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外华人二代如何避免成为“香蕉人”

2014年09月28日10:05  
 
  据《欧洲时报》中东欧版报道,难以融入当地社会是不少海外移民[微博]面临的困境。在欧洲,有许多中国移民,他们一方面生长于西方社会受其影响,另一方面又是黑眼睛黄皮肤的华人面孔,常常被人形象地比喻为“香蕉人”。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的联系日益频繁,使得华人二代对中国的了解逐渐增多,认同感也逐渐加深。

  华人一代:严抓孩子中文教育

  说起“香蕉人”这一话题,旅奥30年的华人张维庆感慨颇深,他表示,为了避免儿子也变成香蕉人,他和太太多年来一直严抓孩子的中文教育,在孩子12至18岁时,每年都带他们去中国参加夏令营,甚至在今年秋天,送大儿子去中国复旦大学[微博]学习一年中文。

  张维庆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张超今年30岁,已工作多年,他4岁时从中国来到维也纳和父母一起生活;小儿子张率则在维也纳出生、成长,今年20岁,正在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读书。

  在张维庆眼里,两个儿子有许多共同点:两人都在国外长大,在西方文化的教育下,西式文化烙印很深,思维方式、生活习俗、饮食习惯等都更靠近奥地利本国人。

  “比如国外长大的孩子特别自由化,我平时在和儿子们谈事情时,不能以长辈的口气和他交流,而是会把他当做朋友交流想法,如果我强迫他接受一些观点,他一定会表现得很叛逆。”张维庆说,此外在国外长大的孩子回到中国总有些许不适应。

  除了共同点之外,张维庆认为,两个儿子还是有较大差异。大儿子在国内4年的启蒙教育非常重要地影响了他的人生,他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较强,而生长于国外的小儿子则从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习俗等方面带有鲜明的国外小孩特质。

  在孩子很小时,张维庆夫妇便意识到中文传承的重要性,不愿让孩子变成“香蕉人”,因此,他们从孩子幼年时期便每天在家里教中文,加上张夫人曾经是中文老师,言传身教使得两个孩子的中文水平相对较好。

  但尽管如此,华人二代的中文水平依然不能跟国内的年轻人相比。张维庆认为,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很快,儿子有中国背景,如果儿子又能同时熟练掌握德语、英语、中文3种语言,将会在未来的职场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能够很容易找到大型跨国企业派驻到中国分公司的工作。

  “现在中国非常缺乏既在国外长大、有国外思维,且又懂中国国情和文化的华人二代。”张维庆感慨。

  张维庆认为,华人二代最大的问题是要保留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家长[微博]如果不注意中国文化教育,会让孩子在西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他呼吁,海外华侨华人一定要加强对下一代的中文教育,且在中文教育的基础上,还要传承给他们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应让孩子多到中国参加夏令营,平时和孩子交流尽量多用母语,多用中国的思维方式,多看中文电视。否则,华人二代很容易变成“香蕉人”。

  积极融入,感受中西文化碰撞

  马上要进入高考[微博]的雨枫是个大眼睛的漂亮上海姑娘。雨枫说,她15岁就来到维也纳上学,家里的亲戚也都在维也纳,阿姨从事医疗行业,不出意外自己也会走上从医这条路。

  雨枫侃侃而谈自己在奥地利的生活,她觉得奥地利和中国在文化上必然不同,但是好在自己年龄小,很快就习惯了。

  吃的方面到处都是中国餐馆,实在有些想吃的饭菜吃不到,自己也就开始学习怎么去做,于是,在相同的年龄里,自己的厨艺也算不错。唯一遗憾的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感觉维也纳冷冷清清,于是便和学校里的中国同学一起庆祝下,总归比自己孤零零的好。

  受着奥地利式学校教育,可雨枫骨子里依然是纯纯的中国姑娘。雨枫还说起了一段有趣的校园时光。

  雨枫说,在中国上课时老师会叫同学回答问题,之后你必须起立回答,而奥地利则不同,你可以直接说出你的想法。由于她习惯了中国的上课方式,每次老师让回答问题时,她总不由自主的站起来,惹得哄堂大笑,自己尴尬的坐下也怪难为情的。

  关于问到有没有因为到了国外而忘记传统的中国文化等问题时,雨枫说,自己的中文一直很好,德文也在不断进步,两国语言都不成问题,而且也不会因为来到奥地利而忘记中国文化和传统。

  雨枫表示,华人的二代子女们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般神秘,他们同国内的孩子们一样,上学、下课、回家、写作业,甚至付出要多于国内的孩子,包括语言上的付出,自尊心上的忍让,“我们只能多比别人付出才能在这个陌生的地方站住脚。索性自己来的比较早,可以更好的融入和学习这里的文化和生活常识。”

