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醉”(作者:陈永生)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说“

从苏轼“中秋词”小序中的

“大醉”说起

陈永生

一、前言

日前,从网络上看到一个题为《那些年,被你误会的诗词含义》的视频,是一位女教师给学生上课,讲的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及其他古诗词语里的几个“被你误会的词语含义”。

课讲得挺好的,不过,其中似乎却疏忽了一个容易被人误解的词语,那就是“大醉”。


该教师一上来讲的便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她对该词的“小序”解释得很详细,其中,在讲到“大醉”时,她说:“大醉,告诉你,我喝成什么样了,大醉。”而后便接着讲解其他的了。

显而易见,该教师沒有对“大醉”进行解释,可能因为她觉得:这不是一个“被你误会的词语”,大醉,就是“(苏轼)告诉你,我喝成什么样了,(已经)大醉。“这也就是说,在她看来,“大醉”很简单,就是喝醉了,而且醉得非常厉害,古今一样。

其实不然。

古汉语中的“醉”与现代汉语中的“醉”是有一定区别的,即所谓的“古今词义的差异”。

沒错,“醉”在现今的主要词义便是“饮酒过量,神志不清”(见《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辞典》等),然而,它在古汉语中却並非如此。

二、“醉”的本义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醉,卒也。卒其度量,不至於亂也。一曰潰也。从酉从卒,將遂切。”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醉,卒也。卒其度量,不至於亂也。以疊韻爲訓,从酉卒。此以會意包形聲,卒亦聲也,將遂切。一曰酒潰也,此别一義,潰當爲漬之誤,若今醉蠏醉鰕之類。”

可见,“醉”既是个会意字,又是个形声字。

会意:“酉”表“酒”,“卒”表“竟”,即“终”“止”,二者合在一起,表示“饮酒到量而止”。

形声:左形右声,“酉”为“酒坛”,象形,表义,“卒”表音。

这也就是说,“醉”的本义应是“饮酒到量”,而非今日之“饮酒过度”。关于这点,《说文解字》已说得很清楚了:“醉,卒也,卒其度量,不至於亂也。”请注意“不至於亂也”一语,这说明:古之“醉”,非今之“醉”也。

关于这点,我们还可从古诗文及古注中得到证明。

《詩·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飽以德。”《詩序》:“既醉,太平也。醉酒飽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焉。”唐·缺名《靈應傳》:“妾以寓止郊園,绵歷多祀,醉酒飽德,蒙惠誠深。”(《太平廣記·四九二》)

(以上引自《辞源》)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可见,“醉”“饱”互文,即同义词,都是“足”的意思。

同样的还有:

“既醉而出,并受其褔。“(《诗·小雅·宾之初筵》)

“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史记·滑稽传·淳于髡》)

后世亦然,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饮少辄醉”,即“饮少辄足”,也就是“喝了少量的酒就到位了”。

还有,成语“一醉方休”中的“醉”也是这个意思,即“酒只有足了才停止”。

另外,“醉”的“饱”义,在现今也有保留,如:

请客款待结束时,主人往往会打招呼说:“招待不周,请多包涵!”而客人则拱手而答:“哪里哪里,酒醉饭饱。”可见,酒足为醉,饭足为饱,“醉”与“饱”于此同义,皆“足”也。

三、“醉”的引申义

人们说:饭要吃饱,肠胃才会舒服;酒要喝足,大脑才会愉悦。

就酒而言,喝到满足,即“到量”,才会产生一种快感,古人叫“酣”,所以,只有到达“酒醉”,才会产生“酒酣”。

这也就是说,“醉”的“酣”义是从“醉”的“足”中引申出来的,二者为条件关系。

关于“酣”,补充如下:

许慎《说文解字》:“酣,酒樂也。从酉从甘,甘亦聲,胡甘切。”

段玉载《说文解字注》:“酣,酒樂也。张晏曰:中酒曰酣,引申爲凡飽足之稱。从酉甘聲,胡甘切,古音在七部。”

后人依其说。

《康熙字典》“醉”字条引《正韻》:“爲酒所酣曰醉。”

今人亦然。

《辞源》“醉”字条:“使醉,酒酣。”

《现代汉语词典》:“酣:饮酒尽兴,泛指尽兴、畅快等。”

