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度在上海火爆的社区养老模式,为何不受欢迎了?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子女平时忙于工作

白天,家中老人无人照看

想要解决这个现实问题

上海每个街镇的“日托”

就成了一种选择🏠

和托儿所类似,“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参与活动,晚上家人再接老人回家享受家庭生活。

日托作为一种介于社区和居家之间的喘息式养老模式,既符合7%那一层面要求,又是90%居家养老成为可能的基础。2022年之后,街道常规日托日渐式微,老人申请数量明显下降。一个社区日托点往往只照护着不到10个老人。此外,还发现老人对被“托管有一定抗拒心理。

一度火爆的上海社区养老“日托”,为何不受欢迎了?欢迎大家到文末留言发表观点。


社区养老日托,3个上海街道的“同题异答”

如何更加高效地使用养老资源?如何提供更有针对性、精细化的养老服务?一些街道因地制宜,根据具体问题、具体需求,纷纷走向了日托的转型之路。我们找到了3种不同的日托模式,以供探讨。






模式一:淡化定点,分散共享


徐汇区徐家汇街道的老龄化比例约占30%,其中80岁以上老人有6000多人、独居老人2167人、孤老158人、百岁老人17人。“老人们不愿意来固定日托点。”徐家汇街道社区服务办公室负责人说,“他们被送过来,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一些老人觉得自己头脑尚可,也能活动,不喜欢被特殊对待。”

73岁的翁爷爷表示,他不愿意“被日托”。退休之后,他就习惯在社区周围自由活动,而不是固定在某处。他说,每天在外活动一圈,如果能顺便解决吃饭、就医等问题,晚年的生活就有保障了。
如今,街道的党群服务中心·邻里汇融各种功能于一体,很大程度上已满足老人的诸多生活需求。翁爷爷常去的土山湾党群服务中心·邻里汇位于蒲汇塘路18号。这里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楼内有三层空间。其中,1楼是宽敞亮丽的社区食堂,角落边有便民咖啡店、超市;2楼的多功能活动室常举办唱京剧、合唱等活动;3楼的社区卫生站可以配常用药,还有康复和保健器具等。此外,社区图书馆、理发室、小修小补等服务点也一应俱全。

徐家汇土山湾党群服务中心·邻里汇里的活动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将医、康、养三者深度融合,且所有资源、活动空间等都向社区老年人免费开放共享。康养区摆放供老年人休息的“躺位”,除提供常规日间照护功能外,也融入了更多康复护理、慢病管理、中医理疗等医养结合特色服务,不再采取定点日托、集中管理。

有老人笑称,早上来1楼的社区食堂吃个早饭,到3楼的长者运动之家锻炼、做做理疗,累了去2楼看书,还可以参加丰富的文化活动,能够消磨一天。“与日托所相比,邻里汇更像'大日托’的概念。老人活动空间更大、更自由,常规文体活动都是免费的,想来就来。”相关负责人说。
翁爷爷觉得,这里与日托所最大的不同是,许多年轻人也来吃饭、活动,他更愿意和年轻人在一起,接受新鲜事物。
目前,徐家汇街道的4个党群服务中心·邻里汇都配有基础四件套——长者食堂、助浴间、卫生站和文体活动区,满足老人基本生活需求之外,还将适老化改造体验中心、家庭照护床位支持、认知障碍支持中心、养老顾问点等专业服务和辅具租赁、便民维修、免费理发等生活服务相融合,全方位对接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模式二:

综合统筹,谋求转型



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有60岁以上常住老人4.6万人,占街道常住人口的35.9%。60岁以上户籍老人有3万人,占街道户籍人口的39.5%。这里属于深度老龄化社区。

目前,东明路街道运行中的日托有三林苑和新月两个点。入托老人一天的安排是这样的:早上测血糖、血压,大家一起说说话,有时请老师带领老人们一起做手工。午餐一荤两素一个汤(午餐费用10元)。下午在休息室看电视、睡午觉,吃些小点心。16点左右,老人们陆续回家。有的老人由子女下班接回,也有老人每天固定约了小电动三轮车送回家。

东明路街道的日托点

究竟什么样的老人适合日托?日托点负责人认为,眼花、耳背、腿脚不便等轻微失能的老人,家里子女上班或自己独居,白天需要专人照看,就适合来日托所进行日常健康维护、吃午餐、聊天等。

