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蒙古为何有的地区叫“旗”,有的地区叫“盟”,这是怎么回事?

在内蒙古,除了常规的行政单位“市”以外,还设有“盟”和“旗”等。

根据统计,在内蒙古,共设有阿拉善盟、正蓝旗、陈巴尔虎旗、东乌珠穆沁旗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鄂伦春、鄂温克、莫力达瓦3个自治旗。而相比于数量颇多的“旗”以外,“盟”的数量则相对要少很多,仅仅只有阿拉善、锡林郭勒、兴安三个。可为何在内蒙古会有“盟”和“旗”的划分呢?

一、草原上的雄鹰

约在公元7世纪前,蒙古族先民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一带,后来西迁到了鄂嫩河上游不尔罕山和克鲁伦河一带。

由于蒙古草原地域十分宽广,所以诞生了许多部落。各个部落之间为了争夺狩猎区还有居住的地盘,相互攻伐,年年发生着大大小小的战斗。这种态势一直持续了将近200年,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才彻底改变了 这一切。

成吉思汗

1162年,孛儿只斤·铁木真出生在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铁木真早年丧父,被敌对部族驱逐,投奔克烈部。之后他集合了本部落的部众,经过一系列战争,铁木真在1204年基本统一蒙古高原诸部。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即皇帝(汗)位,建立大蒙古国,成为了历史上闻名的“成吉思汗”。经过多次的对外战争,他占领了东亚金朝的大片领土,并灭亡西夏、西辽及中亚的花剌子模,其征服足迹远抵黑海海滨。1227年,铁木真在征战西夏的时候病逝在了行军路上,终年六十六岁。

由于是他带领蒙古各个部落完成了大一统,并将其带领走向强盛。

二、“行省制度”奠定基调

在成吉思汗死后,蒙古的战斗力依然十分的强劲,不但远征到了欧洲和非洲的边界,还南下消灭了金和南宋。

1271年,眼看大局已定,作为蒙古政权的继承者,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定都上都。1278年迁都燕京,称大都。1279年灭南宋彻底统一了中国。

蒙古草原

元朝建立之后,实行了一种新型的行政制度,那就是“行省制度”。

元代开始,中国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行政区划制度,其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为行省(简称为省),因此称为行省制时期。

最初行省只是朝廷派遣在外的临时机构,后来由于战争等各种因素,行省也开始干预地方政务,逐渐变成了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域。而蒙古族的发源地北部草原,也被设立成为了“岭北行省”。

与其他行省单位不同,为了稳住蒙古内部的统治阶级,岭北行省的管辖机构完全按照蒙古贵族的传统习惯来设置。在岭北行省内,蒙古民户按千户﹑百户﹑十户(也称牌甲)的十进制组织,在指定的牧地范围内游牧居住,由各级那颜管辖,上下级有严格的领属关系。千户、百户、十户是岭北行省境内最基本的地方行政单位,因而不置州县。

这也成为了蒙古草原开始形成独特行政单位的基调。

三、北元时期的改革

1368年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崩溃后,元朝皇室退居漠北,形成与明朝并存的游牧政权。

中原政权的崩塌,导致蒙古贵族重新回到了北方草原老家。这让那里的利益争夺大大激化,重新回到了统一之间各部落之间相互斗争的局面。如此一来,行政单位的划分要显得更加混乱了。

一直到达延汗统一蒙古之后,这种混乱的情况才得到改变。明朝正德年间,草原上出了一个叫做孛儿只斤·巴图孟克的人物。他出身与黄金家族,是成吉思汗的第十五世孙,孛罗忽济农巴彦蒙克之子。同时也是后来的察哈尔蒙古鼻祖。《明史》之中称其为“小王子”。

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自幼丧父,巴图孟克自幼就被拥有“彻辰”称号的满都海抚养。在亲政之后,他先后征服卫拉特部、亦思马因、火筛、亦不剌,统一漠南蒙古,被尊为“达延汗”,后人称其为蒙古的“中兴之主”。

