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老洋房】投身革命即为家-余庆路190号陈毅住宅(作者:陈佩君)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上海老洋房

投身革命即为

余庆路190号陈毅住宅

陈佩君

余庆路190号,现在为上海市委机关幼儿园。该建筑基本呈现代建筑风格。占地面积为6333平方米,绿草地面积为2373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为2557平方米。解放初,第一任上海市长陈毅居住于此,1954年陈毅调往北京后,这里成为中苏友好机关办公室。

该建筑分主楼和附楼。主楼有三层,附楼为二层。主楼入口处通过柱子架空一角,形成入口门廊。柱身的几何装饰图案,室内楼梯铸几何花式栏杆,体现了一种艺术之美。主楼梯厅的设计,有装饰艺术风格铜质铁艺旋转栏杆扶手,也有装饰艺术风格的楼梯灯,形成了楼梯厅空间直线与弧线交响中的组成部分。楼梯厅中彩绘玻璃画,被誉为“镇宅之宝”,其中水底石部分均有三维立面结构,那种纹案细节和色彩层次令人叹为观止。据说,花园洋房原为宋子文的私有房产,二十年代初,曾作为礼物赠送给其爱妾。 
余庆路原名为爱棠路,1920年初由法租界公董局修筑。1943年,汪精卫政权接收上海法租界之后改为余庆路。它是一条小路。从淮海路开始,在衡山路结束。余庆路190号,是余庆路的终点。围墙边上,爬满了微微发黄的草藤,在余庆路的尽头,如隔世一样恍惚。从小小的突出铸铁阳台上,一眼往外看去,一条小路如坐标上的一个小点,有时在不经意中,会随时跌落消失。
然而,余庆路毕竟像一首优雅的诗,在这座城市的静谧处悄然伫立。“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们遍种自由花。”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共和国元帅陈毅,以诗人的气质,在革命年代中写下了《梅岭三章》一诗。他诗里的一个“家”,诠注出一个军事家眼里更广泛更深远的家。
余庆路190号,是陈毅任上海市长临时的住所。他在这里仅仅住了五年的时间。上海人民认识和了解陈毅,大概是从他率领第三野战军给上海人民带来的“见面礼”开始。如果看过《南京路上好八连》这部电影的人们,一定不会忘记好八连铁的纪律。这样铁的纪律,是陈毅对第三野战干部和战士的要求,入城纪律是执行入城政策的前奏,解放军不准进民宅。当上海市民收到这份“见面礼”后,开始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确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认识和了解陈毅,也知道了余庆路这条路。余庆路的路虽然短,但它是有深度的,一双脚一旦踏上去,便会有实实在在的感觉。红色的坡瓦顶下,总有一盏微黄的灯,全心全意地陪伴着一个百战不殆的军事家。陈毅曾经和上海各大报刊的工作人员闲聊,风趣地说他自己本来是不会打仗的,而是想当作家的,但是革命需要他拿起枪,他就跟着毛泽东学会打仗。不过,有朝一日他依然会拿起笔,实现当作家的梦。一次会议上,有人看见陈毅拿一份稿纸,还不时地低下头一边看一边读,但是会议结束,人们却发现那是一张白纸。于是人们情不自禁地问他:“陈总,你怎么会用一张空白纸当发言稿呢?”他则风趣地回答:“不用稿子,人家还以为我不严肃,口若悬河呢?”

陈毅这种亲和力一下子和大家拉近了距离,“这是我们的上海市长吗?可他就是我们的上海市长,又像是一位慈祥睿智风趣的长辈,把普通百姓当成朋友一样,谈笑风生。”陈毅听到大家这么说,便又风趣地应接道,他来上海,第一件事就是来交朋友的。
解放初期,社会秩序还不很稳定,保卫部为了考虑陈毅安全,不但没有减少警卫人员,相反增加了几位给他。陈毅很不高兴,专门找有关部门谈话,精兵简政,任何人不能搞特殊化,他只不过是想和上海人民交朋友,这样的“供给制”让他实在不理解。一次,他向工商界人士演讲时,讲台上安放着名贵的鲜花和精美的茶具,陈毅上台风趣地说:“我这个人讲话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容易手舞足蹈。一旦手舞足蹈,台上的这些东西要被我碰坏。我这个供给制的市长,实在赔不起。所以,我请求支持会议的主持人,还是先把这些东西'精兵简政’,拉下去吧!”当他说完,会场上立刻爆发出一阵强烈的掌声。

陈毅说自己是“供给制”的市长,虽然听上去看似是一句风趣调侃的话,但这确确实实是他的真话。百姓给他以一阵强烈的掌声,是因为百姓看到他的真实。这位“供给制”上海市长,不给自己搞特殊化,做到了言必行、行必果。一次,夫人张茜对他说,她的父亲和妹妹想来上海余庆路住几日,陈毅想也没有多想,便回答那是应该的,并和张茜一起到火车站迎接老岳丈和小姨子。谁知,一个月后,老岳丈和小姨子并没有想回去的意思。然而,国家执行供给制,若时间住长了,势必给国家添麻烦,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于是,陈毅要张茜劝说老岳丈和小姨子回老家,老岳丈得知女婿要赶他出门,火冒三丈,陈毅也火了,直接向老岳丈回击道:“我是上海市长,服务于上海人民的,不是服务自家的。”最后,陈毅拿出自己的积蓄交到老岳丈的手里,并告诉他,以后定期会汇钱给家。
1950年,上海面临物价飞涨的问题。为了控制物价,陈毅想了很多办法,以十万元金圆券兑换一元人民币的比例来收金圆券,但是这个办法没能有效抑制上海的物价,后来又想到查封证券交易商投机商来控制上海通货膨胀。又后来,通货膨胀的问题解决了,但上海的经济又面临新的困境,陈毅总是以他的智慧拿起每次解决问题的手术刀,让新生命在艰难中迎刃而生。
1954年,陈毅离开了余庆路190号,调往北京工作。临走之前,陈毅去看望了贺子珍。他告诉她,他被调往北京工作,她可以搬回到他和张茜住的地方,或者在他家附近找个好的环境。贺子珍起先不肯,但执拗不过陈毅的“命令”,最后搬进了湖南路262号的住所。
余庆路190号后来成为中苏友好机关的办公地。按他的说法,人走了,家当然要搬走,家随人去,革命才能到底。陈毅这句话,恰好印证了他的一句诗行“投身革命即为家”,可谓“文如其人”!

由西洋式和仿古建筑组成的余庆路190号坚实和庄重,外墙采用红色砖石,仿佛在诉说革命的火红激情。如今,已成为上海市委机关幼儿园。幼儿园保留了一处带钥匙的门。留住了钥匙,仿佛留住了这幢建筑的灵魂。

配图来源:网络

鸣谢:陈佩君女士赐稿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老房子的前生今世 胡蝶旧居
zz 上海情调的老马路
叶漫漫 细品魔都秋意浓
秋天上海哪里最美?走过这6条马路就知道
又是一年落叶不扫!徐汇落叶景观道私家地图(新增岳阳路)
探索骑游徐汇,4条浪漫马路等你来穿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