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态学



第一章测试

1、“保护生态”中的“生态”与生态学不是一回事。


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态学的一部分。


3、生态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是生态学理论建立和发展的主要时期。


4、有些行业是需要生态学知识的,但是很多行业并不需要。


5、如果研究的对象不是生物,就不能称之为生态学。


6、“人定胜天”的口号反映了人类这个物种的强大。


7、大众口中的“生态”是一个很模糊的词汇。


8、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本身,所以是最难的一门科学。


9、“细水长流”其实也是环境得到保护的一个体现。


10、在生态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从事生态学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处理等技术。


第二章测试

1、热带的喜温植物北移的主要障碍是( )。
    A、寒害
    B、生理干旱
    C、昼夜温差
    D、冻害


2、所有生态因子中可预测性最好的是( )。
    A、温度因子
    B、光照强度
    C、光周期
    D、年降雨量


3、在土壤pH值为( )的条件下,养分的有效性,最高对森林植物生长最适宜。
    A、5-6
    B、6-7
    C、7-7.5
    D、<5.0


4、可能导致树木的呼吸速率超过光合速率的因子有( )。
    A、低温
    B、弱光
    C、高温
    D、CO2浓度过高
    E、土壤过湿


5、砂土类土壤的特点是( )。
    A、孔隙多
    B、蓄水能力差
    C、保肥能力差
    D、比较干燥
    E、透气性好


6、小环境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以地球也可以是一个小环境。


7、老虎分布区大幅减小是因为它的生态幅逐渐变得狭窄。


8、变温动物调节内稳态的方式主要是依靠行为,而恒温动物则不需要行为调节。


9、所有的生态因子都可以是间接因子。


10、植树造林能够增加降雨,所以在沙漠地区造林就能改善环境。


第三章测试

1、( )能较明确地描述实际条件下一个种群的死亡过程。
    A、食物链
    B、生命表
    C、指数增长方程
    D、逻辑斯蒂增长方程


2、草原上的草食动物数量总是变动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由于( )所导致的。
    A、内禀增长能力
    B、生态系统的负反馈作用
    C、存活曲线
    D、年龄结构


3、种群增长模型Nt+1=Ntλ描述的是( )。
    A、无限环境、世代连续的种群增长
    B、无限环境、世代不连续的种群增长
    C、有限环境、世代连续的种群增长
    D、有限、世代不连续的种群增长


4、相对于个体,种群产生了自己新的特征,比如( )。
    A、三基点温度
    B、出生率
    C、生态对策
    D、趋同适应
    E、光周期现象


5、种群中生物个体数是由( )决定的。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迁出率
    D、迁入率
    E、生长率


6、哺乳动物都是单体生物而昆虫则属于构件生物。


7、生态密度能很好地反映种群个体之间的拥挤程度。


8、随机分布是是种群在自然状态下最常见的格局。


9、如果一个种群的繁殖前期、繁殖期与繁殖后期的个体数都基本接近,那么这个种群肯定是稳定型种群。


10、对于一个种群,每年的环境容纳量是一个固定的值。


第四章测试

1、下列因素中,只有( )是生物为适应不利的环境条件所采取的策略。
    A、延缓开花
    B、加速生长
    C、休眠
    D、生长变慢


2、植物在( )情况下可能会提前开花结实。
    A、养分丰富
    B、干旱
    C、气温高
    D、光照较弱


3、如果植物从来不会面对逆境,那么它肯定( )。
    A、比较健壮
    B、比较衰弱
    C、寿命比较短
    D、开花结实早
    E、开花结实晚


4、因为生物在一生中获得的能量是有限的,所以生物采取的对策可能有( )。
    A、大型个体,较少的后代
    B、大型个体,较多的后代
    C、小型个体,较少的后代
    D、小型个体,较多的后代
    E、一次生很多后代或者多次生少量后代


5、K对策种的特点是( )。
    A、个体大
    B、寿命长
    C、后代不易成活
    D、要求稳定的环境
    E、容易扩散


6、植物在面对逆境时,发展出了独特的繁殖策略,主要有( )。
    A、种子库
    B、逆境结实
    C、扩大根系
    D、大量落叶
    E、无性繁殖


7、生物不可能同时具有大型的身体和强大的繁殖能力。


8、K对策种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9、r对策种由于后代数量多,扩散快,有可能造成种群数量的泛滥。


10、r对策种适应变化的环境的能力比较强。


第五章测试

1、“最后产量恒定法则”的前提之一是( )。
    A、只限于食草动物种群
    B、不能有限制因子
    C、在一定密度范围内
    D、没有天敌


2、树木根系与真菌之间是属于( )关系。
    A、偏利共生
    B、附生
    C、偏害共生
    D、互利共生


3、两个相互竞争的物种,却经常能生长在一起,这可能是由于( )。
    A、资源空间比较充足
    B、二者还有共生关系
    C、生态位分化
    D、没有干扰
    E、气候适宜


4、种间关系主要有( )。
    A、竞争
    B、协同进化
    C、偏害作用
    D、捕食
    E、寄生


5、在自然界,各个植物物种都是依靠( )来减少竞争。
    A、生态位分化
    B、传播种子
    C、自疏作用
    D、最后产量恒定法则
    E、共生


6、属于共生的种间关系有( )。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B、树木根系与真菌
    C、苔藓借助树干生长
    D、人饲养家畜
    E、动物依靠植物来隐藏


