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字探微(118):土龙刍狗——释“刍”(芻)

本文约3000字,阅读约需要6分钟


朱英贵

一、“刍”(芻)字小引

成语“土龙刍狗”的含义是指用泥土捏的龙和用草秆编扎的狗,借以比喻名不副实。语见《三国志·蜀书·杜微传》:“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有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两句话的意思大致为:如果天地不仁(整个生命系统不觉悟),那么就会把万物视为刍狗(无生命之物);如果圣人不仁(个体生命系统不觉悟),那么就会把百姓视为刍狗(无生命之物)。

所谓“刍狗”就是用草秆编织困扎的狗,它用于祭祀活动,由于是用草编的,祭祀结束之后也就废弃了,所以“刍狗”也就包含着低贱的意思。

由此可知,“刍”(芻)的意思是跟野草相关联的。这一篇就来谈谈“刍狗”的“刍”(芻)字。

二、“刍”(芻)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让我们先来看“芻”字的甲骨文字形:

“芻”字的甲骨文字形

从上图可以看出,“芻”字的甲骨文字形由表示侧面手形的“又”和两棵“屮”或者“木”构成。结合“折”字的构字理据(如下图)可知,这只手不是去栽植草木,而是表示以手获取草木的意思。

 “折”字的甲骨文字形

对比上图“折”字的甲骨文字形表示用斧头砍断草木,那么可知“芻”字的甲骨文字形就应当是表示用手获取草木的意思。

《说文解字》卷一艸部:“芻,刈艸也。象包束艸之形。”

许慎的解释“刈艸也”是正确的,因为甲骨卜辞中就有这样的意思:

“……贞,于敦大芻”(前4·35·1)

其中的“芻”就是割取之义。

而许慎接着说“象包束艸之形”,这一句对“芻”字构字理据的解释则与其字义不甚吻合。另据罗振玉之说:“从又持断草是芻也。”(《增订殷墟书契考释》第36页)可知以手“刈艸”或者获取草木当为其构字理据。

至于以手“刈艸”或者获取草木的目的是什么,从“芻”字留存的字义来看,估计应当是用草来喂养牲畜,因为古籍中常将“芻”、“豢”并提,可知,用粮食喂养家畜为“豢”,用草料饲养牲口为“芻”。下面来看“芻”字的形体演变:

“芻”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芻”字的甲骨文形体既如上述,它的金文字形虽然略有风格上的差异,然其构字理据还是一脉相承的。

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芻”字的形体发生了较大的讹变,将表示侧面手形的“又”的几根手指分别环绕于两个“屮”的四周,使之变成了有两个相同形体构成的上下机构的合体字了。

说文小篆的“芻”字是由秦国大篆演变而来的,只是进一步线条化与规范化了,如果用现代汉字的偏旁来解释,便形成了由两个包字框(勹)的构件构成的同体会意字了。

“芻”字的小篆字形再经过隶变与楷化之后,于是才有了隶书与楷书的“芻”字,这样一来,就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初文的构字理据。

至于简化汉字的“刍”,则完全是选用没有理据可言的笔画来构成新字,“芻”字的字源理据已经荡然无存了,莫非下图就是简化字“刍”的简化依据?实在不可理喻。

三、“刍”(芻)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芻”字的造字本义就是收割草木植物。例如:“禁刍牧采樵,不入田。”(《左传·昭公六年》)再如:“夫越王勾践虽东僻,亦得系于天皇之位,无罪,而王恒使其刍茎秩马,比于奴虏。”(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又如:“观等军入拾寅境,刍其秋稼。”(《北史·吐谷浑传》)

由此可以产生如下几方面的引申义:

其一,可以有喂牲口的饲草的名词含义。例如:“今有受人之牛马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孟子·公孙丑下》)再如:“渴饮一斗水,饥食一束刍。”(唐·韩愈《驽骥》诗)又如:“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器械;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助之。”(《资治通鉴·李愬雪夜入蔡州》)

