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余信 | 《百年家史》第二章之2

常熟记忆 1月4日

作者简介

余信,出生于中医世家,近年专注中医文史抢救工作,建有常熟“得一堂”中医史料藏展室。市建公司退休医师,曾发表文学性文章、册子,并数次获奖。

1904年  功成名就的余听鸿

百年家史》第二章之2

余信

时代背景  今年的100年前,公元1904 年(光绪三十年),甲辰年,近代史上的一个普通的节点。国际上列强争霸,对我国的控制日剧:这年,日俄两国在我东北开战,争夺该地,英国入侵西藏。这年,维新派先驱人物贬职大臣翁同和病逝常熟,同年,文坛上开始揭露腐败官场,另外在当时,上海等地的近代官办或民营的厂家己初具规模……我国处于清王朝没落,也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

   且将眼光收到苏南小小的常熟城、窄窄又长长的步道巷,这年,却是听鸿夫妇俩的辉煌之年。1904年,余听鸿57岁,余陈氏49岁,定居常熟(昭文)已22个年头。

   这年,经听鸿等断续撰编24年之久的《(宜兴)余氏宗谱》,终于刊印,自此,对余氏清代初至1904年间的250余年,终于续成了谱,自唐朝后的谱系不再中断,了却了几代人的心愿。

   届时,想必听鸿心情甚佳,但所虑即将进入老年,于是一鼓足气,在《宗谱》的续记本《余庆录》内写下《自述》,总结一生。他叙述道,幼时失父,辍学,青年离难,后去孟河学药,钻研医学,27岁成家。他特别感激夫人“勤俭耕织”、“助余成者皆陈安人之力”。经四十余年艰苦努力,医业有成,有《余注伤寒论翼》、《外证医案汇编》传世。他还告慰祖宗,三个儿子“婚娶皆毕”,这也是大事,用很满意的口气记述。《自述》全文,可见本书“第二部分(《余氏宗谱》·《余庆录》”

    在《自述》中,听鸿特别提到荣耀终身之事:入仕升官。听鸿在数次捐银“赈灾”后,登仕,后升为“太学生”,入官“未入流”、“侯选州同”;是年,又“恭愚覃恩,钦加五品衔”,明确了官位级别,因此,夫人也成了五品官太太。自此,他除了诊疗,大步道巷余宅内多了“迴避”、“肃静”两块牌子,这些牌子尽管可能很少派上用场,但自那时起,在士绅官场圈子中,他已不再是异类了。

    其时为清王朝后期,空前衰弱,为充实匮乏的国库,不惜撕破颜面,实用至上,对允许公开买“学历”定“职称”先进入学林然后升官政界的那种叫“捐”的戏法,已愈演愈剧。当然,仍需经一系列文牍繁琐的审批,“确保”有声望又愿出钱的地方人士入选,得到那虚职虚衔,据说,决不能暗中受贿,保证银子入国库不流失。编者为写本文而翻阅那些核实、移送、审批的文抄件时,看到官府师爷们那极认真工细的操作过程,不禁失笑:这不是中国清末版的《皇帝的新衣》吗? 只是换了骗子——皇上和官府,他们是骗子裁缝, 换了被骗之人——不是皇帝,而是布衣的余听鸿们。

    但是我们还注意到,作为自述,后人将以之作传,并刻入今后的新谱中,这也是听鸿的千古大事。他年轻时五年期间的事,若不诚告祖宗,是罪孽大事,这里,他终于写下了终生不提的一句:

    “……咸丰十年庚申,贼(注:太平军)陷苏常,余被胁虏,历经江西、安徽、浙江等处,至十八岁同治甲子,江苏克复,长途千里,不避艰难,得归宜兴……”

于是,听鸿殁后,由后人整理的在1918年初版《诊余集·家传》中,武进旅沪医学名家恽铁樵这样写道:

    “……会发匪(注:太平军)陷常州,为贼掠去,充苦役,展转历安徽、江西、浙江,阅时五年,仅得不死,后至湖州,乘间走脱,归至宜兴……”

