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十年前望着野眼的“计划经济”上海小姑娘

今天六月一日儿童节,每年这个日子,大家都要怀旧。遥远的记忆和新鲜的感受交织在一起,让这个初夏变得不同凡响。我和大家一样,也有一些属于自己内心的情绪和感触。昨天下午我翻看一些资料,毫无例外地看到不少朋友在转日本摄影家秋山亮二八十年代初拍摄的《你好,小朋友》中的作品。对我的同龄人来说,这本书是不朽的,因为它忠实地记录了我们这代人的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下,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这是罗大佑创作的歌曲《童年》,我们小时候听的是成方圆唱的版本。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就这么好奇,就这么幻想,这么孤单的童年”早就成了遥远的回忆。那时候照相机是很奢侈的,即使有几卷黑白胶卷,也是摆拍几个固定动作,留下一些千篇一律的影像。感谢秋山亮二的镜头,像是“水彩蜡笔和万花筒”,把走过窗前的隔壁班女生,还有嘴里的零食、手里的漫画……都具象成一幅幅光影,让我们经历过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留下一点点斑驳的证据。之前我曾写过几篇文章向秋山亮二先生致敬,昨天有一张照片尤其引起我的注意,就是她:

上海,1981-1982
秋山亮二摄

这是1981-82年间的上海,具体日子摄影家本人都忘了。上海的一家粮食店,大人们排队买切面,大多数人手里挽着一只竹篮,长的、扁的、密的、疏的,画面里总共不过六七个人,篮头的做工竟然只只不同。看得出生活条件蛮好了,篮头里装了不少东西,吃的用的。当然买东西还要凭票,真正放开供应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但八十年代初,生活已经不那么紧张。购买面条应该是不用购粮证的,排在队伍后头的大姐在人造革皮夹子里翻啥呢?和别人不一样,她手里拎的是只网线袋,底下一颗卷心菜,上头一只钢盅镬子,里头放的或许是她刚刚买的大饼油条。有位师母和粮食店营业员戴着几乎同款的秀郎架眼镜,无论男女穿的衣服裤子鞋子也大同小异,只有一位大姐穿了件深色底带白花的衬衫,那就算很时髦了。

这也是那个年代上海极其普通的景象,人们不会浪费昂贵的胶卷拍摄这样的生活日常。虽然距离现在不过四十年,一些细节已经远离我们的生活,需要“群策群力”才能解疑。比如这家粮店位于什么位置?参详了很久,没有答案。那个年代的粮食店都太像了,一样的柜台、一样的磅秤、一样昏暗的店堂和一样刺眼的日光灯,连名字都差不多:某某区第几粮店。如果这个地点侥幸没有拆除,或许它会是一家良友超市,粮食店后来大多成了农工商或良友超市,一进门就能闻到刺鼻的茶叶蛋味道。

我把照片发在微信朋友圈,凡从那个时代经过的朋友都有很多感慨。有位朋友眼尖,柜台里红色盒子装的是什么?有人说是不是枣泥麻饼,当然不是。很快沈嘉禄和薛理勇老师解惑了:这是装一种蒸熟再晒干的鸡蛋面盒子,吃的时候用水泡软。听上去像现在的方便面,但那个时候,专门送病人或产妇的高档礼品,一般人吃不上难怪我想了半天,也没有什么头绪呢。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画面中央的小女孩更吸引我的注意。大人们排队的时候,她一个人站在队伍的外头,有点孤独,有点不知所措,或许在想点什么,或许什么也没想。这是个典型的上海女孩子,扎着精巧的辫子、皮肤白皙。大概知道今天会有人照相,她和大人一样穿得干净整洁,白衬衫的袖口挽起来、深色的背心,胸口绣着几朵雅致的小花。红白格的小裤子,白袜子配一双黑色搭袢皮鞋——一套典型的“出客行头”。如果不是左臂挽着一只小篮,真以为她是去走亲戚的呢。

还有她右侧胸前,用别针别着的一块小绢头,真是一代人的记忆。在没有见过餐巾纸的年代,绢头是上海人必备的生活小物件。揩汗、揩鼻涕、揩馋唾水……

小姑娘在看什么?想什么?没有人知道,她自己大概都不知道。这样的表情、这样的状态,不正和我公众号的名字“望野眼”差不多吗?

1981-82年的小姑娘,应该是1978年左右生人。作家沈嘉禄老师说:找找这位“计划经济小姑娘”。我想,这是个好主意。如果找得到,不妨看看在之后的四十年里,她走过了怎样的人生历程,她还记得八十年代的生活吗?在时代的浪潮中,所有人都拿着排队的号码牌时,她是不是还像画面中这样,孤独地、沉默地、若有所思地望着属于自己的野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十年代小朋友【秋山亮二】
(清)吴石仙 秋山夕照图
荒山野樵201507 居高远望秋山
回忆八十年代的老上海
七八十年代 上海
八十年代的上海(1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