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宅功名夹见证族人科举功名
 
 
 
 
 
 
    历史悠久的王屋古建筑群,中间一座小洋楼显得格格不入。
 
     村民向记者展示王屋古宅的相关资料。
 
         古宅前的功名夹
 
 
        进入9月份,不少考上大学的学子们已陆续踏入大学校门。近日,记者在龙门县永汉镇官田村王屋村民小组的清代王屋古建筑群(以下简称王屋古宅)里,看到了多对功名夹,细细了解后才知道,这些功名夹跟当时的科举应试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今仍住在王屋古宅的老人说,他们这里出了不少人才,其中还有一位清廉县官。从王屋古宅独特的建筑风格与装饰中,仍能感受到王氏族人对人才的重视与自豪。
 
风火墙 一边方一边半圆代表文武

在客家人的习俗中,凡是经过科举应试获得功名者,就可在宗族祠堂前竖起一支木旗杆,即为考取功名者树旗。旗杆下方往往会立两块麻石块以夹住旗杆,麻石上记载了族人考取科甲功名的情况,这两块石头因此也被称为功名夹或功名碑。功名夹越多,表示这里人才辈出。王屋村民小组里的王屋古宅文祐王公祠前,就有多对功名夹。

王屋古建筑群很壮观,屋前屋后都是池塘。远远望去,倒影在池塘里的青砖黑瓦古宅,在天空的掩映下显得十分幽静。走进王屋古宅的大门,可见脚下宽约1米的路面由青石板铺筑,青石板表面已经磨损,凹凸不平。王屋古宅的大门外表看起来与一般古民居的大门没有很大的区别,但村民王治平说,王屋古宅的大门建筑很讲究,屋顶设有高大的风火墙,一侧墙的顶部是方形,另外一侧墙的顶部则是半圆形。“方形墙代表文官的官帽,半圆形墙代表武将的头盔。建有这样的大门,意味着这个家族是文武人才辈出。”王治平说。跨过大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开阔的场地,中央醒目地竖立着好几排功名夹,功名夹上刻有年号、科名。

据了解,王屋古宅的王氏祖先是福建人。大约在元代,王氏祖先从福建迁来此地开居创业,后来由后裔建宗祠、民居,逐步形成了一个大型的围屋。记者在王氏后人保存的宗谱上,看到了王屋古宅的设计图纸,据说整个围屋的建设是根据这张图纸逐步修建的。“先建文祐王公祠,后来村民有钱了,才逐步扩大围屋。”王治平说。

围墙长3000米,庄园式古宅如迷宫

王屋古宅的房子算起来有200多间,颇有气势,三面环水,左边只设一个大门供村民进出,王屋古建筑群被一面厚墙包围着。“这面围墙长达3000米,厚度达70厘米,据老一辈说,建围墙都花了18~20年的时间。”王治平说。记者看到,围墙每隔一段距离还设有里大外小的小孔,围墙到了一定距离还设有拐角。原来,小孔是用于观察围屋外面情况和射击用,而拐角处的设计则便于观察防止敌人靠近,还可以通过拐角处的小孔朝靠近围墙的敌人射击。

因为被围墙围住,王屋古宅整片房子呈现出一种对内开放、对外封闭的庄园式风格。最高峰时,王屋古宅里面住了1000多名村民。古宅内的小巷纵横交错,将户与户之间连成一个整体。走进王屋古宅,就像走进了一个迷宫。今年74岁的陈阿婆说,王屋古宅非常有意思,巷子深且四通八达,一旦人进去了就得找好久,以致每每有客人来访时,还要主人引路,否则就会走错门。果然,记者在小巷里走了一会,左转右转的,就不知如何走出去了,走着走着总是发现前面还有似曾相识的小巷,最后只好打电话请村民带路。据龙门县永汉镇文化站站长何富生介绍,这种封闭的庄园式建筑,体现了不必太多对外交流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这也正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代的产物。

精美木雕人物栩栩如生

在王屋古宅,最令人瞩目的是文祐王公祠。文祐王公祠在古宅的中轴线上,是四进四合院式布局:一进头门,二进 “世德堂”,三进“福寿华堂”,四进“祖堂”。文祐王公祠的头门正面墙体砌红沙岩石板,上面有精美的石雕。屋檐、门楹、窗棂等也有大量的木雕,以瑞兽、花草鸟鱼、历史人物等为题材,连木梁上都雕刻着虎虎生威的狮子,非常有气势。

众多的木雕令人目不暇接,木雕的人物、花草、瑞兽经过漫长的岁月虽然有的残破不完整,但仍栩栩如生。在一屋檐下,记者看到了这么一个木雕:一个梳着螺髻的古代女子左肩背着一个包袱,右手拄着一把竹伞,仰头对着前面穿长衫手拿纸扇的男子。女子眼波流转,圆润的脸上露出甜美的笑容,仿佛正听着男子讲着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女子是屋檐下的几组木刻浮雕人物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个。

县官告老归田运回青石板修村道

王氏族人很注重文化教育,在王屋古宅的边上,有一座3层、高约13米的“凌云阁”塔。塔平面呈正方形,基台以花岗岩条石铺砌。塔顶为四角攒尖顶,瓦顶之上置葫芦状塔刹。塔的第3层里有一幅壁画,画着一个拿着笔的人物和一只喜鹊,画面有些斑驳,但仍很清楚。王治平说,画里的人物是魁星爷,喜鹊则是飞来报喜的,告诉魁星爷中了功名。“历史以来,我们村有不少人考取了功名,除了有文举人,还有武举人。到现在这里还出了不少大学生。”王治平高兴地说。

让王氏后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们这里出的一位县官:一位王氏后人获取了功名后,到福建的一个县当了12年的县令。后来这位县令告老归田,返回家乡王屋古宅时,装运东西的就有几十艘船。大家都以为船上运的都是金银珠宝,没想到从船上搬下来的都是青石板。后来这位县官就用这些青石板铺了好几公里的村道。“你们走进大门时踏的青石板路就是这位县官铺设的。”王治平说。近年来,因为村道要铺水泥,村民们担心这些青石板被埋在水泥路下,将这段历史埋没了,所以特意将青石板挖起来,砌在村道的路边上。

建筑群中建起了小洋房

转了一圈,能深切地感受到作为第二批龙门县文物保护单位的王屋古建筑群的历史变迁与沧桑。据了解,目前,除了几户村民仍在这里居住外,其余村民均已搬出。虽然围屋内的不少房子和门窗依然完好无损,但绝大多数的房屋都已经紧锁,铺满石块的地面长了青苔或野草,有的房屋成了堆放杂物或者柴草的地方,还有一些房屋濒临倒塌。

在现场记者还看到,在建筑群的中间,有一座小洋楼。原来,建筑群中有个别老房子已被村民拆掉,并建起了小洋楼,建筑的完整性遭到了破坏。据了解,有多位有意开发的人到现场看到,都为之感到可惜。“希望能把这片建筑保护好,并加以综合利用开发成古民居景区。这样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筑,希望能给更多市民参观。”何富生说。

本组文字 本报记者朱如丹 方莲花 通讯员邱燕雄 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魏云鹤 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田园综合体丨古村21岁青年,死磕乡邻10年,闯出古民居保护新模式
被称为“民间故宫”的黄氏祖屋—黄氏四二堂
村民王堂亮家的屋墙上出现清代道光皇帝圣旨二字农村也有神奇事情
2019年4月赣皖游《九》
清代成为秀才能获多少家族奖励?
《儒林外史》最精辟的6句话,真正的人间清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