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州子城宋初未拆考

“吴越纳土归宋而拆湖州子城”的说法由来久矣!清代同治《湖州府志》卷十七“城池”部分就云:“子城,当秦时为项王故城………,宋太平兴国三年奉敕拆毁。”发表在2014年第4期《史林》上的论文《江南子城的形态变迁及其筑城史研究》中也说:“有些子城废弃年代可能更早,如湖州的子城,……其毁于北宋初。”其实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无论是南宋嘉泰《吴兴志》“宫室”“郡守题名”篇的记载,还是《永乐大典》中所引的南宋嘉泰《吴兴志》、明代《吴兴续志》中的相关叙述,皆可证明“吴越纳土归宋而拆湖州子城”说是错误的。现笔者考证如下:

一、南宋嘉泰《吴兴志》中关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以后“湖州子城”存在的记载。

根据嘉泰《吴兴志》的记载,唐代湖州子城上有销暑楼、明月楼、清风楼等,到宋代,还有“城上十楼”这样的说法。而嘉泰《吴兴志》在“郡守题名”篇中对嘉祐时曾任湖州知州的张田有如下记载:“张田,屯田员外郎,嘉祐七年六月到,八年五月,改都官。***********又重建都酒务、永宁,骆驼、仪凤二桥,开子城东西二衙门,公私为便。”又同书“宫室”篇中引用治平年间(1064-1067)的湖州知州徐仲谋之《会景楼记》曰:“吴兴郡环子城有十楼,除消暑、清风、会景、卞苍见存外,余并不存。”由此可见,在北宋太平兴国三年约九十年后,湖州子城上尚有销暑(消暑)、清风等楼。楼尚在,城墙焉能不在?所以,嘉祐、治平时,湖州子城的城墙是存在的,因此当时湖州子城是尚存的。

二、北宋文人的诗歌可以证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以后“湖州子城”是存在的。

北宋诗人、曾在湖州任过知州的陈亚曾登湖州子城上的销暑楼。而陈亚担任湖州知州的时间,嘉泰《吴兴志》有明确记载,即“庆历三年四月到,五年四月罢”。庆历三年是公元1043年,庆历五年是公元1045年。他登销暑楼则有诗传世,即《登湖州销暑楼》诗云:“重楼肆登赏,岂羡石为廊。风月前湖夜,轩窗半夏凉。罾青识渔浦,芝紫认仙乡。却恐当归阙,灵仙为别伤。”

北宋时在湖州做过监税官的梅尧臣则有诗《依韵和正仲赋杨兵部吴兴五题》,其中有二首分别是《清风楼》和《销暑楼》,皆载在其诗文集《宛陵集》中(杨兵部是指曾在至和时任湖州知州的杨纮)。可见,从北宋文人的诗歌中也可以看出湖州子城上当时是有一些“楼”的。而楼尚在,城墙焉能不在?

三、“吴越纳土归宋而拆湖州子城”说形成的原因乃是辑录文献时辑错一字

《永乐大典》中所引嘉泰《吴兴志》中“奉敕同子城者折毁”的记载

那为什么会有“吴越纳土归宋而拆湖州子城”说呢?经笔者考察,乃是对《永乐大典》所引嘉泰《吴兴志》的误读,主要原因是看错一个字,或说辑错一个字。查南浔嘉业堂本南宋嘉泰《吴兴志》,发现“罗城”条中记载:“城上旧有白露舍,太平兴国三年,奉敕同子城皆拆毁。”根据此条记载,得出的结论就是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湖州子城被拆毁(城墙被拆除了)。但查《永乐大典》中所录的《吴兴志》“罗城”条,发现文字是这样的:“城上旧有白露舍,太平兴国三年,奉敕同子城者折毁”。“者”字被“皆”字代替,意思就大不一样了。“同子城皆拆毁”,是指“罗城上的白露舍与子城一起拆毁”,而“同子城者折毁”,是指“罗城上的白露舍与子城上的白露舍一起拆毁。”另,《永乐大典》所引的《吴兴续志》“子城”条也载曰:“城上旧有白露舍,宋朝太平兴国三年,钱氏纳土,奉敕毁拆。”可见,“奉敕同子城者折毁”是正确的。因此,吴越纳土归宋后,只拆了湖州子城上的白露舍(白露舍是一种军事防卫设施)。

作者:吴永祥,湖州市文史馆馆员,湖州历史文化研究学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吴兴志》
和孚文史工作室 | 东迁县建制详考
湖州村落史 | 嘉泰《吴兴志》里的乡里与村落
湖州味道|《嘉泰吴兴志》中的茶文化
万万没想到,赵孟頫、牟巘、周密三家居然是邻居
谈钥《吴兴志》亟待校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