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省界到底是如何划分的?
        中国省界的划分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山川形便,二是犬牙相错。
所谓山川形便,是说在划界时,以山脉、河流等自然条件进行划分。如唐太宗时,“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这十道基本都是按照山脉、河流来划分的,比如关内道(潼关以西,秦岭以北),河南道(黄河以南,淮河以北),河北道(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河东道(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陇右道(陇山以西),淮南道(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江南道(长江以南),山南道(秦岭以南,长江以北),岭南道(五岭以南),剑南道(剑阁以南)。
——至于后来,又增加到十五道。

这种划分方法,在宋代以前多见。比如秦代划分三十六郡,汉代划分十三州多是因山川形便而成。这种划分方法的好处显而易见,因为天然的山脉、河流、湖泊,是两个地域之间最直接、最明显的区分,并且由于山川河流阻隔,往往两个地区之间文化、社会、经济等各方面也都有显著不同,故使用山川形便的原则进行划分,就使得行政区划和地理区域相一致,浑然天成。

就今天而言,陕西省和山西省之间的界线依旧是黄河,山西和河北之间的界线依旧是太行山,甘肃和陕西之间的界线依旧是陇山(六盘山),即是如此,因为山川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将该地域的界线表明了。

比如看《唐十道图》中的河东道,其形状和现在的山西省何其相似,其实山西省的样子,在秦代就基本固定下来了。

又如汉代的豫章郡、唐代后期的江南西道,基本上和现代江西省完全一致。

汉代豫章郡

唐代方镇图

江西省地图

上图为汉代豫章郡,中间是唐代方镇图,下图为当前的江西省地图,大家比较一下,为什么两千年过去了,政区从郡变成省,名字从豫章变成江西,但形状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呢?
很简单,山川没有变化,东面是武夷山,南面是大庾岭,西边是罗霄山脉,北边是长江,山川没有变化,那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则来划分政区,自然形状也就没有大的变化了。
本文开头提到的“唐初十道”,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则来划分政区,这十道后来增加到十五道,中晚唐时又演变为四十多个方镇,奠定了很多(尤其是南方)省份的边界,延续了上千年。
但是,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则来划分政区,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隐患,即如果完全以“山川形便”的原则来划分区域,那么该区域就会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形胜之区、四塞之国。如果该区域足够大、领导人有足够的权力,那么就会形成凭险割据的局面。比如秦末,赵佗兴兵绝新道,割据岭南而自立,于是岭南地区直到汉武帝时才重新回归中原政权。
再如刘备割据益州,三国之中实力较弱,但他凭巫峡之险、秦岭之固,加之天府之国的丰腴,居然可以鼎足三分,与曹操、孙权等方势力抗衡数十年。说到四川,这里的地形地势简直是地方割据的教科书般的样本,外有山川之险,内有丰腴之地,衣食自足,易守难攻,因此千百年来,只要天下大乱,就有人割据四川,进则窥伺天下,退则偏安一方。
和四川相似的,还有山西。和四川盆地的地形相反,山西是个高地,但东有太行,西、南两面皆有黄河,易守难攻之形势,丝毫不下四川。和四川完全封闭的形势不同,山西对四周的河北、河南等地形成高屋建瓴之势。因此割据四川者,往往偏安者多,很少有能染指中原的,但割据山西者,往往能席卷天下。
刘渊、石勒、拓跋珪、李存勖,都是以山西而奄有天下。五代十国时的北汉,论实力不算多强大,但宋朝以开国之初的精兵悍将,居然屡攻不克,直到赵匡胤死都没有把这块地方打下来。其中虽然有契丹为后援的因素,但山西之地利,也不容忽视。
为了杜绝这种现象,从宋代开始,国家在划分行政区的时候,就有意识进行掺沙子,故意把这个地区的战略要地划分到另外一个地区,这样就破坏了政区的地理完整性,从而使得地方割据变得困难。这就是政区划分过程中“犬牙交错”的原则。

北宋时期的河东路

比如,北宋时期的河东路。大家看看这幅图,北宋时的河东路和现代山西省比起来,有几处不同,北部朔州地区落入辽国之手,诚不必说。看其他地方,西南部解州、闻喜一带不入河东,却划入永兴军路,但西北部府州、麟州一带本在黄河以西,却被划入河东。

——如此一来,黄河将不再成为永兴军路和河东路之间的阻碍,如果有人要学李克用割据河东,那么他并不能全部据有黄河之险,必须直接面对来自永兴军路的威胁。这就是犬牙交错的典型例子。

北宋时期的永兴军路

再比如,永兴军路。在永兴军路的南部,是商州,这是宋朝政府有意识地把秦岭以南的商州划给永兴军路,如此一来,永兴军路一个路就横跨秦岭,使得秦岭不再成为阻隔,如果南部的京西南路有人割据,就不能凭借秦岭之险了。