  体谅父母,留住中国根

  侨二代们总被大家称为“ABC”(American Born Chinese),最早是对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的简称。后来,随着欧洲等其它国家有越来越多的侨二代,因此,这个词也有了更多的意思,开始泛指那些从国外出生及长大的中国人。

  也许有些人觉得侨二代们养尊处优,生活条件优越,比国内的孩子们有更多的光环。可谁又能了解到他们这群人在国外的尴尬处境和辛酸?也许光环的背后是多年的付出。

  玲儿是个恬静的上海姑娘,10多岁就来到维也纳。玲儿说,自己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ABC”,起码自己的观念在某些方面上还是非常中国。

  回忆起在奥地利10多年的生活,玲儿侃侃而谈。在很多人眼中,也许华人二代跟身为第一代移民的父母在观念上有很大不同。

  但玲儿并不觉得如此,一是每个人的性格不同,行为方式更不同,二是自己并不是生于奥地利这片土地,自己已经接触过中国10多年,也许已经习惯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反倒是刚刚来到奥地利时让自己很不适应,生活和学习也是困难重重。

  和父母一起在奥地利生活的10多年时间里,玲儿并没有因为很多习惯上的问题和他们发生冲突,玲儿认为,自己是个比较听话的孩子,会尝试着理解父母,即使在中国,依然有很多孩子不同意父母的观点,但从文化上来说,大家还都基本保持一致。

  玲儿说,自己依然还是具有非常中国人的观念,父母也很开明,对于婚姻、工作等方面也不太干预,和父母总是保持求同存异的沟通方法。

  “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自己从里到外依然是中国人,身体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要体谅父母的不易,还要留住自己的中国根。”她说。(万淑艳 胡超男)

(原标题:海外华人二代如何避免成为“香蕉人” 留住中国根 )

 

“香蕉华人”的“平衡”动因(转贴)

其实我觉得大家不是不认同这个对冲平衡的外交策略~而是无法接受说出这些话的那个人——李光耀~换成是别人说这些话我相信都不会引起这样大的争议~但是偏偏说这些话的人却就是那个在与中国交往中捞取了无数政治资本和经济利益的老滑头~想不让人窝火的都不行

中国人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貌合神离”

李光耀的做法恰恰不是在“平衡” 套用一句现在流行的网络语言——中国显然是被“平衡”了

而且新加坡主流媒体随后大肆的“反唇相讥” 简直是危机公关的最烂典范 在这个问题上 到底“谁被谁脆弱”了?

如果放在美国 日本 主流媒体都会极力回避这种“官话式骂街” 对事不对人是媒体展现自己公正态度的基本表现 媒体之间的互骂 只会折了自己的人品

最恶搞的就是说人家整个社会都有“心理问题” 这不是不该说或不能说 而是屁股决定嘴巴 你《联合早报》不是我们这些网友 你是新加坡政府推动的官方媒体 这种话你来说 无异于骂街

其中隐含的新加坡社会自认文明发达国家的趾高气昂和对待危机公关方面的无知表露无疑
其实中国人要的很简单 不管你新加坡是多远的亲戚 好歹是亲戚 而且还是个小字辈儿 只要你不做的过分 我们是不会跟你撕破脸的 …… 可新加坡人简直疯了 面对人家的装傻 他自己偏要挑破天机 撕破脸皮

而且弄巧成拙后 还要以“敢说实话”来辩解 东盟十国 几乎人人如此 你挑明了 其他国家以后还怎么做人? 最后只能搞得大家都去平定外交风波 到处表忠心:我们跟新加坡不一样 我们是重视彼此关系的

李光耀难道不明白这些吗?自然明白 他再老 给他操笔头子的人不会不明白 为何一定要如此? 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背景:东盟中国10+1即将建成 美国计划重返亚洲 日本提出建立东亚共同体

那么 我们看看现在是个什么趋势

一方面是 东盟成为了主导东亚区域一体化的地区多边机制 而同时东盟中国率先建立自贸区 这实质上是中国主导了东盟 而东盟主导了地区
另一方面 日本提出东亚共同体构想 并且企图将美国排除在外 建立平等的美日关系 这其中对新加坡有好 有坏 好的是 日本扩大的共同体保证了本地区内不被中国一家主导 坏的方面是 日本的扩大方案甚至包括了澳大利亚和印度 新加坡彻底边缘化

