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身世坎坷的皮影

“唐长老——奔西行——” 一道略带沧桑的声音混合多种戏曲唱腔,转音、上扬,时间丝毫未曾带去那节节攀登的音符,细微的沙哑中字词犹如展翅雄鹰闪电般冲出山崖,厚重而明亮。于咬字语气上不难听出浓厚的口音,但也正因这朴实的乡音,戏中的喜怒哀乐在似火一般的热情中迸发。在这位近耳顺之年的老艺术家身前,五尺宽的白幕上,灵动活泼的身影舞动着跳跃着,伴着传统民乐高亢的歌喉,演绎着一番经典大戏——西游记。

皮影戏

皮影戏的影窗,俗称“亮子”,通常而言宽五尺最长不过六尺,高三尺不过四尺,通俗一些便是宽两米高一米光景。初出时多用纸糊,然而由于纸较为脆弱,对于技艺仍不娴熟的表演者而言,影窗便极易损坏,如今的皮影戏多用白洋布作为幕布,与纸相似,相对而言透明度较高同时易得且成本不高。皮影戏利用光源将皮影透过白幕,映射出操作控制之下皮影人物的一举一动,旧时光源多以蜡烛、油灯、酒精等为主,而随着科技进步,此类光源渐渐由各式的灯所取代,因此光影效果更加得以提升安全性亦得到提高。

皮影戏又名“影子戏”、“灯影戏”,对于那个没有数以百计的电视剧电影的时代而言,这种展现故事的方式曾受到极大的热衷。经变迁发展远达五湖四海后,被国外称作“中国影灯”。

皮影戏

皮影的制作本身便是门极为精巧的民间艺术,完整的皮影雕刻需不下三千刀,由于传统皮影中多以戏曲为一部份基础,人物发式上,精细华丽,例如宫中公主妃嫔,即便是宫女,发髻配饰亦华美讲究,珠宝玉簪步摇银钗无一不是对于雕刻制作者的一步挑战,上色绘制融合了汉代帛画,画像石砖以及壁画的风格与精华。皮影的制作工序主要分为八步——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及缀结合成。

皮影制作

首先选皮,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差异,当地主要饲养兽类种类不同,使用皮质亦随之变化,如猪皮、驴皮和最为常见的牛皮,质地柔韧透明。

民间制皮通常使用“净皮”与“灰皮”两种方式处理,差别在于前者通过浸泡后四道刮磨,直至皮质透亮光洁,后者通过试剂浸泡刮制而成,成品更加精美易于雕琢。兽皮的处理还包括去毛、血,上桐油,以及最终的晾干,每一道工序都决定着质量与成败,可见这样的工艺与极为精湛的手艺是密不可分的。

皮影制作

通常传统意义上的皮影有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样稿,专有画稿之人负责这块工作。由于现代文化元素的汇合与发展,同时为皮影文化的传扬与普及,新时期的皮影根据更为繁多的艺术形式,逐渐有一定创新,这其中皮影的设计师便是必不可少的一员。

过稿的过程首先是将分解成块的皮质再次进行推磨,确保皮质再无收缩性以便于制作和保存。其次对于各部件所用皮质也应当逐一筛选,如头、胸、腹部选择光洁透亮的,而腿脚及其他部件用较为厚重不完全透明的皮质,此一来保证成品演绎时的稳定性,上薄下厚,更为便于控制操作;二则便于皮肤部分的着色。一切准备就绪方可将线稿用钢针一笔一划描绘拷贝上皮质。

皮影制作

如若有雕刻的经历,无论是如今较为流行的橡皮章又或是石膏板与模板的雕刻,便会明白,对于雕刻,所需的耐心以及手艺的精良性是必不可少的。而皮影戏所用的皮质经过几轮加工打磨过后,纤薄异常,镂刻便可谓难于上青天了,而恰恰是皮影人物极尽的细节,又为这一工序增添了难度。与其余类别雕刻相似,镂刻皮影用到斜口刀、平刀、三角刀、花口刀等,但大大小小最多竟有三十把上下,刀法有“樱花平刀扎,万字平刀推,袖头袄边凿刀上,花朵尖刀刻”之口诀。除了各种刀法,镂刻还分有虚实刻,虚刻为阴,实刻为阳,阴刻以虚线,镂空形体线表达,实刻保留形体轮廓挖去剩余部分,通常用于描绘生、旦及白脸。而又有暗绘、线之法,暗线刻而不透,绘线以笔代刀。

敷彩颜色的原料对于老一代艺术家而言极为讲究,多用普兰、银朱、紫铜自制而成,制法因地而异,即使本身颜色不多,通过调配后上色,皮影成品同样五颜六色。

为了皮影色泽的呈现以及长期的保存发汗是不可缺失的,发汗顾名思义便是通过高温将皮质内部的水分进一步烘干。然而看似简单的工序实则繁琐精细,温度过高则会使作品毁于一旦,温度过低水分无法完全除去则颜色呈现不足,甚至造成长时间使用后变形。

缀结,绝非仅仅几个环状连接或是细钉串联,为达到演出效果,皮影的连接还有许多细节上的讲究,例如由于叠影需要被避免,老艺术家们通常会在关节处做出“骨缝”即轮盘式的枢纽,以保证成品演绎效果。

周至皮影戏

皮影戏在现有文字记载中,其源于汉代,《汉书》中有记汉武帝由于爱妃李夫人因病逝世而悲痛欲绝,无心理政,朝堂上下无主,政务荒废,正巧一位大臣李少翁偶遇一个孩童手中正拿着一个布偶,玩得不亦乐乎,李少翁驻足良久偶然看到在阳光映射下,地上的布偶影子生动轻快,就如活的一般。于是便发明了早期的皮影戏,使得汉武帝极为欣喜龙颜大悦。

随后皮影戏由于制作成本不高原料触手可得,渐渐落入寻常百姓家,元代随军事海上交往,进入今伊朗、阿拉伯、土耳其、今泰国、缅甸、马来、日本以及其他亚欧国家,由于艺术形式的新颖颇受欢迎。

皮影

明朝时期由于京城举办的百戏大会中皮影戏作为其中一类的参与,使得皮影戏传入北京一带,向周边逐渐扩散。

皮影文化盛于清代,形式也渐进成熟,此类演出逐渐成为喜事佳节以及重要场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名门贵族都拥有私人的皮影戏班。然而到清末,由于政治的牵连,皮影戏逐渐被禁止,随着之后不断的战争,曾鼎盛一时的皮影戏渐渐落寞凋零。

山东台儿庄皮影戏

新中国成立后,残存的老艺术家们先后组织各类皮影戏活动,将当年被遗忘的艺术再次用热情点燃。

北京皮影戏——皇城里的戏曲融合

皮影的一举一动,都记载着无数的兴衰,无尽的心血,眼前是白幕上栩栩如生的故事,背后却是历史的波折、坎坷和艺术家们手中用万分小心的制作、打磨、雕琢、绘画,无一不令人感叹。每一道工序,每一点用料,每一份热情,皮影不仅仅是一件件市面上的工艺品,一种文化,一段延续着的历史,更是一种风雪中沉淀的艺术,应当长存的艺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皮影戏”详解
华县皮影制作技艺
四川皮影戏皮影
四川皮影戏皮影「1982年」
皮影戏
四川皮影 巴蜀奇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