《汉语大辞典》:“酣:酒喝得很畅快。”另,引《洪武正韵》:“酉,为酒所酣曰醉。”

另外,关于“醉”的“酣”义,我们还可从一些带“醉”的词语中得到证明。

(一)《辞源》

1、【醉月】對月酣酒。唐·李白《李太白文·六·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開瓊筵以坐花,飛羽殤而醉月。”又《李太白詩·九·赠孟浩然》:“醉月频中聖,迷花不事君。”

2、【醉聖】唐李白嗜酒,不拘小節,醉中所撰文章,未嘗錯誤,時人號爲醉聖。見五代·後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下·醉聖》。

3、【醉墨】謂醉中作書畫。……宋·陸游《劍南詩稿·十·歸雲門》:“壞壁麈埃尋醉墨,孤燈餅餌對鄰翁。”

(二)《汉语大辞典》

1、醉乡砚田:沉湎于美酒与文墨之间。

2、醉飞吟盏:在喝酒同时作诗。

3、纸醉金迷:陶醉于繁华都市的淫逸生活。

按:在现代汉语中,也有“醉”的“酣”义之保留。例如:

A、沉醉

“春风沉醉的夜晚。”(郁达夫散文)

B、陶醉

“忘我地沉浸于某种境中。(例):他们为光明的前景而陶醉;自我陶醉。”(《汉语大辞典》)

C、酣醉

“大家酣醉在幸福中,尽情地歌唱。”(《汉语大辞典》)

四、“大醉”与“中秋词”

接下来,我们还是回到一开始谈的苏轼的“大醉”。

通过以上的分析,应该说,“中秋词”小序中的“大醉”,就是饮酒足量、到位,从而产生酣畅、痛快,于是便形成兴奋、高亢,这种感觉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只能意会,很难言传”。

苏轼在“醉”前用了一个“大”字,在这里,“大”是个程度副词,“非常”“极其”之义,“大醉”,就是“极其惬意、舒畅、享受”。正是由于如此,“大醉”,便激起了他的感情奔放,引发了他的思绪万千,从而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在上半阕,作者手持酒杯,面对一轮明月,感慨万千。由于仕途多舛、时运晦暗,故产生了“我欲乘风归去”的想法,这种对月境的向往,就是看破红尘,属“出世”思想。继而又觉得“高处不胜寒”,犹豫不决,甚是矛盾。从人间到天上,又从天上到人间,表现出一个失意的封建士大夫的“出世”与“入世”的复杂心理。

在下半阕,作者通过对月光移动的细腻描绘,联想到世间万物都在变化之中,接着的“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则是一种困惑与无奈。当然,随之又感叹“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客观存在,继而悟出了“此事古难全”的真谛。最后,通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亲人的怀念、对生活的希望。这也就是说,作者最终还是回到了“入世”的境界,一种面对现实的清醒状态。

通过以上的分析,试想,如果其中的“醉”是现今的“饮酒过量而神志不清”,那么苏轼在喝了一夜(达旦)的酒后,很可能早就倒在地上,胡言乱话,甚至呕吐,不省人事。怎么还能吟诵出文字如此精譬、情感如此细腻、哲理如此深刻的旷世绝唱呢?

同样,如果古代的“醉”是“饮酒过量而神志不清”,那么欧阳修又怎能在山林之间做到“醉能同其乐”呢?那么辛弃疾又怎能在战争环境中“醉里挑灯看剑”、在和平环境中“醉里吴音相媚好”呢?

可见,古诗文里的“醉”,一般应为“酒酣”。

五、古代的酒

说到“醉”,那就离不开“酒”。

众所皆知,酒,很早很早就有了,在有文字记载的三千多年多里,它一直存在,在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中也到处可见。

从有关研究资料中可以看到,古代的“酒”与现今的“酒”,是有一定区别的,主要是表现在酒精度上。

现今的酒,有高度、中度、低度,中国所谓的“白酒”“大曲酒”,都是五十几度的烈性酒,其酿造方式为蒸馏。而古代(当然有不同时期的古代)的酒,大多为发酵酒,如果酒、米酒、其他谷物酒等,都是酒精度较低的。至于蒸馏酒,即高度酒,那是以后才出现的,至于广泛饮用,那更是很晚以后的事了。

