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话中的修辞(四之三) / 作者:陈永生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上海话中的修辞

陈永生

前文回读:

(四之一)

(四之二)

(四之三)

五、反语
反语,也叫“倒反”。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说者口头的意思和心里的意思完全相反的,名叫倒反辞。”
反语,也就是“正话反说”,即所要表示的意思恰恰与字面义相反,从而收到诙谐幽默的表达效果。
上海话中的反语有两种情况。
(一)无需上下文的反语
这种反语可独立使用,不需要依赖一定的语言环境。
1、侬好煞了
这里,“煞”起了反义的作用,具有挖苦讽刺的意味,若加上副词“算”,反义则更明显。例如:
“侬算好煞了。”
类似的还有:
“全中国呒沒人比侬再好了。”
“全世界侬最好。”
需要提一下的是,在“侬……煞了”这一格式中,似乎只有“侬好煞了”是反语,其余的都不是。例如:
“勿好意思,侬忙煞了。”(真不好意思,让你这么忙。)
“今朝生活结棍,我撒度煞了。”(今天活重,我非常累。)
(参见拙作《上海话中的“……煞”》,载《上海老底子》2021年10月27日)

2、要侬好看
“要侬好看”的字面义应该是“使你好看”“让你好看”,然而,在上海话中却可作反语使用,即“让你难堪”“使你尴尬出丑”。例如:
“等歇要侬好看。”
如果有上下文的话,反义则更明显。例如:
“侬再老卵,马上就要侬好看。”
可见,“要侬好看”等于“要侬勿好看”“要你难看”。


3、勿要太……噢
“勿要太……噢”的字面义是表否定的,但在上海话中成了表肯定,而且还是非常肯定的。例如:
“迭套西装,勿要太好噢。”
“腌笃鲜,勿要太赞噢。”
“南京路,勿要太闹猛噢。”


怎么来解释这种语言现象呢?我们觉得这也算是一种修辞手法,即反语。
(参见拙作《上海话里的“勿要太……噢”》,载《上海老底子》2021年7月21日)
(二)要有上下文的反语
在上海话中,有些词语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表现出它的反义,即它的正话反说要依靠一定的上下文。

(1)谢谢侬
“谢谢侬”就是表示感谢你,然而,在上海话里,如果它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也会表示反面的意思,即“反感”“讨厌”等。例如:
“噢哟,真个吃勿消侬了,谢谢侬。”
“看到侬来,触气,谢谢侬。”
如果扩大“谢谢侬”的范围,在后面添上“一家门”,则反义无疑。例如:
“侬迭能做是帮我忙啊?谢谢侬一家门。”
“侬豪燥滚,谢谢侬一家门。”(豪燥:赶快。)
所以,上海人在表示真的“感谢你全家人”时,一般是不用“谢谢侬一家门”的,如实在要用,则改为“谢谢㑚全家”或“谢谢屋里所有个人”。

(2)戆度儿(ni)
上海人口中的“戆度儿子”,就是北方人说的“咱家傻小子”,这一称呼在一定的场合下可能是一种反语。例如:
“阿拉个戆度儿子良心老好个。”
“阿拉个戆度儿子读书邪气灵光。”
可见,“戆度儿子”在上海话中有时是一种爱称,是家长对孩子亲昵的一种表现,所以,“戆度儿子”前面往往冠以“阿拉”。
另外,这一词语的运用,往往是在熟悉的人面前,如亲朋好友等。
是啊,上海话中的“戆度儿子”有时就是“好儿子”,甚至是“聪明儿子”。


(3)讲得像真个一样
“讲得像真个一样”,是新近几十年来上海人挂在嘴边的的一个词语,有趣的是,它在语言实践中却是表示反义,即不是字面义“讲得真实”,而是“讲的不是如此”或“讲的不是这么一回事”。
“炒股发财?讲得像真个一样。”
“传销个人,侪讲得像真个一样。”
这一正话反说,正是对说话不符事实的现象的一种讽刺。
(4) 棺材、浮尸
在上海本地话中,“棺材”“浮尸”在一定的环境中也有反语的可能,关于这点,有关专家学者也有谈及。例如:
“小浮尸、老浮尸、小棺材、老棺材,这是本地吴语最有私密感情的称谓,一般人沒资格用,家人用的多。侬只棺材,那是有感情的话。”(复分联谊群)
最后提一下,反语在普通话中也存在不少,如明清小说中,将明明爱得很深的人称作“冤家”,尤其是情人之间。
还有“魔星”。例如。
“黛玉听了,睁开眼,起身笑道:'直直你就是我命中的魔星,——请枕这一个。’”(《红楼梦》)
鲁迅的作品里也有不少反语,如《友邦惊诧论》中的“友邦”等。


