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双抢”的日子里
说起“双抢”,那是现在江南中年以上的人的记忆。长江以南,过去都是水稻种植区,并且多种双季稻。在收割早稻的同时,也要种植二季晚稻。这一收一种的过程就是“双抢”,一个“抢”字,形象地说明了为了不违农时,收种过程的快节奏。不管是收,还是种,都是农活中最累、最苦的劳动,加之“双抢”时期,正是7、8月间,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为了完成这项攸关农民一年收成的劳作过程,其间的超极限、超负荷劳动,至今仍让我这个曾经的下乡知青后怕不已。
在那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天早晨天蒙蒙亮,生产队出工的钟声一响,就要拿着镰刀,挑着箩筐下田;大约7点多钟,回家吃早饭,半小时之后,再次下田给清晨割下的稻子脱粒,把一担担湿淋淋的稻谷挑到晒谷场,一担箩筐的稻谷大约在150-180市斤。大约11点左右上午收工,下午2点多继续出工,男劳力一般是收割稻子和耕田、耙田、耖田,女的一般是插秧(种晚稻),没有轻松活。傍晚太阳落山后,妇女回家做饭,男劳力去晒场挑稻谷进仓,直到天黑,大约晚上8点左右回家吃晚饭,晚饭之后,还要去秧田拔秧,为第二天妇女插秧做准备。连午休时间算进去,一天睡眠时间大概5、6小时。由于天气炎热,劳动强度大,一场“双抢”结束,人要脱一层皮,瘦一身肉。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正在我曾经下放劳动的汪二镇,我有意识的到田间地头去看看现在的“双抢”,但是让我惊讶的是,田野里看不到一点当年“双抢”的劳动场面,所有的农活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连晒谷子都不需要了,农民把刚收下来的稻谷直接用农用汽车运到专门的烘干稻谷的工厂。过去晒谷子就怕遇到下雨天,谷子晒不干就要发芽,现在下雨天也可以割稻子。正因为实现了机械化,所以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留守农村老家的极少。而且现在农民种田不再单家独户,一般都把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在家当“地主”,收租金。种粮大户的出现,推动了农村实现机械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达到双赢的效果。
不过,我还是拍到了几家人合作在零星的小地块插秧的画面,这些插秧的妇女与当年“双抢”的妇女完全不一样了,干活时说说笑笑,全身上下,“包装”得严严实实,给她们拍照,居然问我是不是要发抖音。现在的农民真时髦,我还从来没有发过抖音呢!

【上图是施肥机】

【这辆拖拉机可以完成耕、耙、耖全过程】

【插秧机上的一对夫妻,后面那个妇女除了给机器装秧之外,还要附带给没有插上秧的缺口抛秧补缺】


第683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双抢”记忆
秋收带给我们的快乐!
忆“双抢”
知青那段日子
〖天涯头条〗农民在“双抢”
农事双抢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