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备一节满意的数学课(三)精心设计问题
userphoto

2023.01.06 山东

关注

教学问题设计与实施是一门艺术,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不夸张的讲,提问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成败。

11月4日,学校举行了一次数学研讨活动,针对这次活动,以前谈到过“课堂激励性评价”的问题,今天再论“课堂提问”。主持人韩主任采用的是“观课议课”的形式,让与会老师从不同的维度对课例进行观察、分析,所以很容易找到相关素材。以《乘法的初步认识》为例,试着根据我的理解从有效性的角度将老师的问题进行了分类。【有效值最低0分,最高5分;如果分错了,纯属误伤】

有效值0~1:大致有以下几种表现。

(1)一问一答式:看似热热闹闹,实际上问题思维含量接近0,与老师直接说出来效果是一样的,还显得简练。

①请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游乐场)同学们想不想去玩一玩?(想)

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这个问题本不应该放在这里,引导学生回顾反思是必要的。但是多数情况下,我们把它处理的过于简单了,拼凑一个环节罢了,相当于课总算结束时老师长舒的一口气】

(2)高高在上式:我们经常说问题要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所谓“高高在上”是指问题脱离学生生活与知识经验,学生无从答起。课堂上常见的场景是冷场,学生及听课老师一脸懵。

(3)随心所欲式:问题可能是现场发挥的,与教学内容关联性不强。

【比较欣慰的是,我没有找到这两种情况的问题】

有效值2~3:这些问题有助于突破学习重难点,兼具针对性与启发性,是课堂问题的主流,不可或缺。之所以有效值不高,是因为缺乏独创性,辨识度不高,绝大多数的老师都会这样设计。

①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②谁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呢?

③观察这组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④相同加数是几?一共加了几次?

⑤谁能像老师这样,把其余几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⑥还有不一样的想法吗?

有效值4~5:问题层层递进,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成为“发现者”,让数学的思辨真实发生;促成全方位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质疑争论。一句话,问题要“踩在学生的思维线上”。

①如果有20节车厢,应该怎样列式呢?有100节车厢呢?

②“6+6+5”这个加法算式为什么没有朋友?你能帮它找到朋友吗?

③看到“3×4”这个算式,你能画图表示它吗?谁能编一个数学故事?

上面的分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我们在写备课、查备课的时候,不要停留在写完了、项目齐全、符合要求等一般性的层面上,要将重心放在完成质量上,最关键的一点,看问题设计的怎么样。

一个朋友的孩子准备考教师资格证,让我帮助辅导。我告诉他,面试时备课时间很短,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但有几条是必须得考虑的,那就是过渡性的语言、体现教师点拨指导作用的问题及板书设计,三者结合,一起构成了整节课的框架。“神”有了,“形”可以自由发挥。

她给我试讲了两节准备好的课,想到几个“好问题”,与大家分享。

(1)《分数的意义》:

师:把一个圆(一条线段、4个香蕉…)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1份用1/4来表示,那这样的2份呢?这样的3份呢?

【通过追问,为接下来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进行铺垫】

师:12块糖果可以看作单位“1”吗?你能创造出哪些分数?

师:涂色部分用1/3表示,那么不涂色部分用几分之几表示呢?2/3里面有几个1/3?

师:把单位“1”平均分成6份,除了刚才这位同学创造出来的1/6,你还能想到哪些分数?它们分别是几个1/6?

【单位“1”和分数单位是分数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为什么叫“分数'单位’”呢?我是这样理解的:数学上的“单位”前面都是可以加数量的,比如计数单位、长度单位都是这样,像5个十、6厘米等等,所以要多问几遍“几分之几里面有几个几分之一”,然后再给出分数单位的概念,学生会更容易理解】

(2)《倍的认识》:

师: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呢?

【实现从具体的事物的数量到抽象的数的转变】

师:那么白萝卜与胡萝卜又有怎样的倍数关系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白萝卜有5个2)如果有6个2呢?(2的6倍)10个2呢?你发现了什么?(有几个2就是2的几倍)

师:如果胡萝卜变成3根,红萝卜与胡萝卜又有怎样的倍数关系呢?为什么?(胡萝卜有3根,红萝卜有2个3根,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2倍)如果有4个3呢?100个3呢?你有什么发现?(有几个几就是几的几倍)

【从具体的实例开始,通过思维发散加以扩展和推广,赋予“倍”更多的“模型”意义,渗透初步的建模思想】

刚才提到了“问题要踩在学生的思维线上”,最早听到这句话源于孙芹烈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今天特意借来教案研读一番,受益匪浅。因涉及知识产权,不能原文奉上,截取几个问题,以飨喜欢数学教学的朋友们。

【片断1】

师:大家一起数满格有22个格,那它的面积是22平方米吗?(不对,它的面积比22平方米大)

师:对照猜想你发现什么?(邻边乘高的想法是错误的)

师:同学们,我们离真相更近了,快数数不满一格的有多少。那它的面积是34平方米吗?那再看我们的猜想你有什么要说的吗?(底乘邻边的想法也是错误的)

师:现在可以确定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是底乘高等于28平方米了吗?(不可以,要继续数)怎样才能知道它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呢?(左边半格平移到右边凑成满格)

师:现在可以确定它的面积是28平方米。经过我们的验证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底乘高计算。可是为什么底乘高可以计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想不想知道这个秘密?

【片断2】

师:老师发现他们是沿着不同的高剪的,那不沿着高剪行吗?为什么?(只有沿着高剪才能拼成长方形)为什么要拼成长方形呀?(把它剪拼成长方形后,就可以算出它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你们就是把新知识变成学过的知识去解决,这其实用到了转化的思想。

【片断3】

师:可形状都变了,面积为什么没变呀?(我们只是把这个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成两部分,只是位置变化了,这个过程中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所以面积没有变化)

师: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是7厘米,你认为长方形的长也是7厘米,有根据吗?

师:看来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与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之间,拼出的长方形的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你发现了吗?

【片断4】

师:我们研究的只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而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你认为它们的面积也可以用底乘高计算吗?

师:现在要想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需要再剪开吗?只有知道什么条件?(只要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我们就能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孙老师的这节课以前听过好几遍,每次听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几年后再看,又有新的收获。一节好课,历久弥香——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当然,好的问题设计仅仅是个开始,实施更见功力,需要超强的课堂把控能力,要时刻紧跟学生的思维,并做出必要的调整。今天谈的是如何“备一节满意的数学课”,不能给普通的数学老师泼冷水。功夫在课内、也在课外,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好了问题,即便功力只有六成,一样也会有更好的表现。共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小学六年级数学试题 —— 小学六年级数学试题 - 青少儿教育网
2017-2018昆明市盘龙区(含禄劝县)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数学试卷(5)及答案-人教(2014秋)
孩子期末备考有诀窍,把这套4-6年级数学易考题吃透,高分不愁
让“变与不变”思想在课堂中尽情流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