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位90后评弹爱好者的心声 《上海评弹团成立70周年庆典晚会》观后感

SUZHOU PINGTAN

苏州评弹

曲艺的兰花,江南的符号

             文章来源:中国评弹网

一位90后评弹爱好者的心声 《上海评弹团成立70周年庆典晚会》观后感

陈碧娴

编者按:

      在上海评弹团成立70周年庆典晚会有一位90后评弹爱好者阿紫观后彻夜难眠,写下长长一篇观后感,让人看了叫好,谁说评弹不受年轻人喜欢。阿紫从接触小众演出评弹就喜欢上了说书,后来有机会在逸夫舞台欣赏到了盛小云那“啼笑因缘新说”越发垂爱。上海评弹团成立70周年庆典晚会更让她浮想联翩,爱极之深。阿紫,出身于刺绣世家,从小就恋上了刺绣的技艺,后来虽然毕业于建筑设计专业,成为工程师后的她依然深爱苏绣工艺,决然改行,致力于苏绣工艺的传承与推广。至所以她有一颗深爱中华传统文化之心,一旦发现评弹之美就会恋恋不舍。也说明了评弹要“就青年”深入地吸引他们,让他们成为新一代“老听众”,评弹的发展就大有希望。特推荐下文《一位90后评弹爱好者的心声》与君分享。

学习评弹有一阵子,虚心求教、每日练习。虽弹唱得磕磕绊绊,被好友玩笑称:“评弹行业若遇上你这样的,恐是灾难。”但自己依旧不亦乐乎。

音乐和艺术大体分两种,一是悦己,二是愉人。我显然是第一种,弹唱得自己高兴,偶尔亦能排遣烦忧,便是这最好的了。

曾七七八八听过一些评弹表演,但多半是茶楼面馆里的助兴,不甚讲究。第一次真正领略此魅力,还是在家师邀请参加的盛小云老师所表演的《啼笑因缘》。三小时演出让人大受震撼,暗下决心要以此为榜样。专业也好兴趣也罢,既然要学,总得刻苦一番,方不枉费老师指点,不辜负行业名声。

昨夜与丈夫一同受老师邀请,有幸参加上海评弹团成立70周年庆典晚会。去之前虽早已心情澎湃、期待万分,但终归有些懵懵懂懂。70年光阴对我而言着实有点长,难以想象在那个年代如何将此门艺术发扬。

刚到剧院,我和丈夫就愣住了。评弹嚜,总归是相对小众的曲艺,既没有京剧的铿锵,也没有越剧的身段。二人二琴七根弦婉婉道来的表演,竟吸引这么大一个三层楼能容纳两千人剧院坐得满满当当。心中暗叹:“今晚这一夜恐是不一般了。”

随着灯光的忽暗,幕布徐徐拉开。一开场三十多人,各执琵琶三弦,唱的婉转大气,音如莺啼,乐若流水。丈夫附耳说:“这么多人的演唱,竟像一个人一样,音调频率完全一致不说,要是能凑近点,估计连呼吸都一样呢。”便见评弹魅力,演员功底。各唱各的容易,大合唱要唱的每个人都一样完美,就不是一二年能练成的了。

整场演出共四个板块贯穿,将上海评弹团整整七十年故事画卷展开,娓娓道来一个多甲子的人们努力进步。每个人脸上都是骄傲的,喜气洋洋的。岁月在七十年发展中刻下的辛苦艰难都成为了灿烂光辉,一切的努力都得到了回报。

主持人是全上海人都认识的曹可凡、家师沈玲莉、以及另外两位艺术大家。主持的环节很有意思,既有普通话,又有上海话,还有苏州话。江浙沪人听得懂,北方人也听得懂,纵使来几个听不懂的外国人,大约光是听着鸟鸣山涧中一样的吴侬软语,也会觉得悦耳动听像歌声。

主持环节中穿插了老一辈艺术家们的上台讲话。红艳艳的舞台大约让他们想起年轻时的自己,回到了热血沸腾的青春年华。颤巍巍被扶着上台的老艺术家们眼睛里闪着璀璨的光芒,说自己92岁了,是90后。或者88岁了,是二八年华。这些珍贵的讲话值得每一个年轻人学习,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太多年轻人忘记初心,随波追流。要是有更多年轻人在场,听着这些振奋人心的话,也会和我一样为曾经偶尔的惫懒自惭形秽吧。他们都曾经为了国家和艺术奉献一生,年轻一代更要传承、发扬,不畏艰苦,为祖国添砖加瓦。三生有幸能亲耳聆听他们的教诲与声音。

喜欢的节目真的太多了,各有各的好,我的拙劣文字即使绞尽脑汁也描述不出昨夜场上的万分之一。只能尽可能将自己印象最深的记录下来。

第一板块是“扎根人民、讴歌时代”。这个板块说实话离我这个真正的90后还是很遥远的。很有那个年代信心满满,团结努力的朝气感,让我身临其境到恨不得融入进人民子弟兵的建设当中去。或是赶紧回到工作室,不眠不休努力工作的冲劲。

