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沪语悦读】滨江的回忆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滨江的回忆


朗读者/叶进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沪语播音员

                               文/吴国焕

 (上)

老早就盼望能够看一看“最美滨江”的风采,却一直没机会成行。去年女儿回国度假,大家商量到哪里去玩,我脱口而出:“干嘛不去最美滨江走走呢?!”

金秋时分阳光正暖,黄浦江面上波光粼粼,时不时有船开过,黄浦江的水轻轻地拍打着岸堤。我们沿着杨浦滨江一路往西朝虹口的方向走,沿途是风光旖旎、目不暇接,以前大家都熟悉的一座座厂房,现在都变成了一段段独特的景观。这一路有艳丽的鲜花、碧绿的青草相伴,这当中居然还看到了芦苇,我没想到芦苇也可以拿来做装饰,想当年芦苇在崇明的江堤边是那样的普普通通、一点也不起眼,今天也可以来装饰美丽的滨江!

不知不觉当中我们走到了上港油轮城,我不禁有些怀疑自己的眼睛,这里真的是我读书时候熟悉的上港五区吗?

上港五区曾经是一个外轮港口,装运吞吐世界各地的货物。记得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正好在读中学,每个礼拜四要和同学一道到这里“学工”,其实就是当装卸工啦,一做要做整整一个通宵。当时的万吨轮也要有十几层楼高,在我们这些毛头小囡的眼睛里可真是庞然大物,每趟从舱面出来都沿着陡直的铁做的梯子手脚并用、一顾一盼、一步一趋地倒退着“爬”到舱底,就这一个动作已经让我们气喘吁吁了。当时,搬运的货物都是散装的,那个年代也没什么机械,全靠装卸工手提肩扛,从晚上一直做到第二天天亮,真正是筋疲力尽!但是每趟劳动结束回到舱面,却总有一小段美好的时光。这时候天色微微放亮,我并不急着回去,借着晨光正好有机会仔细端详这个“庞然大物”:平整的甲板、轰鸣的轮机、粗粗的烟囱、还有那外轮餐厅飘出来的特有的面包香……这一切都引起我的兴趣,我深吸一口清晨带有面包香的空气,再仔细看看那艘轮船上挂着的国旗,弄清楚这艘轮船到底是希腊的还是瑞典的。这时候我也不禁地遐想:什么时候我们中国能造出比它更加厉害的万吨轮来呢……

一边回忆以前的经历一边沿着滨江走,一眨眼的功夫“彩虹桥”已经在眼前了。我们登上桥顶极目远眺,这边是陆家嘴的现代楼宇摩登时尚,那面是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典雅端庄……一路向西,我们来到了大名路,往左拐进入青浦路,再往右就到了黄浦路,离外白渡桥越来越近了!我仿佛已经听到了桥下那个熟悉的、川流不息的江水声,思绪也随着这江水流向了那个遥远的年代,我的童年是跟外白渡桥紧密相连的。

1948年,我诞生在大名路西端的“百禄坊”里,这是一条典型的石库门弄堂,东侧与青浦路相通,后弄堂开口朝着黄浦路,沿着黄浦路走到外白渡桥不过七八分钟的时间。从后弄堂到黄浦路再到白渡桥,这块区域就是我儿时的乐土。多少个白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这里玩“强盗赛”,多少个夜晚,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路边停着的大卡车上面爬上翻下、玩捉迷藏,童年的趣事一件件浮上心头,最感兴趣的还是捉蟋蟀。

秋天的某个夜里,我被一阵阵悦耳动听的“唧唧”声弄得心跳手痒,快点拿起手电筒和一个罐子出门。远远地就听见了蟋蟀叫,循着声音轻轻走过去,蹑手蹑脚地靠近,侧着耳朵仔细辨别声音的方向,那个小东西狡猾得很!好像知道有人要来一样,突然就不叫了。这时候,我就要展现出平时难以想象的耐心,屏住呼吸、静静等待。或许是那个蟋蟀听到四周同伴都在你唱我和,终于按捺不住又亮开嗓门叫了起来……但是那天,我鬼使神差地走遍了大名路、青浦路和黄浦路,一路光顾了多少个墙角、花坛、街沿,聆听了无数只蟋蟀的独唱和合唱,结果却一无所获,最终还是回到家里在自家的天井里捉到了梦寐以求的蟋蟀,也算是如愿以偿了……

(下)

那个时候黄浦路是我印象中的阿里巴巴宝库。黄浦路上的禽蛋二厂门口终年堆放着层层叠叠的运送禽蛋的箩筐,那些箩筐上粘着禽蛋破掉之后流出来的蛋黄、蛋清,腐烂了发出刺鼻的臭气。这些箩筐是用竹头做的,上面有不少竹刺和铁丝,一不小心就会刺伤手脚,但是我们都不怕。我们感兴趣的是箩筐上那些竹片,一旦发现了一条比较宽的、比较直的品相较好的竹片,那简直是如获至宝!我们会小心翼翼地左右拽动、软硬兼施地拔出竹片。回去之后用美工刀、粗细砂纸精心加工成一把大刀或者是宝剑,用粗的笔在刀上写“青龙偃月刀”或者“尚方宝剑”,这样一把竹片刀可以玩整整一个假期!

