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女人地位升 家庭主夫在香港成新趨勢?

女人地位升 家庭主夫在香港成新趨勢?

2013年03月08日  稿件来源:香港《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圖片)

  香港新聞網3月8日電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今天是三八婦女節,是提醒公眾關注婦女權益的日子。盡管大部分地區女性薪酬仍不及男性,但兩性在職場上差距愈見減少,國際企業女CEO增加,另一方面,“家庭主夫”愈來愈多,兩性角色也有突破,難怪有人問何時有“男人節”?

  香港昨日(7日)有婦女團體到政府總部請願,指香港愈來愈多婦女投入職場,要求政府加強對在職婦女的保障,例如延長產假、加強托兒服務等,在職女性成為趨勢,如何提升女性在職場的待遇當然成為關心議題。

  李安曾做6年“家庭主夫”

  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下,男性擔當的角色是在外打拼,女性則處理家中事務,即使時至今日,女性在職場可否享有與男性平等待遇及機會,仍要視乎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及社會風氣,但不少數據顯示,全球男女收入雖仍有差距存在,但愈見收窄。

  據美國政府數據顯示,08年全職女性的平均薪酬只及男性80%,可是在22至30歲的單身兼無生育女性,薪酬平均較男性同事高8%。在亞特蘭大,女性更多賺21%。在日本,雖然女性平均月薪只相當男性70.9%,但薪酬增幅較男性高,去年全職女性的平均月薪較前一年增加0.5%,更高於男性的0.2%,被指是女性高學歷化影響有關。

  香港亦有同一現象,香港大學經濟學教授王于漸上月撰文分析,在1976至1996年間,本港男女月薪平均相差34.4%,但1996至2011年間,已收窄為20%。

  美國社會團體亞洲協會去年發表報告,亦指香港女性在職場發展於亞洲區內較領先,約有30%的在職女性任職管理層。

  女性在社會地位提升,教育程度佔重要因素。2011年香港就讀專上學院的學生中,逾半(52.3%)為女性;過去數十年經濟轉型,從工業轉至服務零售業,體能勞力差別影響減,重視語文溝通等軟技能,加上女性較男性更有親和力與溝通力,確實有助女性走上管理層。

  女性在職場打拼,對個人發展及家庭收入也有貢獻,打理家務的主婦角色又如何呢?近年大家也對家庭主夫見怪不怪,若女性較男性薪酬更高或職位更穩定,也有不少夫婦接受角色倒轉,反傳統由父親擔起家庭主夫,在家帶孩子做家務,女性則可繼續工作,變成男主內、女主外。

  美國人口普查局去年調查顯示,美國有15.4萬名全職父親,數量是10年前的3倍,今年奧斯卡最佳導演李安,過往也曾在美國做過6年家庭主夫。

  男人洗衫 家品廣告轉“性”

  在英國,今年1月有報道指,家庭主夫創新高達22.7萬人,較前一年增加9%。至於香港,據統計處資料,非從事經濟工作、料理家務的已婚男性數目,也從01年的9,420人,增加至2011年的24,880人,10年間增長164%。

  家庭主夫的角色愈見吃重,在外國被視為新興消費主力。由於他們主宰家庭的日常開支、負責購買日用品,商家愈來愈重視。據當地一份調查指,40%美國男性已是家中購買食物和日用品的主力,商家一反過去主打師奶市場的路綫,美國有洗衣粉品牌,近年改用男運動明星當代言人,電視廣告更有男士洗衫的畫面。

  另外,超級市場如沃爾瑪考慮增設“男士通道”;著名的芭比娃娃,去年首次推出建屋積木系列,明言目的是讓父親與子女一起玩,更被指是“Dadvertising”(針對父親的廣告)。

  據2011年投資機構富達的一項調查指出,30%的香港已婚女性,月入比其丈夫高,預測此趨勢將會持續。未來會否有更多家庭主夫?則還要時間觀察。

  事實上,提高女性地位更是有助經濟,投資銀行高盛曾計算,若然男女就業差距能夠徹底消除,美國GDP可以提高9%,歐元區國家可提高13%。

  日本要走出經濟陰霾,首相安倍晉三便指要增加女性投入勞動市場。家庭主夫在香港能否成為新趨勢,或未可知,但今時今日,男女地位較以往確已大不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一个淡淡的女子
全职奶爸:女主外男主内,到底是谁给你这么大的勇气
男女收入差距大:女性平均月薪 7245 元,仅为男性77%
拜金女从“贫民窟”到“天堂”背后
2019年全国离婚率高达43.53%,而率先提出离婚的,70%是妻子
女性认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五大成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