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悸

心悸是由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致心跳异常,自觉心慌悸动不安的病症。多见于心神经官能症及心律失常。

  

诊断

  1.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

  2.伴有胸闷不适,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症。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3.可见数、促、结、代、缓、迟等脉象。

 

  

证治

  心悸的病因,主要为禀赋异常,久病失血,劳欲体虚,情志刺激及外邪人侵。病位在心,和脾、肾有密切联系。病理变化有虚实之分,实证多为痰、火、水饮、血瘀扰乱心神;虚证乃气、血、阴、阳亏损,心失所养。其间每多兼夹,临床以虚实夹杂者多见,一般以虚为主。辨证应着重辨清虚实夹杂的具体情况、脏腑亏损的程度。益气养血、滋阴温阳、化痰涤饮、活血化瘀为本病的主要治法。临床可根据心神不宁的共同特点,酌配安神镇心之品。又心主血脉,心悸每易致心血运行不畅,故养血和血常须参用。  

分证

一、心虚胆怯证

  【主症】心悸因惊恐而发,悸动不安,气短自汗,神倦乏力,少寐多梦。舌淡,苔薄白,脉细弦。

  【治法】益气养心,镇惊安神。          【常用方】安神定志丸

  茯苓、茯神、人参、远志各30g,石菖蒲、龙齿各15g。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为衣。每服6g,每日2-3次,开水送下。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辨证加减】

  1.本方可酌加琥珀、磁石、朱砂重镇安神。

  2.若心气虚明显,心悸劳后为甚,可加黄芪、炙甘草以补心气。

       3.若兼心阴不足,悸而虚烦,口干,可加百合知母汤养阴清热,或加柏子仁、五味子、酸枣仁养心安神。

  4.若夹痰,触事易惊,心虚烦闷,苔腻,可用十味温胆汤化痰宁神。

       5.若痰热内扰,善惊而烦,苔黄腻,脉滑数,可用黄连温胆汤清火化痰  

二、心脾两虚证

  【主症】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面色苍白,头晕乏力,气短自汗,纳少胸闷。舌淡红,苔薄白,脉弱。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常用方】归脾汤

  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各30g,人参、木香各15g,炙甘草8g,当归、远志各3g,加生姜6g,红枣3~5枚,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若心气不足,阴血亏虚,而见心动悸、脉结代者,可用炙甘草汤益气养血,滋阴复脉。  

      2.若脾虚不运,食少便溏,去当归加意苡仁、砂仁、煨肉豆蔻健脾助运。

     3.若心神不安较著,心悸、多梦易惊,加青龙齿、珍珠母、五味子宁心安神。

     4.若兼血瘀,舌暗有瘀斑,加丹参、郁金、红花、琥珀粉活血,甚者可加水蛭、三七粉。

  5.若兼痰浊,心悸少寐,苔白而腻,去黄芪、龙眼肉,加半夏、秫米化痰宁神。

三、阴虚火旺证

【主症】心悸不宁,思虑劳心尤甚,心中烦热,少寐多梦,头晕目眩耳鸣,口干,

面颊烘热。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弦数。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常用方】天王补心丹

人参、茯苓、玄参、丹参、桔梗、远志各15g,当归、五味子、麦冬、柏子仁、炒

酸枣仁各60g,生地黄120g。上药为末,炼蜜为丸,用朱砂为衣。每次9g,每日2次。

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辨证加减】

1.若见心烦懊侬,口干口苦等心火偏亢者,可加黄连、莲心,竹叶心以清心火,

或改用朱砂安神丸。  

2.若肾阴虚明显,相火偏旺,腰酸耳鸣、梦遗、五心烦热者,可加龟甲、熟地黄、黄柏、知母以滋肾降火,

3.若心中烦,不得卧,口燥咽干,腰膝酸软,脉沉细数属心肾不交者,可用黄连阿胶汤交通心肾  

四、心血瘀阻证

  【主症】心悸怔忡,胸闷心痛阵发,或面唇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常用方】桃仁红花煎

  丹参15g,桃仁10g,红花6g,制香附、生地黄、赤芍、延胡索各10g,青皮、当归、川芎各6g。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本方常加琥珀、龙齿、酸枣仁、远志等宁心安神。

      2.若气滞明显,胸胁作痛、脘腹胀满,可加郁金、甘松、山植行气活血。

      3.若兼痰浊,胸闷,苔腻,可加半夏、水菖蒲、常山化痰泄浊。

       4.若兼水饮,见水肿、小便不利,可加汉防己、万年青、苦参利水消肿。  

五、水气凌心证

  【主症】心悸怔忡不已,胸闷气喘,咳吐大量泡沫痰涎,面浮足肿,不能平卧,目眩,尿少。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滑数疾。

       【治法】温阳化气行水。

  【常用方】苓桂术甘汤

  茯苓12g,桂枝9g,白术、甘草各6g。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如水饮上逆,恶心呕吐者,加半夏、陈皮、生姜等以和胃降逆。

      2.如心肾阳虚,不能制水,见心悸喘咳,不能平卧,小便不利,浮肿较甚者,可加人参、附子、泽泻、车前子、汉防己,或改真武汤加减,以温阳利水。

     3.若兼血瘀,颈脉青筋显露,舌质瘀紫,可加丹参、益母草、泽兰等活血利水。  

六、心阳虚弱证

  【主症】心悸动则为甚,胸闷气短,畏寒肢冷,头晕,面色苍白。舌淡胖,苔白,脉沉细迟或结代。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常用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12g,甘草、牡蛎(先煎)、龙骨(先煎)各24g。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如夹饮邪上逆,心悸不能平卧,或恶心呕吐,可加茯苓、半夏、陈皮以化痰祛

     2.如阳虚水泛,喘咳,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去龙骨,加人参、附子、茯苓、泽泻、车前子温阳利水。

  3.如兼有阴伤,悸而虚烦,口咽干燥,舌红,脉细数,酌加麦冬、玉竹等养阴之

      4.如阳虚寒凝心脉,心动悸而有沉重感,怕冷肢凉,或微发热,脉反沉迟,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助阳祛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失眠
中医治疗失眠症
不寐的慨说与临床治疗方法
十味温胆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心律失常的辨证治疗
失眠资料小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