六、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诘”,是个文言词。
《现代汉语词典》:
【反问】❷用疑问语气表达与字面相反的意义,例如'难道我不想搞好工作?’
(以上为引文)
反问这种修辞手法,在上海话中也有同样的运用,下面举沪剧《星星之火》中的例子:
1、“上海工人有几十万,个个是少吃无穿受欺凌,难道都是生来命勿好?难道是一父一母、同年同月同时生?”(刘大哥唱词)
两个“难道”问句,答案已在其中,即“都不是生来命不好”“都不是一父一母同年同月同时生”。
2、“寒天吃冰水,点点记在心,谁说我有神经病?”(杨桂英唱词)
“谁说”问句,答案已在其中,即“我根本沒有神经病”。
反问即形式逻辑中的“否定加反问”等于“肯定”,它的结论与“否定加否定”等同。


七、设问
设问,就是先设置一个提问,以引起他人的注意或兴趣,而后再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例如: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国际歌》)
上海话中的表达亦然。例如:
“朋友,侬晓得上海有条肇嘉浜伐?伊来勒上海个西南面,老底子是条臭河浜。”(伐:吗。)
“我们为啥要受苦?是不合理的社会人吃人。”(《星星之火》刘大哥唱词)
设问与反问不同,设问有回答,而反问无回答,因为答案已包含在其中了。


八、对比
对比,就是将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事物的两个相反的方面放在一起,进行对立比较,从而起到描述上的鲜明与形象,所以,这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如电影名称:
《生死恋》《红与黑》《阴谋与爱情》《苦恼人的笑》《战争与和平》《美女与野兽》《啼笑姻缘》《警察与小偷》等等。
对比,从形式上看有两种,单句的与复句的,上海话中的亦然。
(一)单句的
1、黑心吃白粥(贪婪将会一场空)
2、嘴硬骨头酥(表面硬内心怯)
3、长脚鹭鸶矮冬瓜(细高个与矮胖子)
4、老菜皮养小白脸(色衰富婆包养小鲜肉)
5、老阿姨吃童子鸡(中年妇女爱上男青年)
6、热面孔贴冷屁股(热忱接触冷落)
7、哭出污拉笑嘻嘻(一会哭一会笑,瞬息万变)
8、聪明面孔笨肚肠(外表聪明内在笨)
9、螺蛳壳里做道场(小处办大事)
10、小大人白相大小人(精明小孩耍弄无知成人)
11、阿乌卵冒充金钢钻(不行充行)
12、猪头三碰着老屁眼(蠢货遇上人精)


(二)复句的
1、日里白讲,夜到黑讲
“黑”为“瞎”之同音替代,全句意为“都白说了,无用”。
2、直个进来,横个出去
警告语:“将打瘫你”。例如:
“侬再老卵,就叫侬直个进来,横个出去。”
3、老鬼勿脱手,脱手勿老鬼
意为“行家不失手,失手非行家”。
4、远开八只脚,近勒眼门前,
如同“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5、面孔笑嘻嘻,勿是好东西
指“两面人”,喻“表里不一”。
6、新开豆腐店,卖卖老价钿
意为“说是优惠,其实不然”,喻“言而无信,表里不一”。
7、扎多少台型,坍多少招势
意为“刻意去挣多少面子,到头来也会失多少面子”,有“因果报应”之意味。


九、对偶
《现代汉语词典》:
【对偶】修辞方式,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效果。如: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参看〘骈文〙、〘律诗〙。
(以上为引文)
上海话中也有一些对偶,但不多,且未必很工整。原因是上海话毕竟是一种方言,使用人数、范围有限,加之其本身历史短、文字少。
下面只是一些口语化的对偶:
1、一夜勿睏,十日勿醒(睏:睡。)
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2、冷勒风里,穷勒债里(勒:在。)
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3、一只碗勿响,两只碗叮当
喻“互为才会产生效应”,常指“双方都有责任”。
4、大闹三六九,小吵天天有
指“吵架频繁”。
5、头顶橄榄核,脚踏西瓜皮
喻“有难度”。例如:
“借仔钞票炒股票,有风险,属于'头顶橄榄核,脚踏西瓜皮’。”(仔:了。)
6、赤膊带领带,赤脚着(ze)皮鞋
指“穷阿飞”,喻“金玉其表,败絮其里”。
7、吹牛逼勿打草稿,讲闲话勿托下巴
指“信口开河,胡吹乱说”。
8、天作孽来还好活,自作孽来勿能活。
告诫人们:“不可作恶”。
9、吃饭勿晓得饿饱,睏觉勿觉着丁倒(丁倒:颠倒。)
喻“浑然无知”。
顺便提一下:上一节“对比”中所举的一些例子,有些同时也兼“对偶”。例如:
日里白讲,夜到黑讲
直个进来,横个出去
老鬼勿脱手,脱手勿老鬼
远开八只脚,近勒眼门前
扎多少台型,坍多少招势
另外,正规书面语的上海话对偶更少。例如:
缩卵是缩卵们的通行证
老卵是老卵们的墓志铭
(网络文章的题目)


