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永兴 | 虞城方塔园

常熟记忆 今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孙永兴,笔名虞城憨憨,谢桥中学退休教师,近年搦笔属文,报刊发表散文、小说、传记等二百多篇,各类得奖三十余次。

虞城方塔园

孙永兴

    历史文化名城常熟,西傍十八里虞山,峰回路转,如屏如障;南临尚湖昆湖,“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有人将虞山比作“龙”:“青山西来如渴龙,高亭崛起东南峰”﹙明·张著﹚。也有人把它比作“牛”:“虞山如牛终古眠,倔强不受秦王鞭。白云压背梦未醒,懒驮老子登青天”﹙近代·黄人﹚。龙也罢,牛也罢,神龙要乘云飞去,犟牛要脱缰撒野,都要管束。于是,一座高耸入云的方塔在城中拔地而起,凛凛仰风标,悠悠响琅珰。阴阳家说:“兹邑之居,右高左下,失宾主之辨,宜于苍龙左角﹙指东南方﹚,作浮图﹙佛塔别称﹚以胜之。”﹙见县《志》﹚老百姓却盛传:虞山神牛,城墙是缰绳,方塔是牛桩,神物有了羁绊,才给城乡降下福祉。

    以方塔为主体的方塔园,苍翠浓郁的古木名花中,莲沼涵天光云影,鱼池跃花鲫锦鳞;亭台轩榭,临水显天地之广,殿堂楼阁,缘山窥幽境之深。随曲径而换景,步高台而舒怀。琳琅满目的文物古迹与优美自然的园林风光浑然一体,这里成了虞城老百姓理想的休闲场所,也是外来游客慕名前来解读名城的去处。

    方塔园之美,美在端庄秀丽的方塔,美在幽雅灵动的园林,美在文化深厚的碑刻。

    方塔原名“崇教宝塔”,全名“崇教兴福寺塔”,建于南宋建炎四年,至今已历时八百多年。它经历八百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岿然矗立,是虞城人文的标志,热土家园的象征,邑人心目中的瑰宝。

    南宋建国之初,常熟北临长江,是对抗金军南侵的前沿阵地,枢密使袁说友在浒浦检阅水军,有诗:“颇惊霹雳烧戎旅,更想朦艟上海门。欲挽长江问豪杰,岂无击楫叹中原。”唐宋皇帝封禅泰山,但是这时的泰山,远在敌占区,只能远望,不能登临,于是福山殿山脚下敕建东岳庙,朝廷称此庙为“天下泰山丛祠之冠”,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纪念“东岳圣帝”诞辰,其庙会,延续至今。有诗称道:“风涛挥霍金为键,日月回旋玉作台。海外于今称有截,论功何愧列三台。”此种情势下,建造方塔,意义重大。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也就是南宋建国第四年,方塔在城东沼泽地上建造,当时工程只完成了大半。一百多年后的南宋咸淳年间,推倒了半拉子工程重建,是为九层方塔。“表以金刹,周设栏楯,金碧丹雘,上下焕然,巍巍峨峨,为一方之巨观矣。”﹙释妙声《九皋记》﹚又过百年,明代洪武八年,重修塔身,一座六十七米的砖木结构建筑,能维持百年之久,可见初建时的精致与牢固。之后又过二百年,嘉靖42年,飓风刮倒第九层塔顶,第二年,知县王鈇修造如新。可能正是这次坍顶,现今塔顶铁铸金刹重达十五吨,上六层塔心设通天柱,用硬木将金刹支撑,稳如泰山。又是二百年过去了,乾隆十一年十月﹙1746年﹚,有人点塔灯失火,方塔木构件尽毁,塔身摇摇欲坠。邑人紧急募款重建。一年后,丹彩照人,雄姿依旧。重修《记》中说:“自建塔之后,县中风气盛完,人才蔚兴,民物富庶,咸谓塔之阴相使然。故有明以来,凡有圮坏,辄为修葺。”﹙王峻﹚再过百年,咸丰十年,洪杨一部进驻常熟,不到三年的占领时间,地方文物损毁严重,崇教兴福寺全毁,方塔仅作了望哨而侥幸独存。

