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而复:书法美学管见

古代传说仓颉造字,并且描述他造字时的情形:“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诚如段玉裁所说:“文者物象之本。”古代称写字曰书,书者如也,就是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对于自然万物观察以后对其形象的把握,因而形成构造的概念。许慎在《说文·序》解释文字定义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孽乳而寖多也。”前面两句有点近于神话,不过表明从猿到人的进化,可以站起来了,观察自然万物产生了构造的概念,于是乎用“文”和“字”表达形成的概念。

中国的字最初是象形的。“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说文·序》)如日、月、人、鸟、鸡、鱼等。当然。象形字指篆文而言,自篆一变而为隶,又变为章草,不能用现在字体,特别是简化字,来解释古代的象形字。

象形是中国六书之一,其他五书是: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汉代大书法家蔡邕曾说:“凡欲结构字体,皆须像其一物,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方可谓书。”在蔡邕看来,字不仅是表达一定形象的概念符号,而且是表现生命的单位。生命万物的形体无不由骨肉筋血构成。古代书法家运用笔这个书法的特殊工具,通过点线笔画表现客体形象的骨筋肉血。“书有筋骨肉血,筋生于腕,腕能悬,则筋骨相连而有势。骨生于指,指能实,则骨体坚定而不弱。血生于水,肉生于墨,水须新汲,墨须新磨,则燥湿停匀而肥瘦适可。然大要先知笔诀,斯众美随之矣。”明人丰坊在《笔诀》里说的这段话,道出了骨肉筋血和美学的密切关系,关键是用笔。自从殷朝有了特殊的工具笔以后,中国的书画便形成独特的风格,不断发展了。

中国书画同源,本自同工。以书法参入画里,则画妙;以画法吸收入书,则书神。善书者虽未必完全善画,但善画者一定善书,否则不能成为大师。以画竹为例:竹干如篆,竹枝如草,竹叶如真,竹节如隶。画石如飞白,画木则如籀。书法中所谓锥画沙,印印泥,折钗股,屋漏痕,以及高峰坠石,万岁枯藤,龙跳虎卧,戏海游天诸喻,和画是相通的,许多名画家所画的树、竹、葡萄和山石无不从书法中得来。

书画结构布局,亦有相似之处。如画家绘千岩万壑,必先立主峰,主峰既立,则岩帕馋绝,峰峦秀起,旁见侧出,云烟变灭,千态万状,无不血脉流通。书法也是这样,每一个字立定主笔,其布局、势展、结构、操纵、侧泻、力撑,都受主笔左右,有了主笔,无不呼息相通。历代书画兼工者,多不胜数,如米芾、倪瓒、赵孟頫、沈周、文徵明、董其昌等。

唐代王维工诗善书画,时谓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画的山水,为画家南宗之祖。书法作品也是如此。倘若请一位书法家写一首著名诗词,不但能使我们欣赏书法,还能使我们领略诗情,如睹美妙的画境。而对这样的书法中堂、条幅和对联,感到美的享受不亚于一幅绘画。也可以说一幅好字,有如一幅好画。古人说:喜气画兰,怒气画竹。这说明一个画家的喜怒哀乐,往往反映在画面上,书法也是如此。

字如其人,自然流露。字不但表现每个人的特性,还能表现每个人的思想感情。“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从韩愈对草圣的评论中可以看出张旭草书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欣赏他的草书,如见其人,深深受他思想感情的美的感染。

清代道光年间书法家周星莲说:“王右军、虞世南字体馨逸,举止安如,蓬蓬然得春夏之气,即所谓喜气也。徐季海善用渴笔,世状其貌,如怒猊抉石,渴骥奔泉,即所谓怒气也。” (《临池管见》)其他如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东坡、黄山谷诸氏,都表现了各自的特性和思想感情,或严正之气,溢于赭墨;或英俊之气,咄咄逼人;或笔挟风涛,天真烂漫;或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等。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说:“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书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先,然后作书。”他所写的《兰亭序》便是他的理论光辉的实践。他写字以上管下,以前领后,从一笔到整个字,从一个字到全篇,彼此顾盼,气势管束到底。张绅评《兰亭序》称“自永字到文字,笔意顾盼,朝向偃仰,阴阳起伏,笔笔不断,人不能也。”《兰亭序》全篇三百二十四个字,每个字结构十分优美,全篇章法布白,前后管领,既有主题,又有变化,终篇结构,首尾相应。全篇计有二十个“之”字,而每个“之”字结体不同,神态各异,虽然变化多端,复能贯穿全篇,使人看出书圣的精神风度,表现晋人对于美的最高意境,为古今之冠。《兰亭序》于是成为千古绝作,后人几乎难于达到这样美的典型境域。这是创造。后世书法大家临摹《兰亭序》的,代不乏人,但没有人达到《兰亭序》原作美的高度。即使右军亲自再写,恐怕也难企及。


书法贵在创造,我们从《兰亭序》里欣赏到书法创造性的美,也看到王羲之美学思想在书法艺术上的表现。这是中国书法美学的典范,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百咏
临帖笔记 | 王羲之《十七帖》
《兰亭序》的当,先别上!
书法目录13
《兰亭序》书法全篇
《兰亭序》全篇324个字,一个字一个字的临,这视频一定要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