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死后要土葬火葬水葬,为什么要入土为安,落叶归根


身边的文化

18-08-2713:29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化,这五千年的文化大约就是从轩辕黄帝时算起的,而殡葬业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他的陵墓“黄帝陵”,被称为“中华第一陵”。千百年来,到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谒黄帝陵的人络绎不绝,黄帝陵已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认祖的圣地。《朱子治家格言》有这样一句:“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我们敬华夏子孙的共同祖先,也敬我们的直系祖宗,他们早已融入华夏大地,千秋永存。

“人死为大,入土为安”这是一句俗话,意思是死者是受到尊敬的,没人再去和一位死者去争地位、荣誉、名利等。战争中牺牲了的战士,往往优先被尊为功臣、英雄也是这个道理。而及早把死者下葬,更是对死者最大尊敬,死者在九泉之下就可以安息了。如果不能把死者及早安葬,对死者未免残忍,对生者也是一种折磨。

葬习俗是氏族成员之间血亲感情逐渐养成后的选择。 一说,人类丧葬史上曾有过一个“弃置垂死之人”的阶段(无所谓殡葬),如古籍中所述的“弃之沟壑”就是这种处置方式。土葬习俗的出现则与人类孝亲观念的形成有密切关系。这种观点,也符合早期儒家对土葬形成原因的解说。如孟轲以为:上古时代父母死了,子女便把尸体弃置山沟。后子女见父母遗体遭兽咬虫叮,内心感愧,于是就将尸体掩埋。“该归反蔂梩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孟子·滕文公上》)。《吕氏春秋》也以孝亲之说解释土葬由来:“孝子之重其亲也,慈亲之爱其子也,病于肌骨,性也。所重所爱,死而弃之沟壑,人之情不忍为,故有葬死之义。葬者,藏也。”

土葬习俗缘起于灵魂信仰,但其普及为我国传统的殡葬习俗,与根深蒂固的崇土意识密不可分。中原土地肥沃,人们以农耕为业,把土地视为生命之本,并由此形成生命从泥土中来然后回到泥土中去的观念。人死葬入土中,正与生生不息的生命创始与轮回的认识相契合。旧时民间有一个关于土葬起源的传说,颇能反映土葬习俗中的心态:相传殷周之际,中原盛行野葬,尸体被抛置野外任由鸟兽自然啄食殆尽。姜子牙徒弟武吉之母死后,武吉照老规矩把老母背到了野外,然后哭着来见师父。姜子牙问他何故面有戚色,他回答说,想到老母将被野兽撕食,所以伤心。姜子牙想了片刻,说:“人活着要食土,死了也该入土啊!为何不挖坑将老母埋入土中呢?”武吉忙拜谢师父的点拨,返回去把母亲埋了。从此,人们用土葬方式处置亲人的遗体。

土葬习俗的出现与初民灵魂观念的萌发有关。在元谋人和北京人时代,人死弃尸于野,与动物处置同类的方式没有区别。至山顶洞人时代,人类已有了两个世界的观念。人们不仅懂得人与自然界的分别、与动物的分别;而且懂得把活人与死人分开,把生与死分开,从而产生人死后到另外世界生活的灵肉可以分离的灵肉二元观。因此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人类对于死人的埋葬,已经是一种以灵魂信仰为依据的有意识的行为。这种观点实际上也是秦汉部分学者解释土葬起源的观点,如《礼记·祭义》曰:“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谓之鬼。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韩诗外传》曰:“人死曰鬼,鬼者归也。精气归于天,肉归于土”。这与当时的人关于冥府、地府的观念是一致的。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中,曾出土有记载死者身分和下葬时间的“遣策”,这类写明是“告地下官吏书”的遣策,在另一些古代土坑墓中也常有发现。由此可见,土葬所象征的阴间世界,就是地下的世界。

人死后下葬的方法很多,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等等。水葬过去一般船员和旧海军用得较多,水是人类生命之源,人们对水寄于无限美好的向往和遐想。在许多神话中,都把水和神、幸福、美好、不朽连在一起。所以在安葬死去的亲人时,人们又很自然地联想到水葬。天葬只是少数民族采用的一种葬法,有专用的天葬台,由天葬师将尸体抬到天葬台,由秃鹫将尸体啄食,表明灵魂升天,天葬在西藏地区流行。土葬则被全世界大多数民族采用,而且绝大多数死者是土葬,这就有了“入土为安”一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入土为安
世界十大独特葬礼
少数民族丧葬礼俗
各地神秘墓葬习俗 崖葬树葬冰葬你了解吗
各地神秘的墓葬习俗
为什么很多农民坚持土葬,而不愿意火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