河南省地图

再举一个例子,说说河南省。河南河南,顾名思义就是黄河之南。但我们看现在的河南省:好大一块在黄河以北啊。

这是因为当年朱元璋打元朝时,是从南向北打的,他从河南出兵,渡过黄河向北攻击,占领黄河以北的这块桥头堡,于是朱元璋马上就把这块地方划归河南。这么一来,黄河就不再成为河南、河北(直隶)之间的天险,无论是河南还是河北,想凭借黄河之险来割据就不可能了。

犬牙交错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地理单元、社会文化都显然属于四川的汉中被划给陕西省。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说汉中“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形势最重”,孔璋曰:“汉中地形险固,四岳三途,皆不及也。”黄权曰:“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杨洪曰:“汉中,益州咽喉,若无汉中,是无蜀也。”
正因为汉中对于四川来说如此重要,自古以来,割据四川者,必占据汉中。但是,元朝设行省,偏偏把汉中划给陕西,自此而后,明、清、民国,乃至现在皆因袭之,以汉中入陕西,而不划给四川。汉中一旦划归四川,则四川形胜立即完备,便具备了割据的条件。

川陕地形图

大家来感受一下汉中对于四川和陕西的作用。综上所述,正是由于“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两条原则的共同使用,造就了今天中国省和省之间界线的模样。
甘肃省之所以有现在这个形状,说到底还是“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两手一起抓的缘故。
从地理区域来说,甘肃分成两大块,大致以省会兰州为界(严格来说是以兰州以西的一条山脉——乌鞘岭为界),西面为河西,东面为河东。其中河东地区又包括陇东(平凉、庆阳两市)、陇右(天水、陇南、陇西等市),以及兰州、白银地区。
甘肃建省,是元朝开始的,当时只包括河西地区。

元朝的甘肃行省

这是元朝的甘肃行省,大家看一看,如果除去亦集乃路和兀喇海路,形状和今天甘肃西部基本一样。之所以形状大略相似,显然是有自然因素在限制。河西地区就是著名的河西走廊,——其实甘肃省存在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中原至西域的咽喉要道,直到今天,兰新铁路、连霍高速、兰新高铁均从这里经过,可知其战略地位之重要。这条走廊长1000多公里,最窄处仅数公里,最宽处不过100多公里,西南为祁连山,东北为北山,两山相夹。甘肃省之所以有这种细长的形状,正是河西走廊这种细长的形状决定的。

明代没有甘肃省,甘肃并入陕西,暂且不提。到了清代,甘肃再次建省。
清代的甘肃省
这是清代早期的甘肃省,和元代的甘肃行省相比,将现在甘肃省东部,也就是河东地区包括进来了。但和现在的甘肃省样子还是有些区别的,这主要是因为:
当时新疆未建省,所以新疆东部一部分地区包括在甘肃省内。宁夏未建省,所以今天宁夏全境包括在甘肃省内。青海未建省,所以西宁地区包括在甘肃省内。如果除去这三部分,这甘肃省就和今天的甘肃省几乎一模一样了。
所以,1928年宁夏、青海建省后,宁夏、西宁分别被从甘肃划走,甘肃的形状就大体固定了下来(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省形状仍有反复,如1958年将固原等五县划归宁夏,70年代额济纳旗和阿拉善右旗从内蒙古划给甘肃,那时甘肃的形状就变得一点都不细长了。但到1979年,这两旗又被划归内蒙古,从此以后,甘肃形状就固定了下来)。
前面说了甘肃的形状是“山川形便”和“犬牙相错”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结果。具体来讲,甘肃中部之所以那么细长,就是“山川形便”造成的,这是依山势而走,故此形成这个模样。

但河东地区划入甘肃,不能不说是“犬牙交错”的一种手段,特别是平凉、庆阳地区,无论从地理还是习俗文化上,都和陕北相同,却是划给了甘肃。陇右地区(天水、陇南)虽然在地理上与关中相隔,但语言、习俗上明显和关中相同,而和兰州以及河西相异,也划给甘肃,这无疑也是一种“犬牙交错”的制衡手段。

(本文图片来自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本文文字整理自旅行头条公号,在此致谢)

《梦圆大地:袁隆平传》(增订本)
推荐理由:一本近距离了解袁隆平,触摸杂交水稻研究脉络,感受我国科技进步的科普读物
袁隆平先生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老有两大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本书以作者大量的一手采访资料、水稻种植史料和杂交水稻知识为铺垫,突出反映了袁老的超人魄力、求是作风、创新精神、哲理人生和高尚情操。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袁老的世界,体味理性的阳光和科学的韵律,感受袁老崇高的人格魅力和真性情。

《地图荣耀》

推荐理由一本书了解地图影响、改变世界的关键时刻

《地图荣耀》精选中外历史上地图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地图影响、改变世界的时刻的历史事件进行叙述,书中近60幅古今中外珍稀古地图、100余幅图片重现了古老地图背后的故事。通过两相对比,透过讲述与地图演变相关的传奇历史故事,客观展现同时期中外地图的发展状况、当时历史的本来面目,堪称一部古今中外地图发展简史。
书中所涉地图遍及天文、地理、海洋、航海、军事等领域,地图所跨年代从五六千年前延续至今天,这是一部以古今中外地图文化和历史地理为轴心的散文、随笔、研究笔记。作者以权威文献和考古资料为依托,将所闻所见、所学所思展现在对地图,尤其是古地图感兴趣的读者面前。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按图索骥,历数那些属于地图的荣耀。原来,“地图是有灵魂的。”