《一粒米》虽说是讲述的上一个世纪的故事,那时候中国的人口还只有6亿多人,但是放到现在的环保主题却丝毫不违和,甚至更贴切,真该广泛流传。这段评弹讲述了一个老农民让孙子去数一两米共多少粒,数出来是一千八百三十七粒。那时候6亿五千万人,要是一人节省一粒米,就是三万六千多斤。一年是一千二百多斤。一个生产队能吃一百六十年!从爷爷吃到孙子!这段评弹叫我大受震惊,已不单单是艺术那么简单了,它上升到了对资源的节约,对地球的保护,对人类延续的思考。说句为了爱国那都算眼界小的了。第二天我便身体力行得搬出一个大水桶,循环用水,减少浪费。

第二板块是“守正创新、与时俱进”。这一板块中丈夫最爱《情探·梨花落》。宛转悠扬,从前的“情歌”是那么的美。梨花落,杏花开,桃花谢,春已归。不说春走,却说春归,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不舍春归去,是因为盼望丈夫早日归。魂牵梦绕梦见丈夫所在的长安城,不觉泪涟涟湿了枕畔,睡不着走进书房,却又想起他曾坐在这里伏案。真真叫一个:“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如此情真意切的诉说,试问哪位丈夫不会触动最柔软的内心?温柔如水力量才是最强大的。

我最喜欢《蝶恋花·答李淑一》。这篇毛主席的词本就大气磅礴,配着12人的演唱更是显得与众不同。人只道评弹不过一男一女一三弦一琵琶两把椅子罢了,不走进这扇门,谁能想到还能有十几妙人手执琵琶的合唱,或是男男女女的情景表演,又或是连琵琶和三弦都放下了,边说边表演生动活泼的演说。包罗万象,真是将所有舞台艺术能呈现的都呈现了出来。好一场大饱眼福的盛会。

第三板块是“培根铸魂、传承发展”。这里包含了各种不同的唱腔和表演形式,完全脱离了人们对于评弹的刻板印象,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无法想象为了能够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评弹,老一辈们作出了多少努力。目前正学习《珍珠塔·方卿看灯》,所以对这一场里的《见娘》一段弹唱倍感亲切。想着要是自己有一天也能唱的那么好。。。。。。算了,不想了,还是好好练习吧,脚踏实地最重要!

《白蛇》的选段也很有意思,唱词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曲调是完全陌生,不同于以前听过的黄梅戏啊越剧之类的。第二天便上网搜索有没有评弹白蛇的电视剧或是电影,可惜没搜到。若是能拍摄一部这样的电视剧,叫“长得顶顶标志的盛小云”和“儒雅得像来做老师的高博文”来演,指不定比赵雅芝的《新白娘子传奇》还叫好呢!

第四板块是“面向未来、开拓进取”。此时已是深夜11点,不少观众都是老人家,已经精力不支。有的陆陆续续说“抱歉,年纪大了,要休息了”。有的微微阖上眼,倾耳聆听,在结束的时候赶紧一个激灵直起身子来鼓掌。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和我一样,越听越激动,越听越兴奋,双目炯炯的盯着台上。演员们丝毫没有被夜晚的困意干扰,一丝不苟弹好每一个音,唱好每一句词。这种精神让我觉得即使此刻场下只有一位听众,他们也会将演出做到最完美,要在观众的心头烙下永不磨灭的感动。

怀揣澎湃心情,《繁华》一段一开场,随着长亭外古道边的配乐响起,我瞬间被剧团的匠人精神感动的热泪盈眶。此时此景,已经没有办法再去逐字逐句的赏听,只想着:“要学习这样的精神,不计回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非遗行业一块坚实的垫脚石。好好学习评弹,利用自己的人脉优势让更多人欣赏它,爱上它。今日,此刻,现在就要这么做!”

随着高博文老师的一句:“得民心者得天下”。场上气氛被拉到最高,观众们鼓掌,欢呼,冲向前拍照。这才发现谢幕时场上密密麻麻站满了演员和嘉宾,比我看过的任何一场演出都要多。不论台上台下,表演者还是观众,有着跨七十年的年龄、有着不同的经历,但每一个人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让艺术,传承下去。”

我们,风雨无阻;

我们,高雅民俗;

我们,大国工匠精神;

我们是拥有一颗艺术之心的人。

后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在寻觅评弹老师,想要学习评弹。工作的关系,我能接触到各行文艺精英和艺术家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遇到有缘的老师。于是每当聚会都会说:“诶?你们要是认识评弹老师,一定记得介绍给我,我要学。”

几年之后,真的在朋友的引荐下让我遇到了一位评弹大家:沈玲莉老师。当即便说要拜师学习。这是一位真正有风骨的艺术家,不计回报,认真严谨,悉心教导。甚至为了避免客套,连亲自上门送曲谱和门票都只放在门房,关照我:“及时去取”。

沈老师身上有着很深的那个年代的艺术家的烙印,对一切热爱艺术的朋友、晚辈都无私奉献,叫人感动。也想借此观后感,向家师道一句:“感谢您”。

上海评弹团七十周年庆典

建团十八艺人

入团志愿书

以不一样的视角聆听苏州评弹

作者:陈碧娴

文章来源:中国评弹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评弹团74届学员从艺20周年庆典专场②
上海评弹团74届学员从艺20周年庆典专场
1984年上海评弹团迎春晚会(1),当年的名家都在
视频: 中国电影乐团举办建团60周年大型庆典晚会 共和国的电影史诗
河南省豫剧三团建团60周年庆典晚会珍贵视频 现代戏老艺术家云集
唱念做打梨园曲:河南省豫剧三团建团60周年庆典晚会珍贵视频 现代戏老艺术家云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