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古典诗词常见典故和意象(下)
51、鸡口牛后 《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52、岁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这称。
    53、花中四君子 梅竹兰菊花称为“花中四君子”。
    54、泰斗“泰山北斗”的简称。典出《新唐书·韩愈传》,比喻杰出的可为榜样的人物。
    55、人杰 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56、仁人 典出《论语·卫灵公》喻指有博爱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57、传人 典出《荀子·非相》,原指道德学问能传于后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师长精神或技艺的人。
    58、玉成 典出《西铬》(西晋张载),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59、口碑 典出《五灯会元》,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
    60、璧还 敬词,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
    61、方家 典出《庄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62、等身 典出《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敬辞,比喻著作多,堆起来等于该人的身高。
    63、西席 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
    64、心许 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
    65、三味 典出《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古代祭祀时用的肉汁)、史为折俎(zhé zǔ)、子为醯醢(xī hǎi)。是为书三味。”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义)。
    66、洗耳 典出《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汉蔡邕),传说上古时代的尧,想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是个以不问政治为'清高'的人,不但拒绝了尧的请求,而且连夜逃进箕山,隐居不出。当时尧还以为许由谦虚,更加敬重,便又派人去请他,说:'如果坚不接受帝位,则希望能出来当个'九州长'。不料许由听了这个消息,更加厌恶,立刻跑到山下的颖水边去,掬水洗耳。原指厌听世事,今比喻聆听、恭听。
    67、斧正 典出《庄子·徐无鬼》,指请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政”
68、抱璞 典出《韩非子·和氏》春秋时, 楚人卞和献璞玉于厉王 ,玉工说:'石也。' 厉王以和为诳,断其左足。武王时复献之,又以为石,断其右足。文王即位,卞和抱璞哭泣于楚山之下,泪尽继之以血。文王乃使玉工剖其璞,得美玉。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
69、染指 典出《左传·宣公四年》郑灵公请大臣们吃甲鱼,故意不给子公吃,子公很生气,就伸出手指蘸了点汤,尝尝味道走了。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
    70、射影 典出《苦热行》(南朝宋鲍照诗)“含沙射流影,吹蛊病行晖。”比喻说此喻彼,别有用心。
    71、掣肘 典出《吕氏春秋·具备》两名书记官在作记录时,他们的主人宓子贱不断地拉扯摇晃他们的手臂,结果写不好字,主人反倒大发其火,把他们打发走了。宓子贱的用意在于提醒鲁君不要听信那些背后说坏话的人,过多地干预自己的工作,免得自己的积极性和正确主张不能得到发挥和实现。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72、青鸟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73、雷同 典出《礼记·曲礼上》雷一发声,万物同时响应。相同的意思,或人云亦云。
    74、涂鸦 典出《尧山堂外纪》(明代,蒋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75、城府 典出《宋史·傅尧俞传》,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
    76、借光 典出《战国策·秦策》战国时秦国将军甘茂曾对齐国使者苏代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条江边住着不少人家,每晚,姑娘们都凑到一起做针线活儿。其中有一位姑娘家境贫寒,买不起灯烛,其余的姑娘嫌弃她,说她爱占小便宜,拒绝她来。这位姑娘说:我虽然买不起灯烛,但是我每晚都比别人先来,把屋子打扫干净,把坐席铺设整齐,让大家一来就能舒适地做活,这对你们多少也有些方便。你们的灯反正是要点的,借给我一点光又有什么损失呢?姑娘们觉得她的话有道理,便把她留下了。向别人询问或请人给自己方便时的套话。
    77、物色 典出《后汉书·严光传》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本指形貌,后指按照一定标准去访求人才。
    78、不才 典出《庄子·山木篇》,自谦没有才能。
    79、方寸 典出《三国志·蜀志》,徐庶母亲被曹操抓去,徐指着胸口对刘备说:方寸乱矣!指人的心。
    80、捉刀 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曹操叫崔季珪代替自己接见匈奴来使,自己持刀站立床头。比喻代人写文章。
    81、下榻 典出《后汉书·徐稚传》后汉陈蕃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之。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后蕃为豫章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徐穉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
    82、润色 典出《论语·宪问》,比喻对文稿细加修饰。
    83、春秋 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84、梨园 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85、抱柱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86、斑马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的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7、问鼎 春秋时,楚望而却步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晋书·王敦传》:“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今常以喻谋求夺得。例: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冠军的机会。
    88、辞第 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89、请缨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90、钓鳌 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91、三尺 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汉书·杜周传》:“三尺安出哉?”