7、自疏现象是由于( )所造成的。
    A、生态位分化
    B、内稳态机制
    C、竞争
    D、种群个体迁出


8、两个物种即使竞争再激烈也不一定会相互淘汰。


9、如果环境条件适宜,实际生态位会略大于基础生态位。


10、如果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重叠,说明二者的竞争力是相同的。


第六章测试

1、建群种肯定是优势种。


2、群落中的偶见种往往是濒危物种。


3、一个群落的优势种可能是另一个群落的偶见种。


4、组成群落的物种越丰富,群落的最小面积越大。


5、一个森林群落的优势种有可能是地面芽植物。


6、两个群落的交错区一般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物种较少。


7、同资源种团的内部存在比较激烈的竞争。


8、群落的关键种肯定是群落的建群种或者优势种。


9、捕食作用肯定会降低物种的多样性。


10、群落从平衡状态的位置上被干扰后,产生波动的幅度越小,群落越稳定。


第七章测试

1、因为群落的波动是可逆的,而演替是不可逆的,因此波动和演替无法同时进行。


2、演替时间在一百年以上的演替又称为世纪演替。


3、如果环境被破坏得太严重,即使破坏停止,群落也很难开始进展演替。


4、只有地衣苔藓改善了岩石表面环境,草本植物才能往这里传播种子。


5、水生演替中,水分不缺乏,所以最终会到达木本植物群落阶段。


6、演替早期出现的树种一般都是喜光的易扩散的种类。


7、演替中后期出现的树种一般都是耐阴的种类。


8、一个气候顶极群落,如果没有气候变化和干扰,它的优势植物种类是不会变的。


9、东北东部的硬阔叶林,由于缺乏红松种源,无法再继续演替,所以也可以是演替顶极。


10、按照顶极格局假说,没有任何一个群落能称为演替顶极。


第八章测试

1、如果一个系统中不包含生物成分,那么它肯定不是生态系统。


2、消费者实际上也可以算作分解者的一部分。


3、人类眼中的害虫有可能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在有的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必不可少的。


5、在漆黑的深海海底,没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产者,所以生态系统无法维持。


6、像蛀虫等物种属于害虫,对生态系统起着干扰破坏作用。


7、当群落演替到达顶极阶段时,生态系统也就达到了成熟的最稳定状态。


8、所有微生物都是分解者。


9、只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的生物才能是生产者。


10、群落越稳定,生态系统也就越稳定。


第九章测试

1、生产者是不能保存固定在体内的能量的,必须流动到消费者或者分解者。


2、如果生产者无法养活消费者,这种生态系统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


3、K对策种只能分布在食物链末端。


4、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不能随意变动的。


5、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难以达到稳定状态。


6、一片草地,没有任何消费者,能量只能通过草牧食物链流动。


7、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植物数量巨大,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以腐生食物链为主。


8、生产者与消费者所消耗的能量无法被分解者所利用。


9、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只有十分之一能够流到分解者营养级。


10、生态系统发育成熟之后,净生产量却下降。


第十章测试

1、沙尘暴是养分( )的一个重要途径。
    A、沉积循环
    B、气体型循环
    C、水循环
    D、生物循环


2、水土流失是属于沉积循环中的( )途径。
    A、生物循环
    B、气体型循环
    C、气象途径
    D、生物途径


3、磷的储库有( )。
    A、骨骼
    B、富营养化水体
    C、鸟粪
    D、沉积岩
    E、陆地植被


4、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不可分割的两个过程。


5、只有从未经干扰的森林生态系统流出的溪水,才会有比较高的养分浓度。


6、凋落物分解越慢,生态系统就越不稳定。


7、凋落物分解过快或过慢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8、如果热带雨林被伐光,就很难恢复。


9、寒冷地区的针叶林,被伐光之后土壤养分会加速流失。


10、磷一旦进入海洋,大部分都会在海底沉积下去。


第十一章测试

1、寒带的地带性植被是( )。
    A、针阔叶混交林
    B、苔原
    C、北方针叶林
    D、夏绿阔叶林


2、在极地苔原地区,气候变暖已经影响到了驯鹿的生存,具体是由于( )。
    A、温度太高,驯鹿受不了
    B、光周期与温度出现不协调影响驯鹿繁殖
    C、蚊子数量增多
    D、猎人开始增加
    E、驯鹿的食物出现短缺


3、在荒漠地区出现的高大山体,是有草地甚至森林存在的。


4、世界著名的渔场都分布在浅海带。


5、深海带黑暗,没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产者,因此无法存在生态系统。


6、在深海带非常贫瘠,自养生物无法生存。


7、北方针叶林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地区。


8、在我国没有寒带这个气候区,但是也可以在我国境内看到冻原。


9、影响地球表面森林分布的重要条件是( )。
    A、气候
    B、热量
    C、水分
    D、都不是


10、沙漠中的短命植物具有旱生植物的特征。


第十二章测试

1、有的火山熔岩上开始的原生演替速度比较快,这可能是由于( )。
    A、原生裸地上有土壤和植物繁殖体
    B、气候条件比较好
    C、有外来土壤补充
    D、没有干扰


2、德国的“接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方法”把对环境的干扰减少到最小。


3、德国的“接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方法”的实施与德国劳动力价格高有关。


4、“自然农法”提倡的是充分利用自然规律和自然力,减少无谓的人力消耗。


5、K对策种对环境的要求是一个稳定的环境。


6、对于那些数量容易爆发的易泛滥种,只能通过消除导致泛滥的环境来制约。


7、火烧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因此影响了能量的流动。


8、因为火烧等干扰的存在,限制了喜光树种在森林中的立足。


9、一个物种能够在地球上存在,它就肯定有存在的理由和本事。


10、在自然界,有的演替进程并没有遵循理论的模式,是由于存在外来的影响因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复习资料]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2012年农业生态学名词解释与问答题(答案)整理
02 最该了解的生态学概念-5:群落与演替
生态
读书(220831)|尤金.奥德姆(E. P. Odum)《生态学——科学与社会之间的桥梁》跋:从年...
森林生态学考试知识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