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熟昆曲堂名
如今的江南,苏州评弹、锡剧、越剧、京剧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传统戏曲,街头巷尾常常能听到咿咿呀呀的调儿。堂名,生于斯盛于斯的民间艺术,如今知者甚少,颓势难挽。
堂名,是一种乐班的组织名称,又称“清音班”、“小清音”,专门坐唱昆曲,并吹打锣鼓,服务对象为婚丧、做寿、待神、乔迁、开张等活动。堂名起于明末清初,苏杭沪宁一带的清音班都称“堂”,如苏州的万和堂、福寿堂等,常熟的合和堂、鸿福堂等,上海的升和堂、喜和堂等,因此而统称“堂名”。如果只能吹打而不能唱曲的,则称为鼓乐、鼓手。堂名主要分布在江南农村地区(城区也有),是半业余半职业的性质,从业者平时分散在家种田或做工,业余练习,一旦受雇,便集合应召,演奏献艺,获取相当的报酬。其演奏方式,为“四戏一锣鼓”。如果唱堂会,需要唱四排或五排,主客(顾客)可以点戏。
堂名艺人以八人组台为常规,少则四人称半堂,或六人、十人,十二人称一堂半,最多不超过十四人。堂名演奏时要临时搭起“堂名担”,上置笙箫弦笛等乐器,八人分坐两边。主唱者、副唱者和乐队按戏情需要再随时调整座位。堂名担可以拆卸、组合,拆散后装在箱内,方便肩挑。考究的堂名担,还装有各色玻璃彩灯,如今苏州昆曲博物馆存有一副,可称瑰宝。农村里的堂名没有堂名担,则用两张八仙桌拼成台面。
堂名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很高,是昆曲除了曲社以外更为普遍的组织形式,也是十番锣鼓、十番吹打、江南丝竹的主体、传承者。正是有了堂名,才有了江南丰富优雅的曲艺和音乐,堪称“百戏之祖”、“国乐”的载体。同时,江南的道士大多能吹唱昆曲,所以有一些道士也参加到堂名的队伍中来,如常熟的大成堂(张家道士)、太仓的景家道士、江阴的蒋家道士;或道士与堂名相互兼职,如昆山咏儿堂的夏相如,祖传十四代皆为道士,业余兼做堂名。这也是如今江南道教音乐带有浓厚昆曲韵味的原因。
据统计在上世纪,常熟有堂名班社几十个,从业者600多人,遍布城乡,皆为世传,保留有不少罕见古曲抄本。到解放以后,堂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堂名艺人大多转业。直至80年代渐有复苏,然而由于时隔太长,大多老艺人已经去世,抄本乐器多数也在文化大革命中焚毁。历史上常熟各堂名能演唱的昆曲折子戏多达200多出,到90年代仅有20多出,其中曲谱大多失传,严重濒危。1992年《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的编写工作进行普查登记时,在苏州范围内查得十番锣鼓曲目32首,但收入曲谱仅13首,查得十番吹打曲目110首,但收入曲谱仅46首,查得道教吹打曲目222首,收入曲谱仅156首,其余曲谱大多已经失传,而且收入曲谱大多还是根据1983年录音资料整理的,收入曲谱根据传统工尺谱翻译。当年普查登记的艺人锐减为300名(不含道教吹打道士),当时都已达古稀之年,至今大多去世,不满20人。堂名名存实亡,仅存的老人体衰有病,多无能力演奏,年轻一辈无人传承,濒临灭绝。
前几年,苏州市将堂名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只有三位80多岁的老人。其中之一便是常熟市辛庄镇的吴锦亚,吴锦亚为春和堂传人。吴锦亚生于1929年,自幼随父亲吴旒芝学习昆曲和道教音乐,生、旦、净、末、丑行当俱全,17岁便在常熟白茆乡和吴县沺泾乡收徒20多名,随“春和堂”在常熟、苏州、昆山、太仓等地开展唱堂会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春和堂解散,吴锦亚在浒浦文化站从事群众文化工作,1957年调往江苏省昆剧团,1959年到1960年担任苏州地区戏校音乐班班主任,兼教管乐,1962年下放农村,吴锦亚根据经验,将失传的“昆剧锣鼓”整理记录,特别是鼓捻指法(已失传)经其抢救,现已在苏州地区播下种子。1990年受苏州大学中文系聘请讲授“昆曲锣鼓”,2004年,以75岁高龄为苏州教育学院特聘,为昆剧班传习讲授“昆剧锣鼓”。由于吴家无后人学吹打、昆曲,已传多代的技艺即将失传。作为非常需要合作性的十番锣鼓、十番吹打,由于老伙伴都已去世,已无法亲身传教,只留曲谱,相当于失传。
同样,常熟道教的现状也是如此,道教吹打虽有谱子,但先人已去,无法传承,如今常熟的道士只会吹打两三支套曲,而且功夫不可与老一辈道士同日而语。其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道教斋醮、道教音乐、道教民俗、道教秘法、道教礼仪也随着社会的变迁愈加沦丧。
鼓手虽在常熟仍有,然而从业人数锐减,保留曲目稀少,而且服务面很狭窄(只承接丧事,婚庆做寿已不请鼓手),加之“军乐队”的盛行,恐怕鼓手的路也不长了。
人在艺在,人亡艺亡!很多人类宝贵的遗产只能无奈的随着时间消失,留下的只是博物馆里供人凭吊的古物。今年初,吴老将世传的秘不外传的罕见古谱捐给国家,不过与其将这些本子交给政府去搞所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不如把这些交给容易上手的吹鼓手或是道士,倒不致灭绝。世家传承的病症就是宁愿带到棺材里也不为外人道,很多宝贵的遗产就是这样流失的,这也是田野调查的最大瓶颈!
加微信号:xijucn-com (或扫描二维码)为好友,好礼送不停!免费送戏票,纪念品,戏曲MP3播放器,戏曲动漫卡通玩偶,戏曲T恤,戏曲鼠标垫,手机壳等!准时为您推荐戏剧热点信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川剧曲牌清单(全)
此曲只应天上有-- 追忆昆曲曲家周瑞深先生
昆曲百年:第三集 不朽传奇(下)
(2)昆曲水磨调和俞派唱法(转帖)
反哺:晚近至现代京剧对昆剧之影响考论
一代昆曲宗师的书卷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