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斗民族」的末日:蒙古人是如何征服俄罗斯的?| 循迹晓讲

循迹晓讲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陈无术

图片/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5700字,大约需要15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1234年,蒙古已经分别灭掉了西夏和金,把整个东亚大陆的北方一半全部纳入统治范围。

在这一系列战役中,蒙古军队对西夏国的几个大据点进行了残酷的屠城,几乎消灭了党项这个民族。蒙古与金之间的战争也十分惨烈,中原地区城池众多,人口稠密,蒙古军善攻城而不善守城,经常就同一据点与金军展开反复争夺。

经过蒙夏、蒙金之战,西夏与金两国总人口从约5000多万锐减到1000万,也就是说蒙古虽然夺取了土地,却只是一片焦土,既不可能像蒙古高原一样供蒙古人养马放牧,又不能有足够的农业生产力为蒙古大军提供足够的给养。

▲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帝国  图片来自网络

在当时看来,蒙古的军事行动十分不划算,而蒙古的大汗们之所以要坚持把战争进行到底,可能是为了延续成吉思汗的遗命,有一些意气用事的成分。

虽然南方还有更富庶的宋国存在,但蒙古人已经不想再付出很大的代价去夺取一块他们并不善统治的地区,也就暂时没有了继续攻宋的计划。

对于蒙古来说,向西是更加容易的事情。中亚、西亚、东欧广袤的土地,人口并不稠密,统治这些地区的政权,其影响力几乎只及于有限的一些据点,只要关键城池被攻占,这些政权就失去了统治力,土崩瓦解。

而且通过第一次西征,蒙古人也基本摸清了西方的情况。

01
第二次西征

1235年,蒙古大汗窝阔台派遣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的次子拔都进行第二次西征。

此前,在蒙古与金国激战正酣的1230年,窝阔台就已经命令蒙古将军绰儿马罕在中东继续与花剌子模的末代苏丹札兰丁交战,这是蒙古第二次西征的前奏,它表明在攻金之前,窝阔台就已经把第二次西征放在了他的战略规划之中。

蒙古之所以要开展第二次西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成吉思汗死后子女众多,个个都有战功,给未来的大汗继承人留下了争议。

窝阔台派遣诸位弟兄子侄领兵出征,也是希望他们自己的领地自己打,各自都能统治一块土地,减少他们对争抢大汗之位的兴趣。

▲札兰丁形象  图片来自网络

绰儿马罕击败札兰丁后,蒙古军队控制了高加索地区的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取得了进一步进入东欧的重要通道。

1236年春,术赤的次子拔都、察合台的长子拜答儿、窝阔台的长子贵由、拖雷的长子蒙哥、成吉思汗第六子阔列坚发兵西征,以拔都为主帅,蒙古大将速不台为副帅,总兵力15万向东欧进发。

同年秋,大军抵达了伏尔加河东岸。不到半年时间,蒙古大军就几乎跨过了欧亚大陆,进军速度非常快,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蒙古军在中亚、西亚开展军事行动的难度大大小于东方。

01
剑指基辅罗斯

速不台率领的先锋军队首先攻取了比里阿耳,并进行了屠杀,这是伏尔加保加尔人部落建立的城池。

1236年冬天,蒙哥攻打伏尔加河下游的钦察部,速不台于来年春天移师南下,增援蒙哥,合并击败了钦察部,蒙古军队推进到黑海之滨。

随后,拔都帅军度过伏尔加河,于1238年2月开始围攻弗拉基米尔大公国的都城弗拉基米尔城。

▲拔都铜像  图片来自网络

当时基辅罗斯一带分布着大小不一的56个公国和1个王国,其中实力较强的有弗拉基米尔大公国、诺夫哥罗德共和国、加利西亚-沃里尼亚王国等,其他公国有些是独立的,有些是其他公国的附庸,而且互相攻伐。

罗斯各公国正在混战中,都没有想到应对蒙古入侵,绝大多数王公的兵力严重不足,有的只有几百人的侍卫亲军,秉持着中世纪的骑士传统,只够应付象征性的作战。

如果有较大战事,必须以战争胜利者可以赢取荣誉和大量战利品为诱饵,临时征召人民作战,战争组织方式非常类似于十字军。

侍卫亲军由于大多由骑士组成,可能会有齐全的盔甲武器,但临时征召的平民只能穿自备的普通衣物,条件好一些的身穿皮质衣物,充当皮甲,使用斧头或者矛。

军队也没有统一的给养保障体系,平民都是自备粮食。弗拉基米尔大公国是军事体系较为完备的一个,成建制的常备军稍多,因此也成为蒙古人第一个打击对象。

因为蒙古人拥有十分完备的情报系统,在出征之前就已经掌握了对手的情况。蒙古军队不仅情报系统完好、人数众多,还拥有数量巨大的战马,可以给每一个骑兵轮番使用,换马连续冲击,不给对方喘息之机。

▲尤里二世·弗谢沃洛多维奇(1188年11月26日-1238年3月4日) 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弗拉基米尔城有完备的防御工事,双重城墙,以木质和石质混合建造。但蒙古军队以火攻木质城墙,突破了弗拉基米尔城防,弗拉基米尔大公尤里二世撤到伏尔加河上游,等待基辅公国的支援。

