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端午节诗词集锦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 !下面是整理的端午节相关的诗词,按照作者出生顺序先后进行排列。

NO.1 《江上吟》

《江上吟》

唐 李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解析】李白这首《江上吟》虽然没有直接写端午龙舟竞舟,却是江上泛舟,实际上是李白像前辈屈原的致敬之作,一句“屈平辞赋悬日月”可窥探作者对屈原的尊敬!“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作者唾弃功名富贵的背后是对“世途迫隘”的无奈与叹息!

NO.2 《祠南夕望》

《祠南夕望》

唐 杜甫

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

兴来犹杖屦,目断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

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解析】杜甫老先生这首《祠南夕望》写的有些缥缈、悲壮呢!全诗的大意为:百丈竹索牵引着江边的风景,孤舟在斜阳里泛着淡淡的颜色。杖屡登岸,犹如昨日,而目断湘祠,飘飘渺渺就好像隔着云纱。回想花竹幽冥,更加觉得凄凉,暮色中的花也是那样迷茫。迁客旅人莫不经过这个清绝之地,都让人感叹不已。果然是我们多愁善感的“诗圣”风格!诗人运用想象、用典等写作手法,对屈原进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无法报效国家的无奈。

NO.3《端午》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解析】这首诗言近意远,虽然言简意深,但很有力量。爱国诗人屈原尽管被后人百般歌颂,但屈原式的悲剧在历史上也屡见不鲜,如此的冤屈怎么能够简简单单就洗刷干净呢?

NO.4《五月五日》

《五月五日》

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解析】这首诗的大意为:屈原已沉江自杀,楚人为他的不被容纳而悲哀。哪里能制止谗言,只不过试图驱赶蛟龙罢了。没有消除屈原生前的撼恨,反而追寻他死后的遗踪。只留下碧绿的沅湘水,倒映着山峰的影子。

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立志要做个圣明君王的贤臣,然而他却没有遇到圣君。梅公虽然在位途上极不得意,而在诗坛上却享有盛名,他怀着无限的悲愤、苦闷、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写出了《五月五日》,借屈原以抒发他的“不遇”情怀。

NO.5《浣溪沙·端午》

《浣溪沙·端午》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解析】苏轼的这首《浣溪沙·端午》是苏轼为自己的侍妾朝云所作的一篇词,描写了端午习俗的。词的大意为: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全词是篇民俗诗,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

NO.6《和端午》

《和端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解析】张耒的这篇《和端午》凄清悲切、情意深沉,基调和唐朝诗人文秀的《端午》比较像。这首诗的意思是:龙舟竞赛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国破身死后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忠魂一去讵能还”,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透着一股“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

NO.7《乙卯重五诗》

《乙卯重五诗》

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解析】要理解这首诗,必须了解此时诗人的背景,这时的陆游已经是71岁高龄的闲居老翁,“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诗人,今天终于暂时放下了满腹的忧愤,融入了节日的欢快气氛之中。瞧,他先吃了两角的粽子,再在高冠上插着艾枝。然后又按照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忙完这些事情,含着微笑喝起酒来了。晚年的陆游,果真很具有“自我保健”的意识呢!

NO.8《端午即事》

《端午即事》

宋 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解析】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比较特殊:文天祥德祐二年(1276)出使元军被扣,在镇江逃脱后,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谣言所诬陷,为了表明心志,他愤然写下了这首《端午即事》。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你赠与了我一枝艾草。故去的人已看不见,新结交的朋友又在万里之外。往日一心只想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只是三湘被辽海阻隔太过遥远。在诗中端午节欢愉的背后暗含着作者的一丝无奈,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壮志。

NO.9《小重山·端午》

《小重山·端午》

元 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解析】作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淡忘了端午节浓厚的历史内涵,表达了作者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之情。

NO.10 《已酉端午》

《已酉端午》

元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解析】这首诗的意思是:端午突遇风雨天气昏沉阴暗,汨罗江上无人凭吊逝去的屈原。盛开如火的石榴花好像也在笑话我,陶渊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整首诗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哀伤,也同时抒发虽不被赏识但仍旧洒脱的豁达精神,表达诗人对隐士人格和精神的向往。

NO.11《午日观竞渡》

《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解析】这首七言律诗从端午节期间戏水、赛龙舟的风俗开始写起,触景生情,表明了对屈原的思念,对异乡的端午风俗的赞同,在闲暇的日子里总会有一丝丝闲愁。大意是:在端午节这天,围在岸上的人们,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震纪空中翻飞,敲响的锣鼓喧闹,清清的水流。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哪觉得其中的忧愁。

NO.12 《过汨罗江感怀》

《过汨罗江感怀》

现代 郭沫若

屈子行吟处,今余跨马过。

晨曦耀江渚,朝气涤胸科。

揽辔忧天下,投鞭问汨罗。

楚犹有三户,怀石理在那?

【解析】屈原作为华夏神舟大地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诗人,以其家国情怀和赤子之心,被后世永远铭记。1926年夏,郭沫若投笔从戎,北伐途中,宿汨罗山屈原墓间,夜不能寐,赋诗以抒怀。这首诗的意思是:我今天骑马经过当年屈原行吟的地方,早上的阳光照耀在江边,内心充满活力。拉住缰绳,怀着对天下事的忧虑,将马鞭投入汨罗江中,像是在问屈原,楚虽三户尚能亡秦,你为什么要投江呢? “揽辔忧天下, 投鞭问汨罗。楚犹有三户, 怀石理在那?”表达了郭沫若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浓浓感怀之情。

NO.13 《屈原》

《屈原》

现代 毛泽东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顷涛。

【解析】艾萧,即艾蒿,臭草,出自《离骚》,这里比喻奸佞小人。椒兰,即申椒和兰草,皆为芳香植物,出自《离骚》,这里比喻贤德之士。这首诗说屈原当年创作的《离骚》这首长诗,其思想内涵就像杀人的刀那样锐利,可惜小人当道,正直清廉的人太少了,他(屈原)不愿生活在这个黑暗的世界里,就投江自尽了。毛泽东在此诗中高度赞扬屈原的爱国精神,把屈原的才华、当时的世情、以及屈原在悲愤、绝望中的心境精炼和巧妙地作了艺术再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棕香〇夏之风” 洛阳诗词学会端午诗词楹联赛
「端午诗词大会」盛时尤唱难时歌
【木东诗社】2019年第154期/总第559期 端午节专辑
诗人节专刊‖千年端午,诗意葱茏(二)
辛丑“端午诗会”绝句选评
【东疆诗刊】2022第53期 (总第524期)2022年端午节诗词专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