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松松参加2019年"屈原与楚文化"学术研讨会
昨天是6月6日,也是端午节的前一天,2019年"屈原与楚文化"学术研讨会分会场选择在我们学校,我们相关专业的学生被叫去当听众,足足听了4个小时(14:00~18:00),不过还是挺有收获的。


下面,我将就主要部分谈一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

武汉大学的尚永亮教授给我们开了一次"唐人生活:  从读书到科举"的讲座,分析了唐代文人的生活实况,逻辑非常清晰,中间不断引经据典,口吐诗歌。

通过他的讲座,我知道了唐代文人大多都喜欢在山林(尤其是寺庙道观)学习经史子集,一是寺庙道观环境优美安静,二是寺庙道观不乏一些高僧大德,三是可以在寺庙道观白吃白喝(通常是短期)。

另外,唐代文人也喜欢漫游,无非三个去处:  ①名山大川;②边关;③名都大邑。喜欢去名山大川是因为环境优美,喜欢去边关是因为有报国杀敌的英雄情节,喜欢去大城市是因为可以结识朝政权贵(干谒:  舞文弄墨或给在上位者物质利益,以望在上位者对自己有好感,从而提携自己)。

唐初选拔人才的方式是科举制,然而科举制又有三种形式:  ①明经科;②实务策;③进士科。明经就是给你几句经文,蒙上其中几个字,让你补充完整,这主要考你记忆力;实务策就是先把你当做一方官员,让你处理官司,写判决书,查看你是否有处理实际事物的能力;进士科主要考你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层层选拔,要经过乡试、会试、殿试,得前三名的即为状元、榜眼、探花。科举考试是礼部(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主持的,考察学子的文学功底。然而,科举考试考上了也不是能直接做官的,还需要参加吏部(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主持的官试,考察学子治理国政的能力。

湖北大学的何新文教授主要给我们分析了屈原名篇《离骚》标题的意思,从他身上我学会了批判和怀疑的精神。

现在公认的"离骚"的意思是遭受罹难和痛苦,而何教授另辟蹊径,联系古代文献,认为"离骚"也有远离痛苦之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屈原的刚烈
文学看台1200 | 端午专辑|杨怀平:文人岸上读离骚
【世说新语】由“文人迂腐”说开去 | 随笔 周波
《屈原 · 离骚》原文及翻译
明 文征明(屈原《离骚》)下
千古文人|屈原:忠肝义胆,赤子之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