    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摄影家陶冷月的一张方塔风景照告诉我们,这时,方塔与崇教兴福寺又修葺一新。照片上,从萧家廊下南下的内城河流过崇教兴福寺的东围墙,直奔城内东北角的“桑园场”。河面上,农船不时摇过,为居民提供柴米油盐。塔南围墙外,内城河西向支流缓缓流去,两河衬托下,方塔显得空旷秀丽:九层塔身,高挑刚健;方形构建,简洁大气;檐角栏楯,玲珑飞动,总体给人以亭亭玉立,秀出人寰的感觉。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一位来自北京的花甲老人,悄然现身常熟。他没去走亲访友,只在南门车行,租了辆吱吱嘎嘎的破旧自行车,沿虞山脚下,上读书台,步新公园,进兴福寺,找三峰院遗存,一圈下来,站到了方塔脚下。他搬来几块砖,坐下,仔细端详宝塔。不一会,老人涕泪纵横,掩面而去。他还了自行车,悄然走了。后来,他给朋友的信中,说这次回乡“盘桓家山,五味杂陈”。

    老人久久凝视方塔,默默交流感情。方塔象征了家乡,象征了热土,象征了崇尚文化的海虞精神。其时文革,老人痛失双亲,不常回家的他,不得不返回故里,但没勇气前往安葬父母的乡下,只在这里默对方塔,寄托哀思。其情其景,谁能忖度?他就是北大教授,中科院资深院士,本邑著名化学家张青莲先生。

    还有多少人与方塔作过这样深情的心灵交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较多的是登塔者的感慨。明人林宗诗云:“足蹑云梯行缥缈,耳闻风铎响琅珰。慧光纵使高千丈,不及文光万丈长。”赞美高僧佛法,更赞美海虞文化。

    今人李克为先生登方塔,有诗:“纵目河山似画图,登临此日得宽余。攀高总把人看小,都是堂堂七尺躯。”话中有话,人文关爱,溢于言表。

    好花要有绿叶扶持,方塔也要园林烘托。园林在宝塔两旁,分东园西园两部分。两园都是苏式园林,但情趣有所不同。东园紧凑,西园疏朗;东园游廊轩榭掩映,西园水光塔影盈盈;东园如娉娉婷婷小家碧玉;西园似端端庄庄大家闺秀。

    穿过“辉映海虞”“建炎遗构”石坊,进方塔园东大门,一副门联直扑人眼:“七水流香穿郭过,半山飞绿进城来”。这是本邑榜眼孙原湘的诗句,本邑状元翁同龢的书法。诗句活泼抢眼,书法奔放得法,两相交融,珠联璧合。

    门内便是方塔园的东园,一方影壁“瓦壁影塔”,暂时把方塔蒙上面纱。东园南沿,一道回廊曲折有致。漏窗外,芭蕉天竺搭配成方方花圃小品,廊拄内,怀抱丛丛篁竹,簇簇木芙蓉,竹径清幽雅致,花间浓艳芬芳。回廊西走,一轩突入花圃,宽敞明亮,上槛方格栏裙,下槛条板供坐,外设西施靠,小轩名叫“藏春轩”,幽境藏幽人,悠悠赏春事。回廊由此转南,再折而西,廊檐搁一匾,上书“千蓉一卷廊”,大概是回廊的名字了。回廊继续西走,廊北一亭,与廊若接若离,名叫“文渊亭”,内挂大铜钟一口。一个休闲园林,怎么挂起了佛寺中的大铜钟?仔细一想,对了,暗示此地是宋代名刹“崇教兴福寺”的遗址。对照陶冷月三十年代的照片,寺院正在此处。

