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及背后逻辑

01
凯恩斯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

凯恩斯主义背后是怎样的逻辑?

其一,1920年~1929年,美国“黄金时代”。
1920年至1929年的十年间,美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以年均4.7%的速度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同样,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国家也经历了类似的经济繁荣。在工业方面,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工业生产蓬勃发展的时期。汽车工业、化学工业和电气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是汽车产业引人注目,亨利·福特的生产线技术推动了大规模汽车制造,使得汽车的普及程度显著提高。就业方面,美国的经济繁荣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失业率降至历史低点。农村地区的人口逐步向城市流动,开启了为期十年的快速城镇化进程。股票市场方面,美国经济繁荣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股市中。这一时期的美国股票市场经历了一段极度繁荣的时期,被称为“股市狂热”(Stock Market Boom)。股票价格飙升,投资者积极参与股票交易,期望从中获利。与此同时,消费文化蓬勃兴起,人们购买新家电、汽车和其他消费品,享受更加便利和舒适的生活。广告业也迅速发展,通过广告和营销手段刺激消费需求。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被称为“黄金时代”或“繁荣时代”,在这个时期,全球范围内的经济都出现了快速增与和繁荣。尽管20年代经济繁荣的景象令人印象深刻,但这一时期也为随后的经济衰退奠定了基础。
其二,1929年~1939年,美国“大萧条”。

1929年10月24日,被称为“黑色星期四”,当天纽约股市发生了大规模崩盘,导致股市崩溃和投资者丧失信心。这个事件标志着大萧条的开始。大萧条期间,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失业率飙升,生产力下降,国际贸易大幅减少。在美国,失业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银行倒闭,农民陷入贫困,许多家庭陷入困境。大萧条一直持续到1939年,当时全球的经济活动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战争期间,军事需求推动了经济复苏,促使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增长。


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辛勤工作的人们沦为乞丐。1933年,美国失业人数高达1300多万人,失业率达25%以上,部分城市失业率达50%以上。1929年到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从2036亿美元下降到了1415亿美元,降幅达30%。工商企业倒闭86500多家,工业生产下降55%。进出口贸易额锐减77%。全美企业的利润从100亿美元下降到10亿美元。大萧条不仅发生在美国,还蔓延到了全世界,尤其是英法,德日益等其他资本主义列强国家。成为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恐慌情绪笼罩全球经济体。

当美国因陷入经济危机而苦苦挣扎的时候,政府尝试过诸多经济策略,采取的措施,包括以下:

(1)新政(New Deal):由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总统领导的新政是一个旨在应对大萧条的广泛经济和社会计划。新政的核心是增加政府支出,刺激需求,创造就业机会和改善社会福利。它包括了一系列的法案和计划,例如建设工程项目、农田复兴计划、劳工保护法案、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
(2)金融改革:为了恢复金融体系的稳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成立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用于保护存款人的存款;通过1933年的银行法案实施银行业的改革和监管措施;以及采取措施限制金融机构的投机和风险行为。
(3)农业调整法案:为了应对农业部门的危机,政府通过农业调整法案(Agricultural Adjustment Act)来帮助农民。该法案通过减少农产品供应,提高农产品价格,鼓励农民减产以稳定农产品市场。
(4)劳工保护和工会权益:政府通过立法措施加强了劳工保护和工会权益。例如通过国家劳动关系法案(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Act),保护工人的组织自由和集体谈判权利,以及设立最低工资标准等。
(5)公共工程项目:政府通过实施大规模的公共工程项目,如建设公路、桥梁、水利设施等来创造就业机会。这些项目旨在提供工作岗位,并促进经济活动和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措施旨在刺激需求、恢复信心、创造就业和提高社会福利,帮助美国经济度过大萧条时期,但似乎没什么效果,之前的经济学提振美国经济的手段失灵了。

在当时看来,似乎之前的经济学理论框架和手段,根本无法解决美国的大萧条问题。


02
时代救世主·凯恩斯

其一,凯恩斯主义的提出。
英国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似乎找到了提振美国经济的答案。
凯恩斯认为传统经济学已经无法解释、应对美国经济大萧条。更无法解释为什么富裕的国家也会陷入经济衰退,强如美国这样的国家,财富每年梯增,生产的商品,提供的服务,一年强过一年。美国人民应该会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是现在这样大面积失业,中产沦为乞丐,人人破产的局面。
为了解释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凯恩斯对英国和美国经济做了十足的研究和调研。凯恩斯注意到1933年,美国的工业产量较
20年代末减少一半,问题并不在于资源的稀缺性,而在于这些资源如何配置,如何与人民的衣食住行方面基本需求配置的问题。虽然当时生产商品的工人、企业随处可见,但不知什么原因,需求端与供给端的联系被切断了
凯恩斯认为:当工厂、工人闲着无事,经济的体量低于其生产能力时。传统的经济学是无法成立的;相反,如果收入等于人们需求消费总量的时候。
比如,工人购买衣服,支付钱给工厂,工厂有了收入又有了生产需求,就会雇佣工人去工厂打工。工人去了工厂打工,就会有收入,整个社会的经济就运转起来了。但是,当工人消费能力下降时,工人购买衣服的需求降低,工厂的生产需求降低,工厂没有收入就不需要雇佣更多的工人,最终导致工人的收入降低,由此经济就进入了衰退。由此,凯恩斯重新对衰退、失业进行解释。凯恩斯认为:只储蓄不投资会在生产领域造成衰退,当人们崇尚储蓄而不是消费,商人也不敢投资时,一个国家的总体支出就会减少,经济便会停止增长。
其二,凯恩斯主义给美国的药方。
凯恩斯认为,如果人们不花钱,那政府就要花钱,政府代替人民进行消费,就可以阻止经济下滑。凯恩斯主义在应对大萧条期间的一些核心手段:

