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丧葬文化:春秋战国(6)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与商周时期相比,春秋战国的墓葬形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显著特点是高大封丘和大规模墓上建筑的兴起。本期文章我们来看一看春秋战国之际墓葬形制有哪些变化。

坟丘和“陵”的兴起

根据目前已知的资料,春秋以前我国除东南地区外,一般都是采取“墓而不坟”的埋葬形式。等至春秋时期,东南地区流行的封土为坟的埋葬形式已深深影响到中原广大地区,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采用。

乡间坟墓

对此,古代文献有十分明确的记载,如《礼记·檀弓上》载,孔子在葬其父母以后说:“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

从此可以看出,这种墓上封积泥土、隆而为丘的坟墓形式自春秋时期开始在各地流行起来了。

小编认为,坟丘墓的兴起与当时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战火四起的充满社会变革的时代,传统的墓而不坟埋葬形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为传统的葬制是将墓建在地下,即使墓室宏大,随葬品丰厚,人们还是很难了解死者生前的身份地位,当然也就无法达到封建统治者企图以此确立封建等级制的政治目的。

而坟丘墓的出现却弥补了这一缺陷,它通过“高大若山”、“树之若林”的形式向世上的人们一览无遗地展示了死者的身份和地位,坟丘墓也就满足了成为社会等级标志的前提。

战国错金银马首形铜辕饰

除此之外,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百姓四方流徙,人们为了便于寻觅亲人的葬埋之处,自然而然地采用了易于记认识别的“封土为坟”葬制。

唐代孔颖达认为“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今既东西南北,不但在乡若久乃归还不知葬之处所,故云不可以不作封坟记识其处”。

坟丘墓很好地满足了统治阶级和农民的需求。

战国时期,坟丘墓的流行更为普遍了。北方的燕、齐等国,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等都普遍采用了这一幕葬形式。

如河北易县燕下都故城附近的墓地,有20多座方锥形大墓,高大威严。

随着坟丘墓的普及和发展,墓的名称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春秋以前的史料都称墓葬为“墓”,指的只是置尸所在,并非就是后人观念中的掩埋着尸体的“一抔黄土”。

从宋人所编的《汗简》一书中,我们可见“墓”字的初文构形,像以手持尸弃诸草莽之形,其造字意义与《孟子·滕文公上》“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的说法颇相致。

到战国时期,由于墓葬普遍具有高起的土筑坟堆的缘故,故此人们将其通称为“坟墓”、“丘墓”或“冢墓"。

虢国墓葬 玉器

“坟”原是指高土堆,后随着坟丘墓的兴起,人们开始将“墓”上面高出地面的那堆封土也称作“坟”,小编猜想,这缘于形似之故。

但实际上春秋战国之际“坟墓”两字尚有严格的区别,故《礼记·檀弓上》有“古也墓而不坟”之句。

“坟”在时人眼里,仅仅是指“墓”上面高出地表的那堆封土:而地下埋葬尸体的那部分只能叫“墓”,而不能称“坟”。

战国以后,墓而有坟成为定制,于是人们就将它们混为一谈了。

“丘墓”、“冢墓”的出现也与“坟墓”相类似。、

“丘”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均像地面上并立的两个小土峰。

《说文》曰:“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

“冢”字原是指高起的山顶,如《诗·小雅·十月》:“山冢卒崩”;《毛传》:“山顶曰冢”。 

水晶镯 战国

《周礼·春官·冢人》郑玄注:“冢,封土为丘垅,象冢而为之。”因坟墓形似“丘”、“冢”,所以人们将其通称为“丘墓”、“冢墓”。

《战国策·东周策》:“薛公故主,轻忘其薛,不顾其先君之丘墓。”

《吕氏春秋·怀宠》:“至于国邑之郊,不虐五谷,不掘坟墓。”

《史记.日单列传》:“单又纵反间日:吾懼燕人掘吾城外家嘉,修先人,可为寒心。”

君王的坟墓称“陵”,是从战国中期开始的。

如《国语·齐语》日:“陵为之终。”注曰:“以为葬地。”

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五《陵》中记述道:“古王者之葬,称墓而已.....及春秋以降,乃有称丘者:楚昭王墓谓之昭丘,赵武灵王墓谓之灵丘,而吴王阖闾之墓亦名虎丘,盖必其因山而高大者,故二三君之外无闻焉。《史记·赵世家》:肃侯十五年起寿陵;《秦本纪》: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寿陵。始有称陵者。至汉则无帝不称陵矣。”

据顾炎武的考证可以知道,君王坟墓称“陵”",是从战国中期的赵肃侯、秦惠王等人开始的。其意在言其高大雄伟,如《说文·阜部》中描述的那样:“陵,大阜也。

战国透雕龙凤纹玉佩

坟丘墓的等级

坟丘墓作为封建等级制的标志,其使用有严格的规定,身份越高,坟丘越大;反之,身份越高,坟丘越小。

《周礼·春官·冢人》云:“以爵等为丘封之度,与其树数。”

《吕氏春秋·节丧》曰:“审棺椁之厚薄,营丘垄之大小,高卑薄厚之度,贵贱之等级。”

《墨子·节葬》曰:“王公大人有丧者,曰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绣必繁,丘陇必巨。”

《礼记·月令》:“饬丧纪,辨衣裳,审棺椁之薄厚,营丘垅之大小、高卑、厚薄之度,贵贱之等级。”

黄金神兽环首 齐国

那么,坟丘墓的规格制度具体有何规定呢?《白虎通德论·崩薨篇》告诉了我们答案:“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坟、墓、冢、陵”分别埋葬什么人?有何不同?
南渝先生:选择风水宝地 阴宅
中国传统墓葬制度的等级划分
墓葬的起源以及土丘坟的形成和发展
坟和墓有什么区别?
彝族向天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