拔都顺势拿下了弗拉基米尔周围的小城,包括当时尚是村庄的莫斯科,并追击尤里二世,尤里阵亡。

之后,拔都听说曾经被征服的钦察部落出现反叛,突然掉头南下,前往高加索地区清剿残余反抗势力,钦察人无力抵抗,西逃到匈牙利。

钦察地区是一片水草丰美的草原,非常适合蒙古大军休养,补充草料,拔都的军队在这里休整了1年。

1240年秋,拔都率十多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乞瓦,拉开了乞瓦之战的序幕。

02
攻打基辅大公国

乞瓦又译基辅,是基辅大公国的首都。9世纪中叶,东斯拉夫人部落邀请罗斯人的首领留里克当他们的大公,开启了留里克王朝,统治中心位于诺夫哥罗德。

留里克死后,奥列格继任大公,占领了南方的基辅地区。这里气候条件远比北方的诺夫哥罗德要好,有利于发展农业,基辅罗斯在这里得以发展壮大。

但是,从10世纪开始,基辅罗斯陷入王公之间无休止的权力争斗,分裂为大大小小数十个诸侯国,原基辅罗斯的统治中心基辅地区继续以基辅大公国的形式存在。

1223年,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时,蒙古大将哲别和速不台曾经率领约25000人的军队侵入基辅大公国统治范围,在抵抗蒙古的战斗中,身先士卒的基辅大公姆斯季斯拉夫·罗曼诺维奇被蒙古人俘虏后处决。

▲蒙古弓骑兵 图片来自网络

同年,蒙古军队在与伏尔加保加尔汗国的萨马拉河之战中遭遇失败,结束了这次西征,基辅大公国逃过一劫。经过战争的摧残,原本富庶繁荣的基辅大公国变得残破不堪,人口减少,粮食减产,甚至出现了饥荒。

蒙古第二次西征,准备比第一次更加充分,军队人数更是数倍于第一次。蒙古人还基本掌握了南罗斯地区的气候特征,特地趁冬季低温河流结冰的机会,沿着冰冻的河流向前推进。

也许是有了第一次抵抗蒙古军队的经验,蒙古人还是在一些据点遭遇了顽强抵抗。比如科泽利斯克,曾经抵挡了蒙古大军长达七周,而弗拉基米尔、雅罗斯拉夫尔、罗斯托夫等城,蒙古军队都在一周之内攻陷了。

但科泽利斯克是一座至今都只有约2万人口的小城镇,靠什么阻挡了蒙古军如此长的时间,至今都是一个谜。也有人认为,蒙古军并没有攻城,只是在此地集结军队,休整了一个多月之后才攻城,三天就攻下来了。

但蒙古军的一贯行军策略都是兵贵神速,有什么理由在这座小城镇附近白白浪费时间呢?

▲罗斯波耶骑士VS蒙古骑兵  图片来自网络

就在蒙古大军压境的时候,基辅大公国内部依然没有停止长期以来的争斗。并且,借着外敌入侵的机会,权力斗争更加激烈了。

1239年10月,当蒙古军攻陷了切尔尼科夫并且屠城,另一位王公加利西亚的丹尼尔同时也在发兵攻打首都乞瓦,想要把大公米哈伊尔赶下台,取而代之。

米哈伊尔不敌丹尼尔,逃往匈牙利,试图与匈牙利皇帝贝拉四世结盟,但被拒绝。贝拉四世选择与加利西亚结盟,丹尼尔坐上了大公的位置,是为丹尼尔一世。

▲迪米特里将军带领伏击团出其不意地杀入蒙古军阵营  图片来自网络

1240年,拔都的大军进抵乞瓦。此时丹尼尔一世并不在乞瓦城中,而是在匈牙利与贝拉四世谈判,只留了一个名叫迪米特里的千户长守城。乞瓦城中,千户长迪米特里的动员的骑士和民兵约8000人,而蒙古的攻城军队达40000人。

这场乞瓦之战,就在如此力量悬殊中拉开序幕。

03
蒙古的秘密武器

蒙古的先头部队由蒙哥率领。蒙古人作战的程序是先劝降,如果敌人投降,则可以保全城池,并且敌方的统治者还可以继续统治城池,只是要为蒙古军队提供给养。

如果劝降不成再进攻,一旦攻陷城池,就会进行屠城。蒙哥按照既定程序,派出一名使者进入乞瓦,希望乞瓦守军能够投降。

迪米特里千户长拒绝了蒙古人的劝降,并且杀掉了蒙哥派出的使者。

▲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  图片来自网络

蒙哥大怒,决定攻城。攻城之前,蒙古人扫荡了乞瓦附近的部落和据点,尤其是被称为“黑帽子”的科洛布基部落,在投降蒙古之后加入了蒙古大军。

蒙哥将大军布置在乞瓦城外的东、南、北三个方向安营扎寨,只留下西面一面。蒙古人之所以如此布置,是因为乞瓦以西,都是加利西亚公国的势力范围,如果乞瓦守军决定突围,必然选择向西。

