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蓝弧 | 稀释的年味

稀释的年味

文/蓝弧

读过好多写过年的文章,论作者名望,不止霄壤,论文辞自也高下悬殊,究其文意,却大同小异,那其实就是彰扬节日的喜庆快乐与富足——即使穷人家,过年也总是要显出一定程度的“富泰”来。

老舍《北京的春节》,我们耳熟能详,因为它进了教科书。他的春节从“腊八”开始,腊八粥,关东糖,除夕的饺子,孩子的吃食、新衣。白毛女也要有三尺红头绳过年呢。可以想象,这样的年,当然孩子们乐见。

老舍的年要到正月十九才算过完,多年前我教这篇课文,满堂哄声,“哇,我们也要过老舍的年”——孩子们心颇忿忿,双休都没有,又如何想象一个40天的寒假?

诚然,老舍再现了从前北京的年味,文辞、语调、情绪、状态固然突出了儿童视角,但细品,那实在是成年人模拟的童年场景,主角还是成年了的作家自己。

老舍的《过年》写于1951年,也许,1951年的年,与他儿时已有太多不同,他的“过年”是浓浓的怀旧。

丰子恺与老舍是同龄人,他的《过年》别有意味,他的“儿童视角”似乎要纯正一些。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童年从来不是过年的主角,但富裕家庭的孩子总是比别人家好一点。丰子恺家开有一个不错的染坊,父亲还是前清末代举人。丰子恺启蒙也早,读书也勤,他的年从腊月二十夜晚“灶前灶后,火烛小心”开始,送灶爷,跪拜、祭奠,打年糕,过小年,算帐、收帐、还帐,买花炮,吃年夜饭,而他年中印象最深的是“六神牌、红纸盖”,因为那上面有十分精美的神像画、剪纸画——难怪他是漫画家,他的作品是浓浓的桐乡街镇上的年味熏染而来。

丰子恺的《过年》,也是一种怀旧。他好像写于1961年。

莫言童年的年,比我早不了太多,也许山东与江苏多有不同,但那个年代,“吃”作为过年的主题,这一点不会不同。莫言的年从他耳闻的“解放初寺院施粥”开始,后面有贿赂灶神,请它吃麦芽糖以粘住他的嘴,使它不得在天帝面前说凡人坏话的有趣描述,然后就是吃饺子——莫言食量大,又兼午饭故意少吃,除夕夜“能吃多少个饺子就不说出来吓人了”。

莫言1955年生,可以想象他有关“过年”的印象应该离1960年不远,所以,他童年记忆中“吃”的内容比老舍丰子恺寒酸了许多,不过,文中有关父母长辈祭拜天地鬼神的描写,着实很有点神秘感。是否,他作品中的“魔幻”不只来自马尔克斯,还受高密县那片红高粱地的诱发?

他们的童年记忆都以吃为主线,以及附着在吃上的种种仪式。

我的童年也是。

我常常用心于追索父辈的童年故事,曾何几时,我身边的朋友突然向我追索我自己的故事了,哈,“廉颇老矣”。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吃仍然是主题。我们家亲戚多上海、苏州、无锡者,过年是大家聚集一处的必须,借当时盛行句式,可谓:“借探望长辈之名,行吃喝玩乐之实”。那时放假,连头搭脑,五天,国定假三天,前后各一个礼拜天调休,算上大年夜下午“约定俗成”的早退,五天半。那时,一百公路的路途已算遥远,上海的亲戚到达常熟,天色已经很晚。没关系,常熟的家已备妥一切。

最不可磨灭的记忆是食物丰盛,一年中用不了两三次的砂锅,大到可以当洗脸盆。现在想来,真不算丰盛,无非禽肉蛋以及蔬菜豆制品等,只是量足一些,每个孩子可以分到3号碗里一大碗,在砂锅里偷夹一点也没关系,不会被喝斥。

好多人回忆童年过年,都把自己当主角,我颇不以为然,说实话,才不是呢,他们顾着自己玩,疏忽了对我们的管控而已。

比年夜饭更值得回忆的,是大人们的“吹牛”,一个孩子的见识比别人家多一些,取决于这样的“吹牛”,大人们来自五湖四海的,更是如此,因为,在学校里获得的知识,个个一样。

吃饱喝足,大人们开始赌,沙蟹、罗松、争上游,孩子们也赌,赌盐水豆、发芽豆,父母亲戚给的压岁钱以“分”计,不够充赌资。好太太(母亲的祖母)还活着时,会指着满是热气酒气烟气味儿的一屋子男女嚷,“嗨,整一个赌窝”。

她有时也参赌,跟我们一桌。

老太太在时,会组织祭拜,几碟小菜几个酒盅一块草垫子,烧纸就免了,会被别人家发现。太太拜得很虔诚,娘舅阿姨将就,父亲勉强,他常会“不在现场”,我倒是不忌讳磕头,我对家族史的感情大抵由这样的场景培育起来。

奇了怪了,父亲退休后,特别祖母去世后,他对祭拜认真起来。他没有要求我们,但自己颤颤巍巍站立都困难的时候,还是要坚持跪拜。

显然,他在表达什么。

随着生活样式的不断变迁,年味的逐渐稀释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借着假期,淡化吃的份量,增加那些不可或缺的仪式的感情色彩。去看看父母祖父母,向他们讨要红包或发红包给他们,花点时间听他们讲讲年轻时的故事,那怕这故事已听过好多次,陪孩子顽耍,玩玩赌戏也不要紧,尽量忘记自己的辈份,大年初一别骂更别打孩子,不管他们做错了什么事……文化的传承跟血脉的传承一样重要,年味可以稀释,但老一辈的记忆应该借助“仪式”嵌入我们的认知,千万别等到“廉颇老矣”的时候才来感叹“悔之晚矣”。

信不信由你,家族记忆就是借助这样的仪式传递,仪式可以变换,但不能没有。

蓝弧于2021年12月10日

配图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蓝弧,本名陈圆,网名江南蓝弧,男,1960年生,退休教师,业余作家,有长篇历史小说、传记等百余万字及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等数十万字作品出版和发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莫言《过去的年》,记忆里最浓的年味,是小时候的年
老舍梁实秋们笔下的年味去哪里了?来看今昔过年的“淡妆浓抹”
丰子恺:活着本来单纯
丰子恺: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1
品味丰子恺的《过年》,和孩子一起重拾浓浓的年味
旧时的年味——丰子恺的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