    现在看来,以上用语受时代局限,欠妥,客观陈述是否这样较好——《余景和年表》中的《摘要》(戴祖铭、余信,《中华医史杂志》1997年1月第27卷第1期)——全文如下:

    “以年表的形式,介绍清代名医余景和的生平事迹和家学渊源。如其出生江苏宜兴,少年时失去父母,随从太平军五年,历经磨难。继依兄长至孟河学药等。余氏还编著《余注伤寒论翼》、《外证医案汇编》、《诊余集》等书。此外,又记述余氏子孙继承父业,以及与近代名医丁甘仁、丁仲英父子、恽铁樵等的亲密关系。”

    若无听鸿这些藏于深匮的文字,那么《余景和年表》中的那五年将有空白。毕竟,“升官”与当局所痛恨的“随”太平军的事,期间虽间隔了40年,总是冲突着的,也是听鸿除仅录入《余庆录》之外“终身不提”的原因;另外,对所谓“不入流”的茶叶经营,听鸿从事多年,即使在常熟“医名大振”那几年初,也未放弃此业(后来移交给大儿子),在《自述》中也未提及。以上,引起我们的兴趣,欲全面了解听鸿的复杂经历、复杂行为、复杂心理、聪明程度……简言之,他的全貌了。

    虽然我们不苛求前人,但决不想见到一位粉饰之人,我们毕竟想见到一个真实的听鸿,哪怕只是“毛坯式”的(见绘像, 是年听鸿34岁):

    1.  听鸿少年时受儒教的影响较深:出身诗礼之家,但事与愿违,9岁父亡,“家境日促”,“以贫废读”,又被“胁虏”入太平军奔波千里,为谋生,后去孟河药肆为徒,终于走上了发奋攻医,有所成就的道路。看得出来,听鸿自小有一种内心动力在执着追求:走出生活困境,要发奋有所作为。

    2.  在从医和经营生涯中,他对百姓下层和官场上层有广泛接触,深知依附权势的重要,故隐藏了那段随军的历史,得到虚职虚衔。他是灵活的。

    3.  他早年的经历也使之很理解社会,那是金钱对生存的重要性,他多年贩茶,足迹广布江南江北。他是很实际的,生活上他是位强者。

    4.  需要补充一点是听鸿在《自述》中未记述的,但在多部史志中均有记载,《常熟市报》在专稿中也有一段精彩的描述:“……某年腊月二十四,余景和带家眷坐船回老家孟河过年,船到常州,忽接到一病危求医信,……不顾家眷反对,只身返回。其时,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天地一片白茫茫。到病者家中时,……奄奄一息的生命已同游丝一样,该病者患的是阴斑泻血……,余景和斟酌再三,力排众议……,温补药更进一筹。几天后,病者舌苔转黄,面目红色渐退,从此转机。为治此疑难危症,余景和竭精殚虑,春节前后半个多月时间里,雪深三尺,衣不解带。”他是很敬业很刻苦的。

   5.  从以上可见,他的艰苦奋斗的终极目的, 是成为一个由金钱支撑的、有官场庇护的、箸作等身的、光宗耀祖的儒生、儒医。他成功了,他是聪明的。

    我们不能否认有二千五百多年长久的儒家的深厚影响,孔丘“知不可为而为”的积极参与精神,相对道家“知可为而不为”的消极遁世,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进步,是中国读书人的理想、动力和财富。听鸿确实很专注很实际很刻苦很聪明地全面实现了他的理想,但对《自述》的评价,也可听听比他早100年的清代大文学家袁枚(1716~1798)的一段见解,这是袁对名医薛雪之孙为纪念其祖,“托名理学”,“无一字及医”的一段尖锐而诚挚的批评:“……子之大父,布衣也,……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一瓢(薛雪)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 虽子之戚,有异词也”——这倒不是我们狂妄地想“改造”老祖宗,即使在那个年代看来,听鸿也患了儒家们的通病,太趋于“官为上、艺为下”的正统了。根据以上引述,编者以为,听鸿对自己的评价只要一个中心,即:成为一位江南名医的愿望和奋斗过程,就可以了。惟此,方显出生命的活力与价值。