加之美日的顶牛 导致日韩在参与十加三的问题上 效率较之中国低很多 奥巴马的重返亚洲政策也因为内外交困而雷声大 雨点小 进展乏力

李光耀所怕的不是中国现在做大 而是中国现在已经明显有恢复天朝秩序的端倪了 一旦美日印稍有迟疑 那么包括东盟在内 其秩序的标准都将被中国主导

我们知道 今天的欧盟可以扩大 是因为欧盟西欧国家的主导下有一整套标准化流程 新成员国入盟必须按照这一标准进行政治经济 甚至文化改革 …… 现在的东亚共同体 如果美日继续顶牛 那么中国与东盟在经济上的高度依赖性一旦形成 那么东盟就不可避免的被中国所主导 东亚共同体也必然对中国马首是瞻

加上东盟多国的主要河流的上游都在中国 泛亚铁路的干线也必然普遍在中国境内 …… 到了那个时候 就真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了 新加坡普通人是以朴素的感情疏离来看待两国的差异 而曾经忠于女皇的“香蕉华人” 最害怕的就是被在政治上彻底清算

类似的情况 在香港回归的时候也曾发生 皇家警察一度流传将被改造 发配边疆作武警 …… 虽然很可笑 但作为天生的政治投机者 他们最敏感的也就是局面改变的风吹草动
抗日战争胜利之前 大量的汉奸和前伪政权官员都频繁与国府接触 为的无非就是再次投机 为自己留后路


今天李光耀的表现 显然是急了 一方面强烈警告美日 如果再扯皮 那就完了 另一方面 高调公开潜规则 其本意就是制造中国东盟之间的嫌隙 防止东盟社会对中国认同感的急速“拉稀”


另外最重要的 也是挑拨两大华人社会的政治矛盾 淡化同文同种的民族认同感 保持“香蕉华人”在新加坡和大马社会的政治正确性 防止大势所趋 导致“香蕉华人”主导的新加坡政权被颠覆


对此 中国人应该正确看待 不要怕热脸贴冷屁股 新加坡华人虽然西化程度高 民族认同感低 但绝大多数人仍然对自己的华人身份是有感情的 我们没有必要学“香蕉人”把话说绝 毕竟 我们需要认同感 而“香蕉华人”最怕的就是本地华人对中国有认同感

在这方面 我觉得大马华人很可爱 与新加坡华人可以做一个参照 即便中新互动有限 但中国和大马华人的互动也可以“曲线救国” 新加坡的人口结构和社会环境决定了新加坡未来会容纳大量的新移民 而大马和印尼华人可能是移民的主要来源 巩固民族认同 未必要从新加坡开始

其实 有个简单的道理 我想新加坡人自己也明白:一个连自己血统和民族都不认同的华人 他到底能有多爱新加坡? 中国人往往爱乡爱土也爱国 这种思想是统一的
 
新加坡的“香蕉统治者”要保证新加坡人不爱中国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新加坡人足够自私 只关注自己 这样对自己血统和文化毫无认同感的人 最后往往会民进党化


民进党执政后迅速腐败 与其这种独特的政治理念不无关系 爱台湾的精髓就是爱自己 但一个岛子 最好的办法不是爱自己 而是像日本那样 苛刻的要求每个人都“同舟共济” …… 新加坡人如果继续自我下去 只会把一艘好好的船 经营成无根的浮萍


如果不考虑民族认同感 我们去扶植越南 泰国 马来西亚好不好? 人家至少会领一分情面 何苦受你新加坡这份鸟气?
关于香蕉人
 
香蕉人又叫ABC(American Born Chinese),最初意指出生在美国的华人。现在,这个概念的范围已不再限于美国,而扩及整个海外,泛指海外华人移民的第二代、第三代子女。他们虽然也是黑发黄皮,但不识中文,说一口地道的美国英语。他们自小就受美国文化、美国教育的熏陶,其思维方式、价值观也是完全美国化的,同移民来美的上辈不同。这其中,“黄皮其外、白瓤其内”、“黄皮白心”、“夹缝中的人”、“中文盲”、“边缘化”,是描述“香蕉人”时使用频率最多的词汇。
还有芒果人:指出国之后,黄色的皮肤不变,而内心还是中国人应有的,与皮肤一样颜色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华裔父亲的焦灼:眼瞅着孩子渐渐变成”香蕉人”…
“香蕉人”在朝鲜战场用中文喊话,没骗到志愿军,差点丢了小命
说说在德国的香蕉人
因疫情被困扰的奥地利华人,我们是一体!我们支持你!
华裔身份真的好吗?“香蕉人”的难处,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自白︱移居海外后生下的子女们感受是怎样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