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扬州铁佛寺,缘何留下了这么多名人踪迹?

“铁佛有花真佛面,宝城无树对城隍。”前两天刚说了扬州城北城隍庙,今天接着说附近的铁佛寺。因为铁佛寺修缮完成并通过了专家组验收。一座千年古寺,有这么多历代名人留下踪迹。重温历史,不免令人唏嘘再三。

关于铁佛寺来历,相传隋炀帝被杀后,其部下准备把其棺柩葬于扬州北郊,但在下葬时,突然天空乌云滚滚,雷电交加,将其下葬的棺木炸翻,顷刻天又复晴,但地上已被炸出一大深塘。如此下葬三次,雷击三次,终不能葬。当即部下分析:可能是因为隋炀帝在世作恶过多,罪孽深重,引起了天怒人怨。想到“雷不打佛”的说法,便制作了一尊铁制佛像,将炀帝棺木葬于铁佛之下,这才葬成。后来,又专门在铁佛之上造了一座寺庙,这就是至今尚存、名闻遐迩的铁佛寺。

铁佛寺迭经战乱延续千年

其实铁佛寺的来历跟隋炀帝无关。

铁佛寺始建于唐光化年间,因光化塔位于堡城东南铁佛寺后面山上。建于唐昭宗光化年间(898-901),以年号命名。其所在的寺亦名光化寺,又称光化院。可见光化寺才是铁佛寺的前身。铁佛寺相传为淮南节度使扬行密故宅。宋建隆年间寺铸铁佛,因名铁佛寺。据朱福烓先生考证,铁佛寺在宋天圣中曾改名光化寺,政和三年又改为兴教院。明代以后的寺佛是泥塑像,铁佛只是一种说法了。

铁佛寺原先规模较大,有寺房18间,僧人近10人。寺门朝南,寺内有石碑一块,其上方右起横书“铁佛寺”三字,中下方右上竖书“嘉庆□年”小字,正中竖书“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此碑现已断成两截,存放在城北乡槐南村某村民家中)。建国后,该寺仅有大、小两殿各3间,禅房5间1厢,寺内僧人已陆续离去,最后一代当家和尚法号叫元庆。

1959年在此寺办起城北农业中学,殿中大小泥塑菩萨全部被拆除,所剩3名和尚也全部离去。1980年左右,学校撤并,寺房及校舍全部交给农用。1986年该寺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有人探访时,铁佛寺只有一幢建筑,共有三间房,小瓦平脊,木梁外露,没有门窗。还有几十棵红枫。

杨行密舍宅为寺真相

唐代末年,有历时53年的五代十国。这一段时期的扬州,主要是独立政权的杨吴时代,“吴”是十国之一的吴国,“杨”是吴王——后来成为“太祖武皇帝”的杨行密,都城就在扬州。吴政权从公元892年至937年,历时46年。吴历四代,第四代称帝,便尊称开国先人杨行密为太祖皇帝。杨行密以扬州为中心,以今日宁镇扬地带为中心区域,势力最盛时占有27州。

杨行密故居在今扬州城北卜扬佘田庄,天复二年(902年)杨行密被封为吴王后,故宅改为庙宇。

宋代以来,扬州铁佛寺一直就是杨行密的纪念地。历代名人拜访过铁佛寺,其中多数人关心的并不是佛,而是杨行密。“独上平冈望眼赊,故宫当日说杨家。”蜀冈上曾经出现过两个皇帝,两个皇帝都姓杨,一个杨广,一个杨行密,这里说的是杨行密。“现代僧之场,争战霸者宅”,给杨行密定位的是一个字:霸。杨行密军伍出身,“长大有力,能手举百斤”,但是他有智慧,战斗中善于用计。还注意保护劳动力,发展生产,让老百姓喘口气,所以乱世中他的政权能维持几十年。

“铁佛红枫”盛极一时

铁佛寺在宋、元时期规模较大,盛极一时。韩琦铁佛寺会僚贤、秦少游游览铁佛寺秋景至今为人传颂。

铁佛寺每至秋天枫叶红遍山野,人们称之为“铁佛红枫”,成为一景。寺周景色宜人,尤以红枫最为突出,每至秋季,层林尽染,游人如织,极其壮观。

韩琦扬州主政时,秋日曾至铁佛寺登高,当时寺中有塔。宋代铁佛寺寺内建有光化塔,寺庙四周多枫树,遍地红枫与寺塔相映,景色十分迷人。当时学者名流韩琦、苏辙、秦观等都曾在铁佛寺留下诗作传世,赞美铁佛寺、光化塔的秋景山色。

铁佛寺地处蜀冈之尾,本来地势就高,光化塔又建在山头上,更是高上加高。是仅次于栖灵塔的又一个登高远眺的好去处。光华塔高七层,宋代苏辙(1039-1112)有《题光化寺塔》诗云:“山头孤塔閟真人,云是僧伽第二身……”秦观(1049-1100)亦有《次韵子由题光化塔》诗。说人世烦恼太多,不如看破红尘,到庙里当一名和尚,四大皆空,物我皆忘。南宋时代庙还在,贡奎曾过寺读碑,可惜的是,碑已不传。到南宋理宗端平年间(1234-1236),寺废塔毁。后来,寺虽重修,但塔未再建。