这也就是说,苏轼在那个中秋之夜能喝到“达旦”的那种酒,应该说酒精度並不高,估计十度许,米酒也。

同样,曹操刘备的“煮酒论英雄”,关云长的“温酒斩华雄”,西出阳关的“劝君更尽一杯酒”,《凉州词》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梁山好汉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武松打虎前的“三碗不过岗”,等等,其中的酒,应该都不是我们今天的高度酒、烈性酒。

就连《金瓶梅》中多达247次的“吃酒”,也大多为低度酒,书中记载有:黄酒(包括金华酒、南酒、浙酒等)、米酒(白酒、糯米配制酒等)、果酒(葡萄酒、青梅酒等)。度数最高的也只不过是“烧酒”“火酒”(类似现今韩国的“烧酒”,二十度左右),要知道,虽然《金瓶梅》写的是宋朝的事,但作者已是明朝的人了。

所以,古今酒的不同酒精度,可能也是造成古今之“醉”不同义的一个原因。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量变到质变,物极必反,即使是低度酒,如果喝多了、过量了,也会神志不清,从而造成今义的“醉”。所以,以上对古代酒的酒精度的探讨,也只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揣测、分析古今“醉”义差异的原因。

六、其他

古今汉语是有差异的,具体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这三个方面,相比之下,词汇变化最大,“醉”就是其中之一。

另外,古今词义的变化,有扩大、缩小、转移三种情况,“醉”属于“第三种,即“转移”,即从古义的“饮酒到量而酣畅舒适”变为今义的“饮酒过度而神智不清”。

所以,我们今天在阅读古人作品时,一定要注意到作品中的意境,还有就是词语的古义,尤其是在教学、研究中。倘若完全用今义去理解古诗文,有时就可能会出现偏差,所谓的“望文生义”,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七、现今的“醉”

在谈完了古代的“醉”后,我们再来谈谈现今的“醉”。

1、《现代汉语词典》:

“❶饮酒过量,神志不清。❷沉迷;过分爱好:~心。❸用酒泡制(食品):~枣|~蟹。”

2、《汉语大辞典》:

“饮酒过量,神志不清:醉汉。醉鬼。醉意。醉拳(一种拳术,步法上突出东倒西歪的醉意)。醉生梦死。醉翁之意不在酒。沉迷,过分爱好:醉心。沉醉。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用酒泡制的:醉枣。醉虾。醉蟹。”

(以上为引文)

可见,现今的“醉”规纳起来有三义:

(1)现今的“醉”义,即“饮酒过度而神志不清”,表现在言行反常、不能自控等方面,在机动车发达的今天,甚至会造成恶劣的后果,如“酒驾”“醉驾”等。

(2)古义“醉”的引申义,比喻为“舒适”“愉悦”,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例如:

“目断南浦云,心醉东郊柳。”(《送赵六贞固》)

“沉醉在节日的欢乐里。”(《汉语大辞典》)

(3)用酒泡制,就是许慎所说的“一曰潰也”,即段玉裁所注的:“此别一義,潰当爲漬之誤,若今醉蠏、醉蝦之類。”

最后,我们再补充说上几句现今的“醉”的运用。

社会在发展,语言在变化,“醉”亦如此。

《咬文嚼字》公布的“2012年十大语文差错”中,第八条就是:在交通安全新闻报道中,“酒驾”与“醉驾”的纠缠不清,其实,两者的法律后果是不一样的。

更有趣的是,《咬文嚼字》2014年底发布的“本年十大流行语”中的最后一条,就是“也是醉了”。现摘录如下:

10、也是醉了

[出处]最早源自|o|解说,战队,在|o|论坛及贴吧最先流行,后来被微博段子手沿用并从网络上开始流行。

[释义]主要有以下5种意思。(省略)

[点评]看到今年流行的这些网络流行语,我也是醉了。(人民网、北青报)。

以上为引文。

不可否认,最后的那句“我也是醉了”,的确幽默诙谐,甚是有趣。以“醉”议“醉”,画龙点睛,赋“醉”以新义,也算是新时代对“醉”的一种灵活运用吧。

初稿于2020年5月

修改于2023年中秋前

配图来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字源流字典
《汉语辞书集锦》(30种)【1.77G】
汉字知多少?细数古今中外的汉语字典
训诂作用浅谈
汉语大辞典
汉语大辞典V6.70,已发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