    对听鸿留下的医学著作可以这样评价:《余注伤寒论翼》(1893)是我国中医史上研究《伤寒论》第三次高潮中的一部力作;《外证医案汇编》(1894)光大了孟河马氏“外科当明脉理”的思想;遗著《诊余集 (在其殁后出版,1918)》对临诊经验、方论阐述等贡献上,学术价值最大。这三本书至今仍具全国影响。

    1904年,不管是从听鸿夫妇看来,还是从我们看,这一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听鸿夫妇翻开了他们自己和他们后代们历程的新的一页,新的100年开始了。

    在我们敬仰先辈听鸿医学成就的同时,愿我们急起直追,并且完全可能在自己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超越前人。

    在本节的最后,我们试翻开他在年轻时手录的《随吟拾草》,通过他的诗作,可以看到值得亲近的面,一个年轻时代鲜活的、感怀着的、奋进着的灵魂:

秋    凉

蒲葵初谢送新凉,草木萧条叶带黄。

月色侵身疑映雪, 露珠洒幙似凝霜。

四围竹韻和魂断,半壁灯光含漏长。

梧影广庭泻如洗,东篱寂寞泛霞觞。

秋    色

秋光变态还难工,野榭苍茫接翠空。

月映蘋洲添冶淡,枫摇蓼畔倍鲜红。

烟霞凝紫疎林外,梧竹含青碧水中。

万里长天无限景,晓姿暮艳势无穷。

芦    花  (四首选二)

其 一

无边雪浪扑长空,两岸遥遥望不穷。

满目飘零疑映雪,四围萧琴惯经风。

憑临皓月难分白,斜倚江枫不染红。

几度沧浪寻钓处,鱼钩浑碍落花中。

其  三

扁舟误泊白云乡,两岸银涛映夕阳。

夜月露迷疑月色,晨霜雾琐似霞光。

浪中垂钓无鱼至, 波内斫樵有鹜忙。

零落纷飞皆是雪, 葛衣积满不知凉。

在太平洲仁寿堂寄丁雨生述怀

细究岐黄愧未工,委身洲地寄形踪。

月梅世友情皆淡,金石为心意不穷。

商贾予思多活计,诗书自叹少成功。

我今不厌经营陋,多少才人落魄中。

答李情田绝句十首  (选二)

其 一

芦花野畔听鸿鸣, 唳彻天空君莫惊。

若使情田缓倦翅, 榆青李白最分明。

其 二

生平气格是高孤,听评他人笑我迂。

误入经营似役仆, 只因寒绥少人扶。

西湖春景  (每句按药名一味)

西湖柳畔晓莺飞,大道连硚日影围。

芍药色恋君子袂,牡丹艳映美人衣。

呢喃紫燕窝已就, 零落红花飘未稀。

锦马兜铃归去疾,夕阳斜照竹青微。

春 景 绝 句

(一句曲名二,弍句药名二味,三句茶名二,四句酒名二样。内中各嵌花名一样。)

小桃红发满廷芳,玉竹防风压海棠。

武夷雨前茶发翦,青州杏圃郁金香。

    ( 注:同治十二年至十三年(1873-1874)听鸿在孟河、宜兴所作四十多首诗词,以及好友丁雨生、丁坦庵、陈梨江、李情田、周龙光、金在庭等所作或唱和的诗词。其时余27岁,刚成亲。虽然余已于费兰泉先生处结业,而兄刚去世,故仍在药肆中,其时仍十分清贫,手稿中有不少悲叹身世之辞,如《月下对荷花感怀》中,“萍踪客地十三载,虚度尘寰廿七年”;《青州》诗,有“家内饔飧虽不继,架中书卷幸成堆”。此外,也不乏诗笔清秀,用语自然之作,诗题有芦花、新秋、秋凉、秋色、秋声、秋夜感怀、答李情田绝句十首、慰内等等。摘自戴祖铭、余信文:《余听鸿世系、生平及<随吟拾草>》,发表于2003.08《浙江中医杂志》),需要传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死亡的迷宫
名医临床验证过的医案
肠燥津亏,痰结在中;孟河医派名医费绳甫用养阴化痰活血法治疗
名医医案
名医医案分享
清代名医何元长医案 (上、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