理论上,日托老人和完全活力老人略有区别。但实际上,对老人而言,“活力”与“亚活力”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有些老人十分要强,觉得自己没到“托”的程度。有些老人想与更年轻、更有活力的人待在一起。
各方面考虑之下,东明路街道的日托模式正在谋求转型,希望引入专业力量,打造以认知障碍症照护为特色的家门口服务点。“我们的目标是从'老有所养’升级到'老有颐养’。”东明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肖春平说。
东明路街道计划打造“1+5+N”立体联动的照护模式,几个点位功能升级,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和网络。
其中,“1”是东明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涵盖街道社区长者照护之家、街道科技助老中心,以及融入环境、各具特色、全新分工的3个日托点——东边的新月日托与街道宝宝屋相连,主打“老少融合”,老人小孩可以在此一起活动;中部的三林苑日托楼上是社区卫生服务站,主打“医疗康复”;西边新增的凌兆日托靠近老年认知筛查点,主打“认知干预”。
提供更好的服务是目标,但是财政资金有限,老人家庭的支付能力也有限,如何撬动社会资本,需要动脑筋寻找新路子。
比如,日托点的房屋是街道可以调配的空间,一般免租。但是护理工作人员和基本服务每年开支不小。因此,东明路街道拟与国内规模较大的居家医疗照护品牌进行合作,整体统筹。
目前,街道除日托外,有3家养老机构、1家长者照护之家、1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及2个分中心、1个长者运动健康之家、1个智慧健康驿站,加上社区食堂和助餐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总面积6730平方米。
未来,在“1+5+N”立体联动模式中,各服务点的康复师、护理员可以共享,有效降低人力成本。居家养老、日托、长者照护等,隶属同一家企业运营后,委托、转介可以更为“丝滑”,老年人可在不同的养老服务模式中切换,找到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


模式三:专业护理,做出品牌



静安区曹家渡街道的60岁以上老人总数为24512人,占整个街道总人口的33%,社区内设置了1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个日间照料中心、4个敬老院近1000张床位、7个乐龄站点、14个老年活动室。

街道将老年人按照年龄和身体状况,分为“红黄绿”三种人群。
比如,红色人群总计约810人,主要是80岁以上独居老人、护理等级5—6级人群、高龄失能老人。黄色人群总计约1548人,主要是60岁以上无子女老人、独居老人。另外还有约2万名60—70岁活力老人,被标为绿色人群。
对于不同颜色的群体,街道制定了“三色服务方案”,以提供针对性的养老服务。

对曹家渡街道而言,特定人群的专业照护,难度在于“人”。认知症患者及高龄、独居老人比较敏感,护理人员与老人长期陪伴、相互信任特别重要。

但留住护理人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养老服务行业的收费标准相对严格,社会晋升渠道有限、职业认同较弱、薪酬的天花板不高……种种原因导致,想留住专业人才比较困难。因此,曹家渡街道选择了委托第三方运营日间照料中心。
今天,旅居养老、候鸟式养老、数字养老、康养结合等各种养老服务产品为老年人生活带去了更多可能。
社区里的日间照料中心还有哪些不能被取代的优势呢?划分清晰,找到社区老人的真需求,或许是答案。

好消息!

全市首家区级“养老顾问”实体店开业啦!

为持续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在市民政局指导下,长宁区民政局联手仙霞新村街道创新推动社区“养老顾问”服务机制,打造长宁区社区“养老顾问”实体店服务模式。

10月24日,全市首家区级“养老顾问”实体店正式开业。该店以开发“养老顾问”统筹全区资源协调、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上的潜能和附加值为目标,推动实现一站式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我妈妈腿脚不方便,又想经常出去走走,有什么养老服务可以帮忙吗?”
“我没什么其他的要求,就想找个与人下下棋、喝喝茶的地方。”
......

开业当日上午,长宁区数位“养老顾问”们在“养老顾问”实体店中坐镇,为走进店内的“顾客”解疑答惑,倾听他们的需求,并为其推荐相应的养老服务。

实体店在传统“顾问说、老人听”的咨询服务模式基础上,通过宣传单页、机构名册、政策上墙等方式,让老年人对各类政策及资源有更直观的感受,加强咨询服务的精准性。


温馨的小店中,有可供老人休憩、谈天的桌椅,书架上摆满了与养老知识相关的书籍。适老化改造产品、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认知障碍筛查工具……多元化的养老产品和服务可通过店内一系列可视化形式直观查阅。

在实体店的一角,还设有一间公益性的咖啡吧。与众不同的是,它将为轻度认知障碍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公益性岗位。
据仙霞新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嵩介绍,仙霞新村街道内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人已达6%,基于此,仙霞新村街道还发布了认知障碍地图,为这部分老年人提供便民服务信息。“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工作,有利于促进老年人群与年轻人群互相理解、融合,营造爱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外,“养老顾问”实体店内打造了社区展厅,安装了投影仪和幕布,可举办养老知识讲堂等活动。实体店与隔壁酒店打通,今后可延展出助餐点等功能,推动社区资源共建共享。

资料来源:上海长宁、上海大调研

转自:'东犁退休俱乐部'公众号

我知道你在看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有所养,下城这10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服务
今天我们如何养老? 浦东养老服务越来越精细
这个社区嵌入式养老项目为何成为经典?(案例详解+嵌入式养老项目商业模式总结)
这家日间照料中心是如何让高龄失智老人露出久违笑容的?
上海社区宜居养老称心意:不超出“一顿热饭菜”的距离
养老不离家!北京居家养老试点全天候“管家”服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