明代陈洪绶诗话《丹枫图》

崇祯癸未(1643年)秋日,,明末大画家陈洪绶路过扬州,邂逅华鬘,,纳之为妾。一天陈洪绶携侍妾华鬘去扬州铁佛寺礼佛观光。铁佛寺规模宏大,其时正呈现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绚丽景色。陈洪绶触景生情,很想把它描绘下来。但那时他的右臂正患风湿痛而麻木,难以挥毫,遂让华鬘代为写生。华鬘凝思片刻,当即调朱研墨,胸有成竹地挥洒起来。不一会儿,一幅《丹枫图》便展现笔底。陈洪绶见着华鬘的生花妙笔,欣然悬之室内,并叹息道:“此扬州精华液。”

当时,钱塘名士冯砚祥,是陈洪绶的挚友,见到这幅《丹枫图》,还以为是陈洪绶的经意之作,因此特赠诗一首以赞,其中云:“三百年陈待诏来,调铅杀粉继前人。”陈洪绶见诗,也做了一首《自笑》诗,诗中的“文词妾想追前辈,画苑高徒望小妻”两句,向冯砚祥道明了华鬘绘画的真相。

李斗《扬州画舫录》对此也有记载:“铁佛寺在堡城,本杨行密故宅,先为光孝院僧伽显化第二处。方丈内有梅三株,中一株兼三色。远近多红叶,诸暨陈洪绶,字章侯,尝携妾净发往来看红叶,命写一枝悬帐中,指相示曰:'此扬州精华液。’”

石涛笔下的铁佛寺

石涛晚年定居扬州,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十五年。石涛的《广陵梅花吟八首》之二,是描写堡城和铁佛寺梅花的:“前朝剩物根如铁,苔藓神明结老苍。铁佛有花真佛面,宝城无树对城隍。山隈风冷天难问,桥外波寒鸟一翔。搔首流连邗上路,生涯于此见微茫。”

他还画过铁佛寺的梅花,康熙三十八年(1699早春二月,石涛前往北郊铁佛寺探梅,归来作《梅竹双清图轴》一幅,并题二百七十二言长诗。图中梅枝如铁,似雪梅花,洒落自然。一两枝秀竹穿插其中,使苍老与秀逸形成对比,更觉梅花“秀色可人”。

据《大风堂书画录》载,石涛绘有《秋山图轴》,图上题诗四首,每首都以“千山红到树”开头。如:“千山红到树,一水碧依人。避暑知无计,鱼缯雪染陈。”“千山红到树,一水碧依人。私有云来岫,呼之澹远亲。”“千山红到树,一水碧依人。寄兴前壑士,当寻作比邻。”“千山红到树,一水碧依人。记得我旋路,开轩接渭滨。”石涛在跋中说,丁卯(1687)夏日,三槐堂老道翁来访,读案头诗卷,尤喜石涛的“千山红到树,一水碧依人”诗句,便取纸请石涛书写,每首皆用“千山红到树,一水碧依人”开头,石涛欣然应允。细审诗意,扬州并无别处有“千山红到树,一水碧依人”之景,所以石涛的“千山”就是逶迤的蜀冈,“一水”就是延绵的保障河,“红树”就是堡城和铁佛寺的红枫。

八怪爱到铁佛寺

清代时,扬州人赏梅,也是一大趣事。“扬州八怪”中的金农、汪士慎,就经常相约到铁佛寺看梅,冬日里的雪地上,既有暗香浮动,也有文人雅至。

高翔经常去城北的铁佛寺看梅花。他画梅花都是简单笔意,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因为他家靠近梅花岭,所以乾隆二年(1737)暮春,汪士慎同焦五斗、高翔等人泛舟保障河,望隋宫故址,维舟至铁佛寺,饮于红桥。

汪士慎十分欣赏铁佛寺的幽静,春天他要去铁佛寺看桃花,夏天去铁佛寺赏竹林,秋天到铁佛寺观枫叶,冬天则去铁佛寺寻梅。汪士慎与朋友在扬州铁佛寺游玩之后,又带晚步行去一粟庵,留下诗句:“十载重过一粟庵,古梅不在院东南。良宵负却香花供,明月多情照佛龛。”

八怪画家还与盐官、盐商相携游赏铁佛寺。江春在《辛巳谷雨日,招同杭堇浦、郑板桥、汪石恬、陈江皋、李于亭、费苕溪、常莱畦、黄北坨游铁佛寺,分赋得蓧字》中记录了江春和郑板桥等游兴赋诗之事。

铁佛寺还有一口唐井,不知湮没否?抗清义士、史可法义子史得威死后葬在扬州城北铁佛寺西,如今还能寻得一点蛛丝马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韦明铧|石涛蜀冈行迹考
石涛:《千山红树》
清 石涛《千山红树图》
【石涛全集】300幅图赏(集各大博物馆藏品)
深藏农家小院里的旷世瑰宝:高平铁佛寺!入选第八批国保
隐世瑰宝“明塑之冠”——铁佛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