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里有一盏台灯,爸爸不让轻易挪动:一位初中生笔下的“城·事” | 征文一等奖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第十四届“让青少年读懂中国”系列活动的征文主题为“城·事”。通过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的变化,追寻历史留下的足迹,感受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很多中学生拿起笔,写下了自己的见闻,写下了自己对这座城的思绪。

今天分享的是获得一等奖的征文。


上海大学附属嘉定留云中学   柴子珂
 
家里有一盏台灯,爸爸不让轻易挪动。

这盏灯,高仅31厘米,拿在手上竟非常沉重。台灯的架构是铜制的,用料非常厚实,看得出是手工打造的。由于年久,整个灯架都呈现出一种饱经岁月的古铜色,而灯罩却依然是翡翠般的油绿色。台灯底座的正面,有一块铭牌,上面自右往左写着:文祥号电器行。铭牌下边写着上海市南京东路三三三,电话:九四一三三。

不用说,这当然是个古董灯了。那么,爸爸为什么不让轻易挪动也在情理之中。

我常常在一些有关老上海的电视剧中见到它的同款身影,或在书桌上,或在餐边柜上,油画般的背景下,一抹惊艳的翠绿。所有与老上海有关的记忆,似乎都可以通过这抹惊艳的翠绿找回,似瞬间穿越一般。

爸爸出生在上海的小弄堂里,那是一个被称为虹镇老街的地方。那里的老房子、旧弄堂现在都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楼以及一条条宽敞的马路,完全没有了当年的模样。从爸爸平时的讲述中,我倒是能勾勒出一幅当年完整的图像。

弄堂里的生活是真正的人间烟火,一户紧挨着一户,左邻右舍几代人一起在此共同成长着、忙碌着、重复着。在想象中,我以为小弄堂里的清晨都是从阿姨们的聊天说话中开始的,其实不然,弄堂里的早晨都是在烟雾缭绕地生炉子中悄悄溜走的。

对那时的人们来说,掌握一项点燃煤球或煤饼的技能是必备的,这是一家人一天生活的开始。家里的大人会把煤球炉拎到家门口,先将废纸点燃,放在炉子的底部,架上几根柴火,再用一个长铁钳夹着煤球一个摞着一个地摆在上面,然后拿一把旧蒲扇从炉子下端的风口往里扇,不一会煤球就点燃了。当然,这时还不能把煤炉拎回家,得等烟雾散尽,只留炉火,放可拎回家。只是这个时间也不能浪费,那年头,节约是刻在骨子里的,接一壶水放在炉子上才是正确的操作。直到水烧开,烟散尽,炉子拎进灶披间,一家人热气腾腾的一天就开始了。

爸爸小时候住在274弄,房子是他的外祖父在解放前从苏北来上海时,花八十万民国币买下来的。为此,爸爸的二舅父常开玩笑说,咱家的房子是豪宅,花了八十万呢。这八十万如今听来根本不够在上海买房的,但在七八十年代,绝大多数人工资只有几十元时,这真的是一笔巨款。

弄堂里的房子几经翻修,不变的是家家都会在房前留好灶披间。灶披间是什么?如今很多像我这样大的孩子根本都不知道。而爸爸却经历了灶披间从煤炉到液化气罐的时代,灶披间是老上海人的厨房。菜泡饭、小馄饨、阳春面、炸春卷……多少地道的上海味道,都来自灶披间。左邻右舍谁家吃了啥,闻着味就能知道,好在老上海人,几乎不吃什么太呛人的食物。

有了灶披间,吃就显得容易多了,但洗澡、上厕所确实是老上海人的一件麻烦事。不论是弄堂里的老房子还是石库门子,都没有像样的卫浴。上厕所要去家附近的公共厕所,要不就在家里用马桶或痰盂。爸爸说,像我这么大的女孩再过去就该学会每天早上去指定的地方倒马桶、洗刷马桶了。吓得我赶紧看了看如今的家,我和妹妹都有自己的卫浴室,还好还好,一身冷汗,暗自庆幸。

如今我们不必像爸爸当年在门口沐浴,也不必去什么公共澡堂。爸爸当年是搬一张骨牌凳,坐在一张小板凳上在门口写作业,时不时还得听大人的吩咐去买个烟、打个酱酒啥的。为此,爸爸总是羡慕我的书桌:“看看你,既不用帮大人跑腿,冬天又有地暖,夏天吹空调,难道不应该好好学习吗?”

我用力地点点头,挥挥手打开了我的智能台灯,这是一盏可根据我的需求智能调节明暗冷暖的灯,还可以用手机遥控,比爸爸那盏古董灯先进多了,也实用多了。爸爸却笑着说:“任何你现在看着无比先进的东西,等到了你的孩子长大时还能在、还能用就不错了。能成为古董的都是经典。我这盏古董灯,可是我外祖父那时最先进的灯啊!你看,现在还能用呢。”

爸爸拉了一下那盏古董灯的铜链开关,点亮了那一抹翠绿。

窗外,夜幕降临,灯火阑珊,无数盏灯组成满目的繁华。这座城市是那么的生机勃勃,夜景伴着岁月更添香醇。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始终这边独好。这里是“魔都”,这里是一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这里永远海纳百川,永远充满机遇和挑战。这里是我的家,值得我们几代人为它努力奋斗。

有灯的地方,值得守护。
编辑:青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台灯
“老上海”的记忆 | 生“煤球炉”的烦恼
弄堂里厢那点事(2)
弄堂話舊:泡水聽書生爐子
上海阿姨厨房变奏曲
侬晓得伐,上海人吃泡饭是哪能一副腔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