由于自幼就体会到了草原混乱局势的艰苦,亲眼看到蒙古百姓流离失所,连年遭受征战之苦,于是在统一漠南之后,达延汗决心要从政局上改变着一切。他先是设立了六大“兀鲁思”,将其取代行中书省,成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分别是由大汗领左翼的三兀鲁思:察哈尔兀鲁思、喀尔喀兀鲁思和兀良哈兀鲁思。大汗设帐于察哈尔兀鲁思,直接统辖察哈尔万户作为自己嫡系势力。然后是封给济农的右翼三兀鲁思:鄂尔多斯兀鲁思、土默特兀鲁思、永谢布兀鲁思。

后来,为了让贵族的利益在行政改革时得到维护,达延汗统一蒙古之后,效仿了汉族政权以前的分封制。他对子孙实行逐层分封,分封给诸子每人一个兀鲁思,诸子再把领地和属民向自己的儿孙们分封,每人掌管一个鄂托克。这样,汗廷、兀鲁思、鄂托克就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

所以,鄂托克成为蒙古社会组织的基层组织,也是北元最基本的行政单位。公元1517年,达延汉死后,失去了同一领主的蒙古草原,再次陷入到了漫长的混乱当中。

蒙古族服饰

不过,由于达延汉所设立的行政体制比较稳定,所以即便陷入了混乱,蒙古部落之间的联系却没有发生断裂,划分出来的势力范围也没有较大的改变。

四、清朝八旗制度的推行

满洲(女真)崛起后,实行八旗制度,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使其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

努尔哈赤起兵以后,女真部落的实力逐渐壮大,将周围的一些其他部落一一吞并,在东北地区形成了最大的势力。

之后皇太极建立满清,将势力范围开始向西和南部扩展。在与明朝交战的同时,也将蒙古草原纳入了进攻的范围。彼时的蒙古草原,早就是一盘散沙,面对着强大的满清,黄金家族的后裔们望风来投,很快整个漠南地区就全部纳入到了满清的麾下。

1634年,在击败了蒙古察哈尔林丹汗之后,为了巩固对于该地区的统治,皇太极将满清八旗制度引入到了蒙古地区。于是,“旗”的行政单位从这时,正式开始在蒙古地区确立。既然“旗”的行政制度已经确立了,那么,“盟”又是从何而来呢?其实,这仍然还是与皇太极有关。

虽然已经将整个漠南地区收入麾下,并且也已经确立了基本的行政制度。尤为重要的是,当初达延汗所设立的较为稳定的行政体制,所以各部落之间的联系也并没有中断。于是,皇太极在“鄂托克”基础上,将漠南基本行政单位进行改革,设立“行政旗”。

清末蒙古族服饰

之后,他又将蒙古的49位王公贵族和部落首领,邀请到盛京会盟,向其承诺会保障他们的统治地位和阶级利益。为了对这些蒙古贵族阶级进行监督,皇太极还以“一统大漠”的名义,规定了蒙古各旗定期举行“会盟”,于是就在蒙古草原中形成了“旗盟制度”。

1640年,皇太极将漠南地区的基本行政单位“鄂托克”、“万户”等全部废除,全部按照“旗盟”来划分。后来,随着康熙打败葛尔丹、乾隆平定准格尔,漠北地区也尽数收归于清朝的统治之下。整个蒙古草原上都开始实行了“旗盟制度”。

“旗盟制度”看似是满清帮助蒙古部落进行重新连接的行政制度,但其实是清朝为分化蒙古族,控制其上层贵族而实行的政治制度。

在清朝的统治之下,“旗盟制度”一直持续了近三百年。

直到1949年后,“旗盟制度”才彻底被废除。仅仅保留“旗”、“盟”的传统称谓,“旗”相当于县,“盟”相当于专区。

内蒙古风景

现如今,在内蒙古,共有三“盟”,49个“旗”以及3个“自治旗”。在解放当地人民权益的同时,也将蒙古的传统文化和习惯妥善地保留了下来。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蒙古为何有的地区叫“旗”,有的地区叫“盟”,这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明朝二百多年都未能彻底降服蒙古, 清朝几十年就解决了?
元朝行省制度饱含智慧精华,助力蒙古帝国发展壮大
所有王朝中, 为什么只有清朝到灭亡仍能对蒙古草原进行有效控制
尚衍斌:元代疆域治理的历史镜鉴
多重的君王——清朝统治蒙古的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