其二,可以表示以草喂牲口的动词意思。例如:“祀五帝,则系于牢,刍之三月。”(《周礼·地官·充人》)郑玄注:“养牛羊曰刍。”再如:“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螂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庄子·齐物论》)

其三,可以指吃草的牲口。例如:“故义理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孟子·告子上》)朱熹集注:“草食曰刍,牛羊是也;谷食曰豢,犬豕是也。”再如:“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史记·货殖列传序》)又如:“而既饱之余,刍豢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宋·苏轼《答毕仲举》)

其四,可以指代草秆,草把。例如:“及迎牲,君执纼,卿大夫从士执刍。”(《礼记·祭统》)郑玄注:“刍,谓槁也,杀牲时用荐之。”再如:“吓鹰刍戴笠,驱犊篠充鞭。”(唐·李咸用《和吴处士题村叟壁》)又如:“乃夜发兵二百,人持一帜,负一束刍,距州西南三十里,列成燃刍。”(明·冯梦龙《智囊补·兵智·槁人》)

其五,可以表示卑微,浅陋。例如:“先朝尝以刍辈之中,粗有学解,故渐蒙驱策,出入两宫。”(《宋书·恩幸传·徐爰》)再如:“陛下不废刍言,则端士贤者必当自效。”(《旧唐书·李绛传》)今常用以谦称自己的言论,诸如:刍语(谦辞/指草野鄙陋者的议论),刍言(谦辞/草野之人的言论,后用以比喻浅陋的言论),刍议(谦辞/浅陋的议论),刍论(谦辞/浅陋的议论)……

根据上面对“刍”(芻)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刍”(芻)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四、含有“刍”(芻)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刍”(芻)字的成语不多,“刍”(芻)字在相关成语中大致保留有三种含义:

其一,用的是割草的本义代指割草的人,例如:

刍荛之见——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源自《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刍荛之言——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割草打柴人的话。指普遍百姓的浅陋言辞。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源自《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询于刍荛——询:问;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借指地位低微的人。指向普通老百姓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语见《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其二,用的是柴草、饲草的引申义,例如:

反裘负刍——反裘:反穿皮衣;负:背;刍:柴草。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语见《晏子春秋·杂上》:“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

白饭青刍——白饭供客,青草喂马。比喻主人招待周到。源自唐·杜甫《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诗》:“为君酤酒满眼酤,与奴白饭马青刍。”宋·辛弃疾《行香子》词:“白饭青刍。赤脚长须。客来时、酒尽重沽。”

飞刍挽粒——指迅速运送粮草。语见《南齐书·徐孝嗣沈文季传论》:“金城布险,峻垒绵疆,飞刍挽粒,事难支继。”又作“飞刍挽粟”。

飞刍挽粮——指迅速运送粮草。语见《明史·伍文定传》:“而文定决意进兵,一无顾惜。飞刍挽粮,縻数十万。”又作“飞刍挽粟”。

飞刍挽粟——飞:形容极快;刍:饲料;挽:拉车或船;粟:小米,泛指粮食。指迅速运送粮草。语见《汉书·主父偃传》:“又使天下飞刍挽粟。”又作“飞刍挽粮”、“飞刍挽粒”。

飞刍转饷——指迅速运送粮草。语见明·王世贞《与高大夫游盘山歌》:“建牙吹角浩无际,飞刍转饷遥相望。”

飞米转刍——指迅速运送粮草。语见《新唐书·西域传上·高昌》:“今高昌诛灭,威动四夷,然自王师始征,河西供役,飞米转刍,十室九匮,五年未可复。”又作“飞刍挽粟”。

其三,用的是草杆、草把的引申义,例如:

土龙刍狗——用泥土捏的龙,用草秆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语见《三国志·蜀书·杜微传》:“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召字异字字义字形
汉字探源之“又”
教孩识字
字形与字义相结合的一副对联
汉字的形体演变和字义变化:曲
《盆》字义,《盆》字的字形演变,说文解字《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