,也是外形上的相似。当代有许多书法的练习者,通过摹拟的手法把线质、把结构、把章法运用得比古人还显得完全,这种作品入展、获奖,但是不耐看。为什么?生长出来的花草会有缺陷,人工制作的绢花十分完美,真正看起来,仔细端详起来还是天然的耐看。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笔千古不易”的用笔
老年学书法的门径
诀窍让你的书法变得不一样!
笔性与笔法
如何理解隶书的笔法、笔势和笔意的关系?
行书的用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