而蒙古军队就是等待这个时机,可以在疲惫不堪的守军突围之后,利用骑兵发起集团冲击,一举歼灭对手。这也是蒙古在长期征战中屡试不爽的攻城战术。

但是迪米特里并没有选择突围,而是在城池上固守。蒙古人见围歼的机会始终没有出现,便启用第二套方案,使用机械工具

▲回回炮  图片来自网络

蒙古人攻城的兵器主要是重力投石机,在东方被称为“回回炮”、“襄阳炮”,因为蒙哥在攻打襄阳城时,曾经大量使用这种工具。在攻打襄阳之前,宋蒙主要沿山川、河流对峙,蒙古人使用投石机的机会不多,但在攻打襄阳时,蒙古人的武器大大震惊了宋人。

其实,蒙古人使用抛石机,并不是晚至1273年蒙宋襄阳之战才有,在大约50年前,蒙古人就开始大量在军事上运用了。

一般认为,抛石机是欧洲人发明,经由阿拉伯半岛传至东方,再经蒙古传入宋国,才为汉人所知晓。但欧洲人发明的只是人力抛石机,阿拉伯人将其改进,在一边配上重物,以杠杆原理抛石。

这种大杀器对于以步兵为主的军队来说,意义不大,而运输和制造成本却很高,有些得不偿失,但蒙古以骑兵为主,骑兵不适合攻城,因而大量采用抛石机作为攻城武器。

▲蒙古人用回回炮攻城  图片来自网络

蒙古人对抛石机的石弹进行了改进,把普通石弹改进为燃烧弹。由于基辅罗斯地区城防系统大量采用木结构建造,蒙古人的燃烧弹威力巨大。

只不过,此时东方的蒙古人可能也未曾有缘使用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因为回回炮是西征花剌子模时才被蒙古人了解的。

此后,蒙古人只有在西征时,才在西亚就地取材建造回回炮,而非从遥远的东方跟随蒙古人远征。

直到1270年代,忽必烈遣使到波斯,征调了一批工匠来到东方,东方的蒙军才得以装备回回炮,并且在襄阳战役里让举世皆惊。

根据《伊帕齐耶夫编年史》记载,蒙古攻打乞瓦,用投石机抛射了燃烧弹,不断轰击乞瓦城墙。在无数燃烧弹的饱和攻击下,乞瓦城墙逐渐倒塌。蒙古人又使用带有重锤的攻城车,在弓箭兵的掩护下冲向城门,将其攻破。

在此过程中,乞瓦守将迪米特里受伤被俘。城墙被破,蒙古骑兵像潮水一般从各个方向涌入乞瓦城。

04
最后的英雄

城防已塌、主将被俘,乞瓦城内的军民却没有放弃抵抗。

在蒙古军队的冲击下,他们且战且退,逐渐向城中心的什一教堂靠拢

在《圣经·旧约》中,“什一”的意思是十分之一,亚伯拉罕曾经把他所得的十分之一献给耶路撒冷城的麦基洗德,后来人们便模仿亚伯拉罕,也将自己所得的十分之一奉献给神圣,又称“什一税”、“什一奉献”。久而久之,“什一”就具备了奉献的意思,以表达人们对神的虔诚,不少教堂都以“什一”命名。

乞瓦的什一教堂埋葬着十到十一世纪时期的基辅大公国大公弗拉基米尔一世,正是他将基辅罗斯地区的人民带入基督教信仰。此后,东正教将弗拉基米尔一世尊为圣弗拉基米尔。

▲ 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受洗后取教名瓦西里;约955年至960年之间—1015年7月15日) 图片来自网络

今日在乌克兰基辅的圣弗拉基米尔教堂,是为了纪念基辅罗斯基督教化900年而建,但当年埋葬圣弗拉基米尔的什一教堂却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在蒙古大军即将攻陷乞瓦之时,守城军民逐渐靠拢到什一教堂,决心像“什一”一词的含义——奉献一般,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他们的城池。

蒙古人也不断向什一教堂附近靠拢,将乞瓦的守城军民压缩包围。当包围圈进入蒙古弓箭兵的射程之后,蒙古人将箭头点火,向什一教堂万箭齐发。

什一教堂屋顶的木结构着火,不多久教堂就崩塌了,教堂内外的守城军民不是被砸死就是被烧死,状况十分惨烈。什一教堂的倒塌,意味着蒙古已经攻占了乞瓦。

战争结束后,乞瓦只有2000市民幸存下来,房屋也仅剩200栋。蒙古军队似乎并没有在乞瓦屠城,否则乞瓦不会还有市民幸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帐汗国(五):术赤被误解含恨而死,拔都力挽狂澜荡平罗斯!
留里克朝的兴衰
幅员辽阔的俄罗斯,在我国宋元时期,还只是这么小一点儿
蒙古的一个重要的军事制度让东欧见识到了骑兵的威力!
乌克兰过去700多年的血泪史:忠于承诺,却一次次被盟友抛弃
被成吉思汗侵掠东欧:臣服在蒙古铁蹄下的罗斯(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