    92、还珠 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93、金鸡 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后便以“金鸡”借指大赦令。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94、烂柯 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也指岁月流逝,人事变迁。荒诞不可信。借指下棋。
    95、青眼 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杜甫《短歌行》:“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96、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妙。明唐寅《世情歌》:“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97、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qú,劳苦)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 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98、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唐人李群玉《自沣浦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其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王问》。
    99、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又青狗,天狗,古代以为不祥之物。
    100、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启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101、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或《晋书·张翰传》)。“(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菰(gū)菜羹:菰菜、莼(chún)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例如,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
    102、双鲤 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103、庄周梦蝶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104、采薇 借指陷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孟郊《感怀》(之五):“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05、碧血 化碧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顾炎武《赠朱监纪四辅》:“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七日围。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语出《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也用“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朱敦儒《木兰花慢》:“化碧海西头,剑履问谁收。”
106、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典出《晋书·郤诜shēn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唐人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107.怀橘
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如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奉祠养亲》:“下马入门怀橘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108红叶
传情之物。范摅《云溪友议》载:相传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109黄叶
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是凋零或美人迟暮之意。如王勃《山中》:“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刘长卿《酬李穆见寄》:“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温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110.芳草
“芳草”意象的运用,远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屈原所作《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意象之一便是香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以香草自喻,抒发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蕴含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唐宋两代是诗词高度繁荣的时期,而“芳草”意象的内蕴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最为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离情别绪思亲念旧之情。如孟浩然《留别王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苏轼《蝶恋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晏殊《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古典诗词中常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喻离别的愁绪春草茂盛春光撩人,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故也表达对远方征人的思念草精草荣,也有惜时,叹人生普短之意。
111.咏絮
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刘义、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另见《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东晋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其叔父要求比拟白雪,谢郎谓空中撒盐,而她答以柳絮因风起,深得谢安赏识。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指才华非凡。如《红楼梦》(第五回):“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咏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才华。
112燕子
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寓情之丰,非其他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如欧阳修《采桑子》: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韦应物《长安遇冯著》:“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如《诗经·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殊《蝶恋花》:“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国破家亡的感慨和悲愤。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张:炎《高阳台》:“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如郭绍兰《寄夫》:“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与薄情夫。”冯延巳《鹊踏枝》:“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张可久《塞鸿;秋·春情》:“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
113鹧鸪
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迹退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114沙鸥
沙鸥,是诗人们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陆游《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同样含有飘零之意。
115乌鸦
乌鸦因形象不美,叫声难听,常用以描写荒凉之景,表凄清之情也指小人、俗客、太。如李白《乌夜啼》:“黄云城边乌欲,归飞碰哑枝上啼。“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严维《丹阳送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116.哀猿
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淀下来,内涵是哀愁凄国。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如杜甫《九日)》:“殊方目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王昌龄《卢溪别人》:“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刘禹锡《竹枝词》:“巫峡苍苍烟雨时,清啼在最高枝。”孟浩然《登万岁楼》:“天寒雁度堪垂泪,月落猿啼欲断肠
117.黄莺
黄莺善于唱,是春天的象征。如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
118.夕阳
夕阳照,能引起无穷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天人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感慨万千。诗人笔下的夕阳(包括斜阳、残阳等)多给人以失落凄凉、漂泊沧桑之感。如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古人常用“夕阳”发思古之幽情。《三国演义》开篇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李白《忆秦娥》词末“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都以“夕阳”怀古,充满历史沧桑感。
古人还常用“夕阳”写男女相思。如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范仲淹《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纳兰性德《点绛唇》“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都是借助“夕阳”来渲染男女朝思暮想而不得相见的伤感情思。
119.白云
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歌中常表现的情感。如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诗人卧看行云,倦极而眠,借白云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刘长卿《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
白云往往同隐者联系在一起。南朝时,陶弘景隐居在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岭上多白云。”从此白云与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自云自由不羁,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如李自《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白云寄托着诗人对刘十六归隐生活的羡慕。
120.细雨、烟雾
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细雨绵绵,愁也弥漫。“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归家不得,或者漂泊他乡,不知家在何处,渐渐升起的烟雾使人生出诸多愁绪。
121.经纶
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和编丝成绳,统称经纶。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①《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孔颖达 疏:'经谓经纬,纶谓纲纶,言君子法此屯象有为之时,以经纶天下,约束於物。'②《礼记·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③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 魏武 经纶霸业,南面受朝。'④清 方苞 《读》:'世变虽殊,其经纶天下之大体,卒不可易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诗歌鉴赏】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这些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高考必背!
古诗歌鉴赏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动物
了解常见意象突破诗词壁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