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商隐入山访高僧,顿悟后写了一首诗,读懂这首诗,就读懂了人生

李商隐是晚唐的著名诗人。不同于初唐的蓬勃朝气,盛唐的达到顶峰,到了晚唐,无论是政局还是文坛,都只剩下了最后的挣扎。诗人们的发声也显得无奈和悲凉。受到环境的影响,身处末世的文人们,只能寄情于山水或是在青楼中醉生梦死。风流的杜牧是如此,李商隐也是如此,只是李商隐的人生还被动地陷入了唐末的党争之中。

怀才不遇、抱负落空,李商隐的诗大多体现了一种暗淡和迷离。这是他以喑哑的喉咙歌出的最后声音。其实早年的李商隐还有一段玉阳求仙学道的生活,他在寻访僧人的过程中,突然领悟了人生的真谛,写下一首意境很高的诗:

​《北青萝》
唐.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这是李商隐早起的作品,此时的李商隐还没有陷入到党争之中。诗题的“北青萝”是一处山名,听说山中有高僧他便前往探访。“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首句点名的时间是“残阳”,傍晚时分,红日西沉,此时诗人进入山中,他的目的是为了拜访“孤僧”。“茅屋”表明僧人生活居住地的朴素,“孤僧”表明了高僧的清高和远离俗世。清修之人摒弃烦恼,所居住的地方自然是僻静的,这也为后文做了铺垫。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此时应该是深秋,落叶纷纷,路途遥远,高僧的踪迹实在难以寻找。“人何在”和“路几层”表明了寻访的艰辛和困难。山路难走,树林密集,高僧的住处更是幽深神秘。这两句既表明了诗人寻访之路的艰难,也表明了追求禅意和生活真谛的恒心。

经过千辛万苦,最终峰回路转。诗人找到了茅屋也找到了高僧。“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这位隐居的高僧靠在一枝青藤上,独自敲磐,看上去是那么闲适。“独”字表明了高僧的虔诚与专心,与第二句中的“孤僧”遥相呼应。从“残阳”到“初夜”,诗人经过长时间的寻找,终于找到了高僧。此时太阳已经落山,诗人站在茅屋外,听着清脆的磬声,望着寂静的夜空,陷入了沉思和冥想,此时的心中再也没有了红尘的纷扰。还没有与高僧交谈,此时诗人就已经有了自己的领悟。

最后一句就是诗人的感悟。“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面对纷纷扰扰的世界,我们充满了痛苦和忧伤,这也是诗人寻找高僧去解释的问题。但是此时诗人顿悟了,其实滚滚红尘不过都是微尘一般,爱与恨都算什么呢?放下心中的执念,一切就放下了。不过是过眼云烟,有什么放不下啊!用淡泊之心面对个人荣辱,寻找内心的平静,做到自己的和解,这就是李商隐的顿悟。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们总是喜欢无事生非,自寻烦恼,总是给自己设定太多的障碍,如果能够淡然处之,面对世间万物能够有一颗平常心,人生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烦恼与爱憎了。所以如果能够读懂李商隐的这首《北青萝》,也就读懂了人生,懂得人生的道理,自然就能受益匪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图识唐诗(81)李商隐·北青萝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读懂李商隐这首诗,你就读懂了人生
李商隐很冷门的一首诗,却极具禅理,看懂受益一生!
李商隐一首看透人生的诗,最后10个字,意味深长,道出生命真谛!
李商隐《北青萝》赏析
李商隐历经千辛万苦,写下平生境界最高一首诗,静不下来时读一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