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西安,管飽就是一種浪漫。
誰最中國
从2014年开始,「誰最中國」便致力于“中国文化,当代表达”的触摸和探索。 历经7年,「誰最中國」希望通过向文化发问、向时代发问、向产业发问的方式,重新寻找中国文化的高级、灵性和密码,重构“文化、美学、设计”这一理论体系。
25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文字 |「誰最中國」

圖片 |「白石不可」


浪漫有一万种表达方式,在西安,管饱就是一种浪漫。
不管是需得海碗才可拌开的裤带面,还是粘稠扎实的胡辣汤,亦或是万物皆可包裹的夹馍,都有着相同的气质,那便是包罗宽广,入口扎实。囫囵入肚,只感到三秦大地从容爽快,气定神闲,像个老城墙下晒太阳的大爷,眯缝着眼,中气十足地吐出一句:来西安,别的不说,管饱!
贾平凹在《老西安》里写,西安南大街有一家耀州海碗店,门面上刻着一副对联:人生惟有读书好,世间莫如吃饭难。在老西安人的眼里,吃饱饭,跟读好书几乎是同个重量级的事儿,它不仅是生存的第一要义,更是一种根骨里的浪漫体现。在如今许多人都在计算着热量进食的时代,与瘦不瘦相比,西安人会关心你更质朴也更本能的需求——吃饱了吗?再来点吧?



一代宗师吴宓用“倔、犟、硬、碰”来形容老陕的性格,我想,这四个字用在西安的面条上,也完全契合得上。
八百里秦川的土壤与气候,让小麦在这里可以肆意成长,生生不息的同时,还拥有了别处少有的甜味,有点独宠的。小麦长得好,蛋白质含量高,抻出的面条天生就有脾气,吃起来筋道十足。
揉面不是个谁都能上手的活,你得有力气,还得会使巧劲儿。面要甩开膀子反复揉,揉好后擀成圆片片,再切成细条,一手揪着一边开始甩,悠着劲儿,让面条荡起来,越荡越长。面条在铁板上拍打出“biang-biang”的声音,穷劲气,响彻四野。
沸锅白水煮出来的面条天生优秀,只需撒些盐与陈醋,盖上蒜末和辣椒面,泼热油一激,蒜与辣椒瞬时撞出荡气回肠的香气这座覆盖着厚重的历史滤镜的十三朝古都,便在这样的香气里,兀地活色生香了起来。


西安的裤带面,是论“根”卖的,可千万别凭感觉就往多里要,五根面差不多就能让你吃个肚圆。食量大些的,八根便可召唤出一个不锈钢盆,让人不禁油然而生出一股“壮士您请”的敬意来。
等面的时候,西安人早就捞起一骨碌紫皮大蒜,三下五除二剥好,待面一上,便一手捏着蒜,用牙尖啃下一块,另外一手拌开面,就着蒜的辛辣,把面吸溜进嘴。你且见他头埋在海碗里,酣畅地咥面,仿佛天地间只剩眼前这只碗,万事与他无关。
“咥”在西安话里是吃的意思,但又不止是“吃”,还得酣畅地吃,凶猛地吃,才可叫“咥”,咥面也不仅是吃面,还得喝面汤“溜缝儿”。西安老话说,吃面不喝汤等于垒墙不灌浆,一碗面下肚,必须扎扎实实,有头有尾,有汤有面,才可说是吃了顿心满意足的面啊!


在西安,面有一百种吃法,宽面细面、油泼面棍棍面、拉条子压饸络,臊子面菠菜面......花样繁多,绝不会让你无聊。而重要的是,不管什么面,端上来都是不晃虚招的满满一碗,仿佛吃的不止是面,还是长安城八百里苍古的风声,喝的也不止是汤,而是千年渭水余韵的悠长。
如此一碗面落入胃中,美不美?美滴很呐!


油泼面美味,但不属于早餐,西安人的早餐在许多时候,属于一碗汤汁浓醇的羊肉泡馍。
虽说西安人倔强生冷,但绝不是粗人,西安的食物虽看起来豪迈,但在细节上又很有自己的坚持,这一点,在掰馍这件事上可说是展现地淋漓尽致。


吃羊肉泡馍,老西安人讲究喝头汤。头汤是店里前一天就开始熬的,一锅清水用十几个小时与牛羊的骨头周旋,熬到胶质尽出,汤色浑厚,熬到整个回坊苏醒。晨练的大爷大妈仗剑提刀掐着开门的点儿就到了,进门取馍、落座、卸刀剑、掰馍馍,轻车熟路,一气呵成。
都说南方许多城市悠闲,早饭吃成早茶,细致优雅,其实这碗羊肉泡馍,可也精细着呢。
那饦饦馍是九分死面一分酵面揉成,烙到七八分熟,拿到手里对半掰开,再分成几份,捏在手里连撕带掐转着掰成黄豆粒大小,再拿回给煮汤的师傅大火回个锅,师傅“以馍定汤”,汤多汤少全看你掰成什么样。
要掰得干净利索,煮出来不糊不散,面块支棱的边角被汤汁抚软,浸足了羊汤的精华,但咬到头还能感受到馍的硬芯,才能算得一碗好泡馍。


