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里的一句俗语,警醒世人,话浅理不浅,语俗智不俗

俗语,话浅理不浅,语俗智不俗。它形成于民间,喜闻乐见;它出自于经典,智慧非凡。千百年来,其中诸多的生活经验,人生教训沉淀其中,足以令我们受益匪浅。

今天与大家分享一句,出自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道德经》中第六十四章里的一句名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间用久了,也就成了一句锻炼心智的智慧俗语。

且说这句俗语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起始,最后才能有个终结。如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万卷书需一本一本的读,万里路要一步一步的走,这样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最终完成目标。这样才不至于空谈理论,而是付诸于切实的行动。

例如:《西游记》里的唐僧,为了到西天大雷音寺取得真经,开始从大唐长安出发,可以说一步一灾,一步一难,既有奢华拮据,也有美艳狰狞;既有寒天酷暑,亦有落叶红花,可是这些对于唐僧来说,是无论如何也阻止不了他西行取经的坚定信念。

有了这种坚定的信念,有了这种执着的精神,才使得唐僧在路上一次次遇到,能助力他成功的人。这里不仅有悟空、八戒、沙僧这样的同行人,还有各路的佛道神仙。最终唐僧不但完成了既定的目标,还荣获了旃zhān檀功德佛的尊号。

唐僧的成功,就是行动、行动、再行动。所以他的结果是完美的、荣耀的。

宋代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里记述这样一个故事,大诗人李白,幼年时觉得读书枯燥无味,于是丢下书,逃学出去玩。 当他看见一位老妈妈手里拿着一根粗大的铁棒,神情专注的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着,出于好奇,李白问道:“请问您在干嘛?”

老妇人回答:“我在磨针。”

李白脱口又问道:'这么粗大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老妈妈才抬起头说:'是的,铁棒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呀!'

李白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于是他重新回到书房,翻开原来读不懂的书,继续读起来。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虽然这件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是只要有恒心,天天坚持去做,什么事也能做成的。

结语

综上所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智慧俗语的意义就在于,它能锻炼一个人的心智,一个人立志做事,必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也就是从眼前实际事实做起,然后日积月累,既不能好高骛远,又不能夸夸其谈,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值得收藏故事】铁棒磨针
铁棒磨成针
持之以恒的力量
成语典故‖李白·铁杵成针 极限片
睡前小故事丨铁棒磨成针
李白小时候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