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评卧冰求鲤,我只是想就事论事

  孝爱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责任意识的源头。但是,有些问题,要实事求是的分析!《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卧冰求鲤,我认为就不适合!至少我们成年人有责任,杜绝模糊孩子对孝的理解!

  

  这是我和一个网友的争论,截图。事先声明,大家只是见解不同,想拿出来跟感兴趣的朋友一起,分享讨论。

  故事是这样的!“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我觉得这个事情疑点太多!

  被一些网友误解了,有位仁兄给我写了一首诗。

  

  另一位网友就更加直接了!

  

  这是我的回答!我没有想到得到了这样的答复,我因此发现了一个问题,一个思之极恐的问题!

  

  为此,我回答是这样的!

  

  我觉得我们面临一个纠结的问题!什么是至孝!难道,只要宣扬至孝,就可以用荒诞的故事来衬托吗?历史现实是真的吗?编写这个故事的人,到底处于什么目的?就算至孝能感动天地吗?这是在宣扬孝吗?冬天卧病求鲤?能感动天地?这到底在宣扬什么?

  

  再评卧冰求鲤,我只是想就事论事,有些故事真的不适合孩子!不仅《卧冰求鲤》, 《哭竹生笋》也挺扯!“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 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大家可以看到了一个问题,作者给扭曲的故事,安排了一个完美的结局,我怎么觉得这里套路更深了?中国历史,受儒学的浸润,德才兼备的人有的是,英雄辈出,中华民族领先世界几千年,在道德层面,我们的榜样太多了!为什么用这种扭曲的故事教育孩子?

  查查历史吧!《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是元代郭居敬编录!故事取材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干宝的《搜神记》!清末,张之洞等人将之扩编至《百孝图说》。有人给我定义是杠精,我只是想说,我们不能给孩子灌输谎言!孝是人性最温柔的光辉,但根本无法感动上天!大自然只有规律,没有感情!我只是尽我一个成年人的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四孝:18.卧冰求鲤
《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鲤
十八、卧冰求鲤
《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鲤》
古代孝子故事:卧冰求鲤
《同步歌词音画》中国24孝故事之卧冰求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