那个年代的夏天再热也没空调,连电风扇也老少见的。为了寻找风凉,我们这些小囡又来到了黄浦路。一辆运冰的卡车或者是黄鱼车开过,后面一群赤膊短裤的小囡紧追不舍,车子上有时候会掉点碎冰下来,我们最盼望的就是能得到一块大一点的碎冰……

今天,我们沿着黄浦路慢慢逛,走过了飘扬着三色旗的俄罗斯领事馆,就是外白渡桥了!外白渡桥南堍东侧是著名的黄浦公园,而它的西侧则有一个“小人公园”,这估计晓得人不多了。

小人公园其实就是一块不大的绿地、几条石凳、一个沙坑,虽然一点也不显眼,却是当时我们小囡心目中的乐园。平整的水门汀地上可以跳绳、踢毽子、打三毛球……还记得在那个沙坑里,我们挖过无数个四通八达的地道。“小人公园”这个美称或许就是小朋友自己取的。我印象最深的是:这里一度办过一间简易的儿童阅览室,阅览室里可以免费看“小人书”,阅览室开出来之后,我们这些小囡一传十、十传百,大家结伴前往、一饱眼福。在这里我看到了我小时候心目当中最扣人心弦的一本侦探小人书,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它的名字叫《一颗铜钮扣》。

今天,站在外白渡桥上眺望黄浦公园,看到的是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外滩历史纪念馆、大型浮雕……这座曾经小巧的“外滩公园”现在已经变得相当大气了。

记得那年我小学毕业,正在紧张地准备升初中考,听弄堂里那些家中住房紧张的小朋友讲,到外滩公园复习功课效果特别好。虽然我在家里有自己读书的地方,但也蛮想去公园尝试一下。于是有一天我老早起来去公园,因为来的早,当时公园里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薄雾,公园里很静,和平时喧闹的氛围完全不一样。那个时候公园里有一间茶室,平时我们来玩都不会注意它的,但是这天我发觉在茶室前面有一片空旷的场地,上面摆放的藤椅、茶几,哦,原来无论茶室开不开张,这些茶几、藤椅都是不收回去的啊!这时候离茶室开张还早,我就坐到藤椅上复习备考,坐上藤椅上比坐在柔软的沙发上还舒服。那个早晨我复习功课的效率特别高,好像整个外滩公园就只有我一个人一样!

那年秋天,我终于考上了心仪已久的师大一附中,这样一来我家姐弟三个人都在师大一附中读书了。为了庆祝,我们姐弟三个人特地到外白渡桥北堍的众艺照相馆拍照留念。那个年代拍照是相当重要的事,我们在众艺照相馆拍过全家福、报名照、毕业照,但是纯粹为了开心来拍照这还是第一次!

1968年,时代浪潮把我推向了崇明农场。从“百禄坊”到崇明东风农场,乘的第一辆公交车是65路,当时车站就在上海大厦对面。出发这天阿爸、姆妈、嬢嬢为我送行,大行李提前运走了,我们出发的时候是轻装上阵。出了后弄堂沿着黄浦路,我们走得老慢老慢。禽蛋二厂、海军司令部、礼查大楼、苏联领事馆……这些相识已久的老朋友也都来为我送行,再回头深情地望一眼外白渡桥,我在心里默默地和它告别……

就这样我一走走了将近十年,每趟回去都要到外白渡桥看一看、走一走,好像它是我的老朋友一样!

1977年我在农场参加高考,幸运地成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回到家里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好消息告诉我的这位“老朋友”。我再一次走上外白渡桥,思绪万千,崭新的生活要开始了!美好的憧憬涌上心头!想到这里,就听到女儿突然讲了一句:“外白渡桥是老爸心中永远的外婆桥!”

就这样一路回忆一路逛,不知不觉来到了外滩。外滩24号是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所在地,这栋庄重典雅的大楼刚落成的时候,曾经被一家英文报纸称赞为“一颗新嵌到外滩皇冠上的珍宝”。它是外滩的珍宝,也是我小时候心目当中的“珍宝”啊!

我的阿爸是工商银行前身——人民银行的职工。当时每年的春节,银行会在外滩24号组织职工娱乐活动,阿爸就牵着我的手走进这“高高的殿堂”,那种兴高采烈、欢天喜地的心情,我至今记忆犹新。印象最深的是有一趟猜灯谜。这天现场挂了无数只灯笼、五颜六色的纸条在一只只灯笼下面飘啊飘,那个时候我还小,灯谜上的字能全部认得已经老不容易了,要猜出谜底真是勉为其难。记得有一位叔叔拉下一张灯谜塞到我手里讲:“快去兑奖,就讲谜底是'liu yi’。”我就照他讲的去兑奖了,真的得到了奖品。但是这个“liu yi”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事后我猜了好几趟才确定应该是数字“六亿”,因为那一年我们国家的人口刚刚过了六亿。

哎呀,江水奔涌、时代变迁。四十余年来祖国改革开放、日新月异,我也成家立业,有了一份自己深爱的事业。最美滨江见证了我人生当中美好的一切!也必将见证我们国家、我们上海、我们每一个来到过这座城市的人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上海戏曲广播”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的最爱@上海45公里滨江岸线
一起暴走黄浦江?这是真的!沿线美美的桥让你畅行45公里
笔记详情
风土人情
上海黄浦公园随拍(一)
跟着《纽约客@上海》 阅读上海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