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丧葬文化:夏商西周(2)

前排警告:今天的主题是墓葬文化哦,读者们阅读之前三思哦。

墓葬文化发展,葬法自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上一期最后小编提到的藏具就是土葬时要用到的。

龙纹玉玦 梁代村芮国26号墓

原始社会的葬法较多,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主要有土葬、火葬、天葬(鸟葬)、水葬、野葬(荒葬)、瓮棺葬、衣冠葬等,小编稍微介绍一下几种葬法:

土葬

土葬可以说在古时最为流行,即将尸体用藏具装殓然后埋入地下。

《吕氏春秋·孟冬纪》记载:“孝子之重其亲也,慈亲之爱其子也,病于肌骨,性也。所重所爱,死而弃之沟壑,人之情不忍为也,故有葬死之义。葬也者,藏也....”

由此可见,土葬的产生与人性、伦理、情感的进化有关。当然,土葬的产生与原始人的鬼魂观念也有密切的关系,这从后人的土葬观念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礼记·祭义》云:“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明明”。《韩诗外传》日:“人死日鬼,鬼者归也。精气归于天,肉归于土”。《礼运》也说:“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

在古人心目中,人死后只有形体埋人地下,脱离形体的灵魂才可以进入天界,如果死者不能人土为安,则其灵魂必游荡于世间,使生人不得一日安宁,对生者产生极大的威胁。因此,也可以说土葬的另一层含义乃是生者惧怕死者而采取的一种解决方法。

龙纹小鍑 梁代村芮国26号墓

火葬

火葬,又称“熟葬”,是我国古代比较流行的一种葬法,历史较为悠久。据考古资料表明,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火葬。

1945年,考古工作者在甘肃临洮寺洼山史前文化遗址中,发现一座基中有三个灰色大陶罐,其中有一个盛有人体火化后的骨灰。

1987年7月24日,我国考古工作者又在辽东半岛新金县双房石棚墓葬中,发现有火烧后的尸骨,并有陶壶和石纺轮随葬。

这两例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火葬实例。它有力地说明,火葬在中国自古就有,并非印度传入。

火葬的产生,也源于原始人的道德观和灵魂不灭的观念。

《墨子·节葬下》曰:“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燻上,谓之登遐,然后成为孝子”。

仪渠之国,据学者考证,约在今天的青海、甘肃一带。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氐羌人的火葬习俗当沿袭于寺洼文化。当然,氐羌人的火葬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始人的火葬思想。

 

镂空龙凤纹玉柄形饰

瓮棺葬

瓮柏葬是一种以陶瓮或陶罐等为葬具来安置死者的葬法,盛行于新石器时期。

从目前掌握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含有瓮棺葬的史前文化遗址共计有80多处,发现的瓮棺葬近1100座。它们遍及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北及吉林、内蒙,南达云南、广东,西至;甘肃、青海,东至山东、江浙一带乃至台湾。但大多集中于黄河中游和长江中游地区;且在时间序列上,先后时期的文化类型中均有发现。

衣冠葬

衣冠葬,是中国古代一种比较奇特的葬法,其特点是墓内无死者尸体,仅埋葬有死者生前穿戴过的衣冠。

这一葬法,从目前我们掌握的考古资料来看,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出现。

山东大汶口墓地有5座空无墓主尸体的墓,但随葬品相当丰富。如M126,墓穴长为4.5米、宽3.2米,是该墓地墓穴最大的一座,有结构复杂的木椁,随彝陶器精品达数十件,还有象牙騅筒、骨雕筒等,基室中却仅见零星的几块人骨。M60,长4.65米、宽2.98米,是大汶口基地中仅次于M126的第一个大墓穴,亦有木椁,随葬品达50余件,但无墓主尸骨。

镂空龙纹金玉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衣冠葬呢?有学者认为,这与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有关。在当时,氏族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掠夺财富的战争,一些氏族首领、军事首领或勇士,或为保卫氏族生存而献身,或在掠夺财富的战争中战死,其尸体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收回。于是,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往往要为他们举行盛大而隆重的葬礼,对他们实行厚葬,为他们建造衣冠冢,祈求他们的灵魂能为本氏族带来更多的福气。

此外,天葬(鸟葬)、水葬、野葬(荒葬)等葬法也流行于原始社会。由于条件所限,今天我们已无法找到它们的遗迹。

但从人类学和民俗学资料来看,天类、水葬、野葬等葬法无疑也是原始人流行的葬法。

我们把目光重新投入历史的长河中,时间来到夏商西周时期。

社会发展到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社会夏代,事鬼敬神的观念变得明显,并多少带点阶级的对立以及不平等了。

龙纹钺

《礼记·表记》记载:“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

夏人相信灵魂不灭,并相信鬼的存在,这反映在丧葬上便是厚葬的盛行(做人时是人生赢家,做鬼当然也要风风光光的)。考古学中发掘的夏墓中的随葬品非常丰富。

殷商时期,殷人信鬼的观念较夏人重,并存在多神信仰。

《礼记·表记》中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的记载。(翻译:殷商时期的人尊崇鬼神,领导人民侍奉鬼神,重鬼神而轻视礼仪。)

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信史时代的到来,在甲骨卜辞中鬼有四种写法,后世的许多礼节都能在甲骨文中找到本源。

从文献记载和甲骨卜辞的内容来看,殷人确实生活在一个充满宗教期望与阴森恐惧的鬼神世界里。据统计,殷墟出土的卜问鬼神的甲骨达十多万片。这种用甲骨占卜向鬼神请命的做法充分显示了商人的重鬼神的思想。

殷人灵魂观念及祖先崇拜在丧葬中的反映便是厚葬高潮的到来。并且在丧葬观念中包含了伦理、宗教及强调尊卑秩序的特征。重视祭祖是夏商时期人们的共同特征,周人沿袭了商人的鬼神崇拜传统,但比商人轻。

立鸟玉佩

《礼记·表记》曰“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在丧葬中,周人的殉葬品及青铜礼器呈减少的趋势,但周代用鼎制度的出现表现出了明显的阶级性,并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丧葬仪式。

列鼎制度,不知读者们是否熟悉。鼎在周礼中具有重要的意象,按周代礼制规定,奴隶主贵族鼎的数目依其身份的高低而有多少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一套比较严格的用鼎制度,大体可以分为五等:九鼎、七鼎、五鼎、三鼎、一鼎,其中九鼎为天子所用,一鼎士一级使用。

总体来说,周人开始出现摆脱尚鬼观念的迹象,开始走向理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丧葬习俗:墓葬形式
古人那花样百出的丧葬文化:下葬形式千差万别,墓葬规模贫富有异|墓室|墓葬|瓮棺|陪葬|随葬
“土葬、火葬”都不要争了!丧葬正式出规,开始执行!
“土葬、火葬”都不要争了!丧葬正式出规!
中国古代葬人的方式
树葬取代火葬只是时间问题?科学树葬法,省钱省地还能拿补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