《地图生死劫:天命王权》

推荐理由以地图的经纬勾勒中国史,借历史的脉络再现地图史,以地图视角重写中国史

《地图生死劫:天命王权》从地图角度,以地图视角,以地图的产生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书写中国历代王朝的帝王将相群像来立体呈现从大禹建立夏朝,一直到清宣统帝逊位的中国史。通读该书,不仅能在回眸历史的轮回中全面了解中国地图饱经风霜的传承史,而且也能以地图的名义深刻感悟跌宕起伏、生机盎然的中国史。尤其通过地图一生一劫,王朝一兴一衰,让读者漫步书中,犹如置身鲜活的历史场景中,踏上一段奇幻的地图历史旅程。

《活在大运河:大运河如何影响老百姓的生活》

推荐理由触摸古代运河人的生活脉搏,感受当代运河人的生活方式,一本权威的大运河吃穿住行、游购娱学攻略

你了解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吗?你知道大运河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吗?《活在大运河》为你解疑释惑。这本书从大运河与服装、饮食、居住、交通、教育、农业、手工业、商业、文学艺术、民俗、宗教信仰和旅游等诸多领域,多视角叙述了大运河文化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全方位展示了大运河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

该书从衣食住行、士农工商、文旅信礼等方面将大运河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娓娓道来。你可以跟着作者自由穿梭在大运河的历史与现实中,触摸古代运河人的生活脉搏,感受当代运河人的生活方式;你可以跟着作者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吃穿住行、游购娱学,玩得痛快,活得精彩。

《运河王朝:从东周到明清》

推荐理由大运河是历代王朝的命脉。中国运河史,就是一部中国的王朝史。

中国运河史就是一部中华帝国史。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长度最长、沿用时间最久,发挥作用最突出的一条运河。如此宏伟壮阔的一项工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才智。大运河在维护和巩固中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展运河区域甚至全国的经济,推动中国南北以及中国和国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主要介绍从东周到清代,大运河是如何影响中华帝国运行的。

《地图:谁主沉浮?》

推荐理由通过讲述古地图在历史进程中的参与和见证,详尽地介绍了中国古地图的前世今生

我用地图踏遍万里河山,我要地图里中央之国是大明,我用地图大兴土木开盛世……想认识这些主角吗?想知道他们与地图的渊源吗?《地图:谁主沉浮?》为你讲述这舆图春秋!全书从史前传说的伏羲时期开始,到中华民国结束,采用章回体形式,每一章节精选一个王朝时代与地图相关的核心人物和重大事件,通过人物和事件构成的历史情景再现,从不同侧面阐述中国古地图的发展演变史。

《中国古都城地图》

推荐理由左图右史,速读大中国古都城址演变图,尽览五千年中华都城变迁史

本书通俗易懂地介绍了中国从三皇五帝到中华民国各历史时期主要政权的定都、迁都情况和历朝历代选择古都城的历史、地理原因,以及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境内建都情况,并配附历代都城简图、迁都情况简图、行政区划建都情况简图、古都城图等,普及古都城知识,张扬中国古都文化。使读者既能了解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建都情况,也可以了解中国版图上各个地方的古都历史。

《乾隆三部曲·乾隆十三年》《乾隆三部曲·马上朝廷》《乾隆三部曲·乾隆晚景》

推荐理由:深刻阐释乾隆朝政治演变之轨迹,勘破乾隆帝六十年执政心路历程,全面建构十八世纪中国开始现代化尝试之理论

乾隆帝欲“回复三代”,做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这是《乾隆十三年》这本书的重要内容。作者从后宫到朝廷,从财政到经济,从政治到战争,为大家重绘了乾隆皇帝的本来面目。

在《马上朝廷》这本书中,伴随文字狱的乾隆帝六次南巡之路,再现清廷“马上治国”的特征,向今人呈现了乾隆时代中国社会面面观。作者像讲故事一样,把乾隆朝中期的历史娓娓道来……

乾隆晚年成为乾隆朝统治最为失败、最令人诟病的一段,《乾隆晚景》这本书似是在为乾隆帝做一点辩护:他之所以失败,是因政事废弛?或因官吏贪腐?或因和珅一人作祟?还是因为缺乏眼光,以致失去了一个可能的机会(如在国际贸易上)……

其实,要想对当时客观形势做出交代已不容易,更难的是写出当事人的主观心态,既写出乾隆朝的历史,也写出乾隆帝的心路历程。这是高王凌先生《乾隆三部曲》对我们的最大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每日人文地图|甘肃省
甘肃为何那么狭长?
和孩子一起读城:扬州
1925中华民国甘肃省(包括今甘肃、青海及内蒙古西部)地图
「全国各省人文景区地图」甘肃篇
甘肃省卫星地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