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中高中学函数,解函数,函数究竟哪里来?

初中到高中,函数承包了整个初高中数学学习的重难点,从映射开始,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再到函数的增減性、奇偶性,从基本概念的理解,到解题方法的学习。那么“万恶”的函数是怎么发展来的呢?今天极客数学帮分享给大家。

函数概念发展历史:

最早提出函数(function)概念的,是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他和牛顿是微积分的发明者。17世纪末,在他的文章中,首先使用了“function'一词。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是“函数。不过,它和我们今天使用的函数一词的内涵并不一样,它表示”幂”、“坐标”、“切线长”等概念。

后又经历了贝努利欧拉等人的改译。

1821年,法国数学家柯西给出了类似现在中学课本的函数定义:“在某些变数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当一经给定其中某一变数的值,其他变数的可随着而确定时,则将最初的变数叫自变量,其他各变数叫做函数,在柯西的定义中,首先出现了自变量一词。

1834年,俄国数学家罗巴契夫斯基进一步指出了对应关系(条件)的必要性,利用这个关系以求出每一个x的对应值。

康托尔

自从德国数学家康托尔的集合论被大家接受后,用集合对应关系来定义函数概念就是现在高中课本里用的了。中文数学书上使用的“函数”一词是转译词。是我国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在翻译《代数学》一书时,把“function”译成函数 。

1914年豪斯道夫在《集合论纲要》中用“序偶”来定义函数。其优点是避开了意义不明确的“变量”、“对应”概念,其不足之处是又引入了不明确的概念“序偶”。库拉托夫斯基于1921年用集合概念来定义“序偶”,即序偶(a,b)为集合{{a},{b}},这样,就使豪斯道夫的定义很严谨了。

1930年新的现代函数定义为,若对集合M的任意元素x,总有集合N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则称在集合M上定义一个函数,记为y=f(x)。元素x称为自变元,元素y称为因变元。

函数概念的定义经过三百多年的锤炼、变革,形成了函数的现代定义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函数概念发展的历史终结,随着以数学为基础的其他学科的发展,函数的概念还会继续扩展。

以上为极客数学帮分享函数概念发展历史。

温馨提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函数的出现,简直就是数学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
数学文化知识 函数
函数的间断点知多少?
你知道“函数”的来历吗?
函数f(x)的历史
函数的历史是怎样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