(1)财政政策:凯恩斯主张通过财政政策来刺激需求和推动经济增长。在大萧条期间,他提出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概念,主张政府增加支出以创造就业机会和提高消费水平。这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投资、扩大社会福利项目、减税等方式实现。

(2)货币政策: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有限,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时期。他主张通过降低利率和扩大货币供应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以促进经济增长。

(3)就业政策:凯恩斯强调就业是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他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insufficient aggregate demand)的理论,认为经济衰退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因此,他主张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增加总需求,促进就业增长。

(4)公共工程项目:凯恩斯主张通过实施大规模的公共工程项目来创造就业机会。这些项目可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建筑、道路和桥梁等领域的投资,以提高就业率和促进经济活动。

(5)赤字支出:为了刺激需求,凯恩斯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赤字支出来应对经济衰退。政府可以借债来进行投资和支出,从而提高总需求和经济活动。

凯恩斯主义的这些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在大萧条期间的经济政策。其中一些政策措施在罗斯福新政期间得到实施,试图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刺激需求和促进就业来应对经济衰退。不知道是因为凯恩斯主义的作用,还是因为1939年爆发了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需求端暴增,从凯恩斯之后,美国经济确实莫名其妙的好起来了。

凯恩斯理论具备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从凯恩斯之后,经济学分为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分支。其中,宏观经济学将一国的经济整体作为研究的对象。而微观经济学,则侧重于研究个体和企业。


03
凯恩斯主义及逻辑

凯恩斯主义,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是一套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面向一国经济的理论和框架。凯恩斯主义提供了一种对经济运行和政府干预的新视角,并对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建议。凯恩斯认为,改变一国经济走向的方法有两个:其一,政府代替消费者,进行投资消费,增加需求端。其二,采用一定程度的货币政策,通过改变货币总量或借贷利率的政策,其中,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政府可以不停的印钞票,让钱贬值等。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逻辑,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总需求决定经济增长:凯恩斯认为经济活动的主导是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他强调总需求的变化对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2)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主张,在某些情况下,经济可能遭遇“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即总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和最大产出。这种情况下,市场机制无法自动调整经济,需要政府采取干预措施来刺激需求。
(3)政府干预的重要性:凯恩斯主义认为,在经济衰退和失业高企时,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主动干预经济,以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他强调政府应该扮演积极的角色,通过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利率、减税等手段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经济复苏。
(4)短期调整优先于长期平衡:凯恩斯主义关注短期经济波动,强调在短期内通过政府干预来应对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他认为长期经济平衡可以通过短期调整来实现。
(5)失业和工资刚性:凯恩斯主张失业是经济中常见的问题,并认为工资刚性是造成失业的重要原因。他提出了“工资-价格螺旋”(wage-price spiral)的理论,认为工资上涨会导致价格上涨,进而引发工人要求更高工资,形成恶性循环。
综合来说,凯恩斯主义的逻辑是,通过政府干预来调整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解决短期的经济问题。它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上,以实现稳定增长和社会福利的目标。
凯恩斯主义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存在,并在许多国家的经济政策制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美国1929年~1939年美国大萧条之后,凯恩斯主义被全球范围内的各国政府奉为瑰宝。1946年,美国通过一项新法案令,新法案指出:政府有责任保证一国的经济增长。并创造足够多的就业岗位。上世纪60年代,肯尼迪总统,采用了更激进的凯恩斯主义政策,肯尼迪认为:只要人们愿意花钱,那些失业的人就能重新找到工作,美国经济就可以变得强大。因此肯尼迪政府制定了庞大的减税计划。此后,肯尼迪和约翰逊,严格执行了凯恩斯的财政政策,看起来效果也非常不错,此后美国经济不断发展,失业率也减少了。
凯恩斯主义,也因此被后世认为是宏观经济学的开始。由于提出了凯恩斯主义,凯恩斯本人也成为宏观经济学之父和奠基人。

04
凯恩斯主义的弊端

直到上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才失去了光环。许多经济学家开始质疑,真的是凯恩斯主义政策带来的良好的经济表现吗?或许是政府过多的支出,导致了高通胀,从而导致了经济不稳定,然后频繁引发了经济危机?
随后,展开了全球范围内的批判凯恩斯主义,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经济学家,我们后面再说。

以下是凯恩斯主义的一些主要弊端:
(1)政府债务和赤字风险:凯恩斯主义倡导在经济衰退时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需求,这通常需要政府进行借债。然而,高额的政府债务和赤字可能带来财政风险,如利息负担加重、通胀压力增加等,影响经济的长期可持续性。
(2)依赖于政府决策: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积极的角色,但政府的决策和干预可能受到政治和官僚机构的影响,导致决策制定的不确定性和滥用的风险。
(3)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凯恩斯主义强调通过增加总需求来刺激经济增长,但这种做法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够有效。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来扩大需求,可能会导致资源流向政府选择的领域,而非市场自由决定的高效领域。
(4)通货膨胀风险:凯恩斯主义强调通过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通常包括降低利率和扩大货币供应。然而,过度的货币供应可能引发通货膨胀风险,导致物价上涨和购买力下降。
(5)忽视供给面问题:凯恩斯主义在解释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时,主要关注总需求不足,而较少关注供给面的问题。这可能导致忽视结构性失业和生产率增长等供给面因素对经济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凯恩斯主义虽然有弊端,并不意味着,后世的经济学家完全否定其理论和政策观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爱或不爱,凯恩斯都在那里
大银行和投资公司利用凯恩斯主义赚得盆满钵满。
凯恩斯主义的破产——读亨利·刘易斯《凯恩斯错在那里》(下)
哈耶克:《老虎的尾巴》
聊聊经济学的故事36-干预是为了活着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