十、反复
反复,就是相同词语或句子的故意重复,以起到强调的作用。
另外,反复有时还会收到节奏合拍的效果,尤其是在文艺作品中,所以,它也成了一种修辞手法。
要提一下的是,修辞中的反复与说话啰嗦是两回事,因为前者是一种表达需要,语言加工,而后者却是不必的。
从形式上看,反复有两种:
(一)连续反复
“挖呀、挖呀挖,很多很多的种子,开很多很多的花。”(新近的流行童谣)
其中的几个“挖”与几个“很多”就是连续反复。
(二)间隔反复
又可分为句子间的与段落间的。
(1)句子间的,如: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国际歌》)
两个“起来”是反复。
(2)段落间的,如: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让我们荡起双桨》)
这几句唱词在该歌曲的每段后反复出现。
下面是上海话中的反复:
(一)连续反复
“轧啊、轧啊轧,轧杀老娘有饭吃。”(旧时儿歌)
“摇啊、摇啊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讲我好宝宝。”
“天浪布满星,月牙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万恶个旧社会,穷人个血泪恨,千头万绪,千头万绪,涌上我个心。”(沪剧清唱)
两个“千头万绪”是反复。
(二)间隔反复
(1)句子间的
“娘想你,日升东来月落日西;娘想你,张开眼睛到天亮。”
两个“娘想你”。
“凭什么,随便打骂受欺凌?凭什么,随便开除生意停?”
两个“凭什么”。
“有多多少少孩子的命运像珍子一样,有多多少少像大嫂你这样苦娘亲。”
两个“有多多少少”。
(以上皆为沪剧《星星之火》唱词)


(2)段落间的
黄永生说唱《古彩戏法》中的“毯子身浪盖一盖”:
“~~,变出金印一方……”
“~~,变出黄金万两……”
“~~,变出卖国文章……”
“~~,变出'帽子’'钢铁’两爿厂……”
还有更长、更丰富的反复,如上海说唱《金铃塔》:
“金铃塔,塔金铃…………风吹金铃旺旺响,雨打金铃唧呤又唧呤,迭座宝塔造得真伟大,侪是古代劳动人民汗水结晶品,名胜古迹传持到如今…………”
这段唱词在该说唱的每段后反复出现。


十一、顶真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顶真是用前一句的结尾来做后一句的起头,使邻接的句子头尾蝉联而有上递下接趣味的一种措辞法。多见于歌曲。
又如李白送刘十六归山的《白云歌》: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以上为引文)
正因上海方言的诗歌极少,故顶真例难找,下面是一首旧时的民间小调,即:
“癞瘌背洋枪,洋枪打老虎,老虎吃小人,小人捉蜜蜂,蜜蜂叮癞痢,癞痢背洋枪…………”
周而复始,循环不止。
顺便提一句题外话,正是由于这一小调风趣形象,含有“一物降一物”的哲理,所以在上海广为流传。甚至还出现了有关的“香烟牌子”(一种如火柴盒大小的马粪纸牌),一套六张,每张画有一个单独的内容,分別是“癞痢背洋枪”“洋枪打老虎”等。“香烟牌子”可以收藏,也可以交换,甚至可以赌博(即“刮香烟牌子”),当然,这一切都是孩儿们的事。
另外,还有一种“接龙”,即前句末尾词中的某字就是后句当头词里的某字(当然,其中也有同音字),于是,接二连三,依次延续。对此,我们觉得也可将其看作是一种特殊“顶真”,如:
“侬姓啥?我姓黄;啥个黄?草里黄;啥个草?青草;啥个青?碧绿青;啥个碧,毛笔;啥个毛,羊毛;啥个羊?山羊;啥个山?高山;啥个高?年糕;啥个年?一九五八年,㑚姆妈养个小瘌痢。”(上海民间小调)

(以上为四之三,待续)

配图来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修辞趣味故事大观(精)
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反诘、设问、借代、反复、层递。
修辞手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修辞辨析下——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反语
修辞 | 莫把“易色”当“反语”
跟着老舍先生的《猫》这篇课文,学习怎样用反语这种修辞写一段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