掰馍是件需要耐心的事儿,但对西安人来说,这更是一种温柔的日常。在晨光的照耀中,与自己的爱人或家人一起相对而坐,一边掰着泡馍一边聊着家长里短,然后再抱着大碗连肉带馍吃个痛快,等吃完了馍,汤也就见了底,这一肚子的妥帖踏实,不仅是热腾腾的羊肉和馍带来的饱足,更是每个细水长流的日子给予的最稳当的安心。


馍除了掰成块泡着吃,当然还有更广泛的用武之地,那便是从中间劈开,夹万物而不言。最常见的是肉夹馍,肉在一边卤着,整装待发,那边等着馍烤熟,烤得馍上的花纹成“虎背铁圈菊花心”,咬一口外酥里软,便是一只合格的白吉馍了。烤好的白吉馍拿出来对半切开,塞肉,浇汁,需得热气袅袅地送到食客手里,宁可肉等馍,不可馍等肉。
这馍除了夹卤肉,还可夹粉蒸肉,把蒸肉整块塞进馍里,一口咬下去,油汁儿顺着馍直往下淌,觉得腻?就口蒜吃!吃肉不吃蒜,香味少一半!


馍用来夹肉,不管是卤肉、蒸肉,都算不得稀奇,夹菜夹蛋也是常规操作,把煎鸡蛋、鸭蛋黄、炸花生米和咸菜全都夹进馍里,瞅着似乎有些奇怪,吃一口只觉得万物和谐。总之,西安人对馍的爱是不可“馍”灭的,吃烤串也要来个馍,把串夹进去,没这个馍,吃多少都算不得吃饭了似的,胃里总是觉得缺那么点东西。
但有了这个馍,胃就有了底,心里就踏实,好日子就会一直在。


再粗莽的大汉面对两个雪白无辜的饦讬馍也得低眉顺眼地一点点掰,但煮好的羊肉泡馍就得大口大口地吃才算爽快。由此可见,在西安,细腻柔情与大快朵颐是毫不矛盾的,即使是甜品,也毫不例外。
西安的甜品,颇有种铁汉的温柔,总一幅倾其所有的架势,让你无法抗拒。比如说最为人所知的甑糕。


甑,是一种古老的蒸器,甑糕便是以糯米、红枣、芸豆为材料,一层一层在甑中相间叠放蒸成,卖相着实一般,但却甜软落胃。
在许多西安娃子童年的记忆里,卖甑糕的小贩总在校门口出没,骑着三轮车叫卖,见你来买,便掀开保温的被子,打开铁筒,铲下一块甑糕送到你手里。别走,趁热,站在马路牙子上,用筷子夹着吃。那甑糕里的大枣早就蒸得软烂,甜蜜的枣泥与芸豆细腻的豆沙交织一起,就着糯米的黏缠,一不留神就全进了肚子。


除了这样甜软劲糯的甜食,西安还有一道细沙炒八宝,同样走的是如此“扎实”的路线,用八种不同的果仁与江米、豆沙一起翻炒,软烂香甜,是道历史悠久的名菜。
这种“八宝”还可衍生出各种搭配,比如做成“八宝醪糟”,便是用做八宝粥的方式做醪糟,里面慷慨放了红枣、桂花、葡萄干、桂圆等诸多当地物产,酸甜解腻,尤其夏日将近,清凉的八宝醪糟,算得上是西安在这个时节限定的风物诗了。


贾平凹曾提到西安话,说这座城的人们,抱孩子不说抱,说“携”,口中没味不说没味,说“寡”,即使骂人滚开也不说滚,说“避”。那土的掉渣的土话里,如果依音笔写出来,竟然是文言文中的极典雅的词语。或许,西安人的性格就像那碗流传了许多年的甑糕,看起来质朴粗陋,吃起来却甜蜜韧糯,哪怕是甜品,也得把能想到的好东西一股脑都放进去,为哄你开心,但更怕你饿着。
仔细想想,无论是将一把面条玩出上百种花样,还是愿意花时间在清晨掰一碗泡馍,抑或是倾其所有地做一碗甜食,西安人看起来粗犷倔强,其实内里也藏着些老皇城的气韵考究,表面上吃饭“只是管饱”,实则是一种深沉的,对脚下这片土地爱的浪漫。

编辑 | 湃耳

-特别鸣谢摄影师-

微博@白石不可 的图片

-参考资料-

賈平凹《老西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安特色小吃西安特色美食西安小吃文化
方便面吃腻了?哈哈哈哈,这有一大批美食等着让你解馋
来西安,聪明人绝不吃凉皮和油泼面,专吃这7种美食,你吃对了吗
西安美食排名!羊肉泡馍只排第3,第1竟然是……
西安美食排名!羊肉泡馍只排第三,第一竟然是它!?
西安特色小吃详情介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