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0年代扔“垃圾堆”没人吃,它如今逆袭变美食,成“火锅界头牌”

火锅的味道可浓可淡,食材可多可少。但有一种食材颇受欢迎,一些人每吃火锅必点,它就是毛肚。

毛肚又叫“牛百叶”,据《2017年火锅大数据调查》称,川渝系中,毛肚的选择率高达37%,稳居“最受欢迎菜品”的榜首。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毛肚在早年间分文不值,这还要从清朝道光年间的“巴奴”说起。

“巴奴”是川渝地区的“方言谐音”,指的是在码头做苦力的工人,他们的生活条件普遍较差,干的又是力气活。为了补充营养,他们将当时没人吃的牛内脏清洗干净,在河边就地架锅,把辣椒和花椒用水煮沸,涮烫而食。

时间长了,就发现其中的毛肚薄脆而爽嫩,别有一番风味,便在调味料上下了功夫,味道更佳,甚至还有人沿街兜售。

到了民国初期,毛肚被有头脑之人端上了餐桌,用铜锅涮烫,更加正式,这便是“毛肚火锅”的原型。

一直到了上世纪90年代,毛肚在其他地区依然不被当“肉”看,在屠宰完牛后,割出来的毛肚有两条路:

一是直接丢进“垃圾堆”,埋进地里做肥料,分文不值。

二是被外地人买走,而这收购毛肚的,正是独爱“毛肚火锅”的重庆人,他们经常辗转于河南、山西、内蒙等地,从屠宰场的垃圾堆里翻捡,或者直接向屠户收购毛肚。

很多人都大为惊喜,惊的是居然有人吃这种东西,喜的是自己处理费劲,如今居然有人花钱买。

殊不知,这些收购毛肚的商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他们的成本只有时间和差旅费而已。再后来,随着川菜外出,发展到全国各地,“毛肚火锅”也逐渐被外省人所接受。

《本草纲目》中有记载:毛肚解毒、善脾胃、补中益气。

不仅是毛肚,就连现在用的“牛油”,都是因为早年间“廉价而油腻”、性价比高,才被“重庆火锅”选中的。而它的特点——“麻辣”,对于驱寒祛湿更是一绝。对于穷苦人家来讲,遇到这种价格低、带荤腥、还能暖身温胃的美食,是生命中的一件幸事。

当然,现在生活条件提高,食材和调料的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油腻”一直是“重庆火锅”独一无二的标志。

油光红亮的锅中,经历了“七上八下”之后的毛肚,蘸着蒜泥香油碟,入口的一瞬间就被折服。

如何从颜色分辨毛肚?

黄色毛肚,吃草长大的牛;

黑色毛肚,是吃饲料长大的牛;

而白色毛肚,是经过的碱水等添加物漂洗、冷冻的。

虽然白毛肚更便宜,口感更脆嫩,但不建议多吃。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血旺的正宗做法,集麻辣鲜香爽滑5种特性,去重庆旅游莫错过
刷爆热搜,近期最惦记的国产新片来了,看一集就上瘾!
川菜家常菜食谱-毛血旺
味道中国「毛肚」重庆美食 重庆火锅 毛肚
重庆游记—美食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跟他说:“去吃火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