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点“诗的色彩美”之感

【本文作者为铅山县诗词学会会长】

诗,是语言的艺术;画,是色彩的艺术。但诗除语言流丽,音韵谐和外,一些描绘自然景物和抒情的小诗,也需要色彩鲜明,与诗的内容协调一致,相映成趣。


诚然,诗的色彩明、晦、强、弱,或热烈,或清澹,要看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决不是艳丽缤纷就好。文学评论大师刘勰在《文心雕龙·  物色》中强调:凡摛表五色,贵在时见;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其意是说:凡描写各种色彩的字,偶然应用,方觉可贵;如果青的、黄的屡见迭岀,就繁杂而不足奇了。


先谈色彩之
人们往往首推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句四色:黄、翠、白、青。黄鹂、翠柳,新鲜、明丽,显示出活泼泼的飞跃气氛,而且一个字,表现鸟的怡然自得。白鹭、青天,给人以平静、安适的感觉,一个字,表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两句诗具体、细腻,生机蓬勃,情趣盎然,写岀了初春宜人和诗人此刻那种淡泊、喜悦的情怀。


再谈色彩之
例如元稹的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物象凄惨,色彩暗淡,但因作者要表达悲愤忧伤的感慨,色境与心境,天衣无缝,晦的色彩反衬出诗人的深沉感情,引起同情相怜的共鸣。


末谈色彩之明暗相融
例如:欧阳炯的《南乡子》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词用路入南中领起,仿佛使人看到一位满面风尘而游兴勃勃的旅人,来到别具风味的南中,脸上浮现着惊异、新奇又微含神秘的情态。桄榔叶暗蓼花红,是首先映进他眼帘的色彩,也是诗人对南中风物的高度浓缩。高大的桄榔树,具有地域特征。叶暗,见岀叶子的密密层层,显示岀长势旺盛和它那绿森森的颜色,它是生长在陆地上的树。再看水里,蓼花盛开,一片鲜红。桄榔的,蓼花的,两相映衬,便暗者愈暗,红者愈红,鲜明耀眼,色彩强烈,南国风光,多么诱人。继续往前走,他又看到:两岸的红豆树上,有纤纤素手不停地移动着。一个字,颇为传神,既见岀人的动作,也传岀人的情态。这时候,微雨初过,年轻的妇女们,正在采撷红豆。显然,这位旅人是坐在船上而路入南中的。船儿慢慢地行驶,他举目四顾,看到了高大浓绿的桄榔树,看到了鲜艳的蓼花,从艳艳红豆的掩映中,又看到了妇女们那一双双素手。桄榔的与蓼花的相映生辉,加上艳艳的红豆与白玉般的素手,相映相衬,就更加妩媚动人了。而在这一片艳丽、明媚、秀雅、柔和的色彩中,人的倩影,依稀可见,旅人内心的畅意,也似可见。色彩,在这儿又传岀了诗的魅力!


第909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乡子(路入南中)
欧阳炯《南乡子》八首,为何“路入南中”引历代词选家注意?
【每日宋词】​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第1443期)
一期一赏 | 欧阳炯《南乡子·路入南中》
南乡子(路入南中)原文及赏析
五代文学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