     回廊过“聚秀轩”,便到了廊端的无名亭,这里也到了方塔园的南大门。廊北,一土阜贲然高起,正在方塔的青龙角上。海棠、石榴、樱桃围绕土阜,太湖石做台墙;阜顶,五株冬青树抱成一簇,直冲蓝天。左旁,一棵大可合抱的朴树,上面五枝分杈,与冬青的枝叶,遮住了半边天空。五分枝的树,称“五爪金龙”,为祥瑞之树。碎石小路,爬至阜顶,旁立一石,刻“神怡”两字。

    从阜顶小路下坡,穿过塔东大道,一块硕大的太湖石屹立眼前。旁有石栏,包围一石,圆如石鼓,直棱八角,内径井口,绳痕累累。它是方塔园“三绝”﹙古塔、古井、古银杏﹚中的宋代古井。

    古井东向行,是东园北部,一葫芦形池沼收贮天光云影。池岸用太湖石垒砌,犬牙参差,曲折蛇行;中植垂柳枫槭,枝条婀娜,疏影婆娑。池南临波之屋,为镜波榭,临窗可眺北池景观。东进为一条南北向的长廊,廊东壁挂有本邑历代官员的廉政格言,故称“廉廊”。廉廊西望,池沼花木掩映,阶除下行,过一花冈石拱桥,西行,一平板石桥架于葫芦池沼紧窄处,可达池的西岸。游人在此抛面包屑喂鱼,锦鲤簇拥,五光十色,如濠梁庄施,不知人乐鱼乐了。

    顺廉廊北行,为“蠡勺清心轩”,东有一门,内有小院,榴花似火,湖石耸峙,洁净清静,颇有幽趣。廉廊西转,为“廉吏馆”,坐北朝南,是东园的主体建筑,与池南“镜波榭”遥相对应。馆前有台,依栏眺望,东园景物,一览无余。睡莲朵朵,轩榭倒影,鱼戏莲叶东西,人游曲径南北。这儿一簇,那里一堆,都是品茗赏景的游客,显示了方塔园的人气。

    廉吏馆西,一角花园,一棵古银杏耸入云霄,它是方塔园三绝之一的宋植古银杏。树高二十米,胸径二米多,生长旺盛,秋来依旧果实累累。

    宋代古井与宋植银杏中间,建一组两进院落,前厅“问泉堂”,后进“吟荫小筑”,围一方天井,为东园茶室,在池沼西侧。

    方塔东园面积不大,但内容丰富,方塔三绝,都在这一侧。游人集中,体现了公众的审美趣味。

    由方塔东园,西向走方塔与碑刻博物馆间大道,一片银杏与樟、朴、桂、柏组成的树林,佳木葱茏,浓荫匝地。穿过这片树林,豁然开朗,便是西园了。

    西园境界阔大,草木疏朗,沧沧浪浪一个小湖。西岸一角花园锲入湖面,成半岛状,将小湖一分为二。沿着湖的东岸走,黄熟的梅杏,累累的大栆,木芙蓉含苞欲放,草绣球耀人眼目。婀娜的海棠、樱桃,蓬松的桂树、含笑,间杂以高挑的孝竹,洁净通透的太湖石,游目浏览,心旷神怡。园北一条长廊,穿行于湖石花木间,过石板拱桥,便是坐北朝南的“文华堂”,西转向南,是“悦秀山房”。此处看方塔,塔身矗立,湖中倒影成像,是拍摄方塔的绝佳位置。转过“灵秀清远”轩,便到了半岛上。绿柳红花,岸芷汀兰,一棵罕见的合抱紫薇,粗壮矮胖,表皮坑坑洼洼,显得老态龙钟,但上面的枝条依然强壮有力。半岛东端有平桥,过桥又回到东岸。一高阜屹立小湖东南,位于方塔的白虎角上,与青龙角上的“神怡”土阜遥相对应。高阜上建一亭,名“醉尉亭”,是纪念唐代书法家张旭的。亭上北望,波光粼粼,亭台错落有致,花木掩映,长桥卧波,一幅绝妙的湖光山色图。

    方塔园的第三大看点,是东园西园中间,占地四千余平方米的碑刻博物馆。它在方塔之后,与方塔处于同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八百余方历代碑石,镶嵌在五百余米长的碑廊墙壁中,碑廊绕成一圈,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碑廊中心为“名人馆”,一座歇山顶五开间四厅柱单檐大殿,原是宾汤门外总管庙的主殿。咸丰十年,致道馆、乾元宫相继遭毁,总管庙成了虞城最大的一家道观。1993年移到这里,保护了虞城的重要文物。名人馆中,系列介绍海虞名人:商代的巫咸、仲雍,春秋的言偃,历代483名进士,22位当代两院院士和其他作出杰出贡献的本邑名人,展示了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人文底蕴。

    碑刻博物馆东侧与周边,还建有崇兰草堂、景贤亭、翰墨亭、塔影潭、清远楼、雅雨居等景点。当然,主题是碑刻,数量之多,门类之广,简直是海虞古文化的一部百科全书。政治家可查阅法令文告,社会学家可研究义庄机制,科学家能看到古代天文图,建筑师可参考城邑的设计,史学家能寻到湮没在历史长河里的人物轶事,文物专家能拓下钟鼎彝卣图及铭文释文。笔者游览此馆,只看书法艺术。明代文徵明的《真武祠记碑》,董其昌的《仙杏诗碑》,书艺臻于化境。清代翁方纲,王文治的诗碑,更是脱颖而出,令人叹服。

    方塔园,在华丽的方塔之下,还有哪些文化瑰宝尚待人们发现?方塔流光溢彩,被及四邻。方塔园前的方塔街,东段原是东胜巷,明代,嘉靖进士杨仪家宅“七桧山房”,中有“万卷楼”藏书,它给后来的藏书家们提出,藏书要集藏书、钞录、校勘、编目于一体,他创作的“一失足为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一语,至今活跃在人们口头上。东胜巷南为春风巷,东端是清初状元归允肃的府第,西端与河东街交接处,是清初状元汪绎的府第。方塔东南的街心花园,是常熟县衙门遗址,稍东琴川河边是青果巷,有明代铮臣蒋钦家宅。县后街西端,是彗日寺遗址。历代常熟县志,介绍本邑佛寺,慧日寺排第一,方塔下的崇教兴福寺排第二。现在两大寺都不在了。方塔园北为醉尉街,传说草圣张旭任常熟县尉时居住此处,旁有“洗砚池”。池北,以常熟第一清官鱼侃姓氏命名的“鱼家桥”。东门大街与大步道巷间,原是昭文县衙门及城隍庙所在地,它又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钱谦益的老宅,叫“荣木楼”,名媛柳如是死难于此。大步道巷北,为道光探花,闽浙总督季芝昌家宅,季芝昌是两江总督曾国藩的恩师,曾国藩来师门探望,曾轰动一邑。大步道巷东北,有小巷张家弄,是道光榜眼孙原湘与名媛席佩兰的居住地。东门大街西端,著名史学家,《清史》编篡委员会主任戴逸的出生地。东门大街西过瞿桥,即引线街,北侧,翁同龢姐夫,二甲进士钱振伦的家宅,其孙钱仲联为名教授。其西即章家角,明代章氏家族“五凤齐飞”,流芳乡里。可以说,方塔投影到处,奎星随影而至,腾蛟起凤,人才辈出。

     “茂园文华地,流水古僧居”,笔者缓缓步出方塔园,流连古色古香的小巷,一种拥有名城文化、作名城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也就有了奢望:今日染上文气,何时文运开张,作成事业,放飞理想,媲美于前人?

获得“虞城园林征文”优秀奖

方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屹立琴川八百秋,沧桑不改旧风流
坐标,塔弄!这家网红宝藏“空间”,明天开启!
夜色丨 千年古城常熟,怎么可以这样美!
方塔,闻风铃而思幽情
这座小城满足了对江南所有的想象,美的不像话
常熟.方塔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